直播之工匠大师 第467节
第559章 古老的技艺(中)
虽然看上去年纪有了六十来岁,但难得的是身体康健,很快就走到了跟前。
“嗯,好,等我把摄像头放好就来。”陆子安笑着应了一声:“这是叶老,已经六十七岁了,但是很精神呢!”
伴随着镜头的一阵轻微晃动,最终定格在了前坪的一处空地上。
陆子安一边调整着镜头,一边噙着笑意道:“为了今天的拍摄,我其实已经在这里等了几天了,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今天我会和叶老合作,做一样非常有意思的东西。”
说完,他退后半步,冲着镜头笑了笑:“希望不会让大家失望。”
他走进屋里,跟着叶老一起抬了好几趟,才算是把零件都抬出来了。
趁着叶老休息的当口,陆子安擦了把汗,小心地拎着几块皮子走到镜头前。
转动着这皮子,让众人能够看得更加清晰:“看,这是上好的黄牛皮,经过刮毛、刮脂,好几道工序,再晾晒,却没有一点伤痕!”
镜头前的牛皮,被晒得有些半透明,细腻的肌理,映衬着夏日初升的阳光,泛着细密的光泽。
“牛皮对黄牛也有要求,不仅牛毛要有光泽、均匀、多而密,而且内层还不可以有屠宰时造成的刀伤。”陆子安两手抓了两块牛皮轻轻甩了甩,笑容轻松而愉快:“看得出来吗?这里头有一块是我做的。”
两块皮子质地一样,大小也相似,尤其都没有刀痕损伤,除了形状略有差异,根本看不出什么差别。
不过陆子安本来也没想过会有人回答,他噙着笑意暗示地扬了扬右手的牛皮,转身把牛皮放下:“不过我的才刚阴干,不能用,我们要用的,泡在清水里呢,要把皮子泡得又软又有弹性,才能够使用。”
叶老就歪坐在老藤椅上,笑眯眯地看着他折腾,眼里既有对摄影机的好奇,又有一丝淡淡的宠溺。
像是看着自家的孩子一般的,温暖的感觉。
“抓紧时间啊,我抽完烟就做咧!”叶老扯着嗓子吆喝了一句。
“好嘞!”陆子安也扯着嗓门回,朝着镜头继续介绍着。
“相信大家也看出来啦,我们是准备制鼓。”陆子安随手拿起一个小鼓,指尖轻轻一敲。
清脆隆咚响。
“制鼓呢,最先就是选牛皮啦,当然这步我们已经做好了。”陆子安拿起旁边的木块:“这是锯好的板材整出来的桶形木片,每个弧度都不一样,上好的椿木,都是这边山林里面有的,就地取材。”
他特意拿近一些:“椿木下山后,得趁生湿的时候用弯凿破开成坯,晾干后再用不同的工具将其制成桶形木片,看着简单,但难得的是,这弧形用尺子可是量不出的。”
画一个圆简单,削一个球也不难,但难就难在,每块木片宽度得一致,弧度各不相同,偏偏拼合起来却是一个完整的圆。
这其间蕴藏了多少年的功底,自是不为人知。
介绍完这些,叶老的烟也抽完了,陆子安笑眯眯冲镜头摆摆手走了过去。
从墙边拿出两个一米高的鼓圈,将其隔开一定的距离,再固定在地上。
其间叶老只是站在一边看,偶尔帮把手,其他事情全是陆子安亲力亲为,显然,他对这些已经非常熟练了。
旁边他们之前拖出来的各种材料铺了一地,陆子安拿起几块桶形木片,想都不想直接并排放在一起。
然后拎过一旁的桶子,拿刷子沾了些胶,均匀而细致地将两块木块胶合在一起。
叶老乐呵呵地看着,心情甚好。
尤其是看着陆子安就这么一边刷一边拿木块,甚至都不需要仔细翻找,心里头感慨万千。
真是天生吃这碗饭的人啊,他在心里头这么想。
陆子安用鼓圈将这些桶形木片全部箍到一起,最终成为一个没盖没顶的桶形。
他箍出来的鼓桶,完整精巧,难得的是,这么大,他又是第一次实操,却一点也没有要绷的迹象。
粘出来的圆形,没有一丝空隙,甚至不知道陆子安是怎么做到的,竟然边缘都很是一致。
要知道,就算是叶老自己,也难免会有细微的错漏,箍完桶后,总是得锯一锯的。
叶老特地上前仔细看了看,手指摩挲着平滑的横截面,心里头沉吟着:看来,还能省下一道锯边的工序了……
他心里甚是满意,嘴里却说着:“还行吧。”
这几天的相处,陆子安也知道他的脾气了,并不在意,仔细检查一番,拿抹布细细把溢出来的胶给擦干净了,才沉吟着:“这天气,胶要干起来也快,我下午再打磨吧。”
“嗯。”
等叶老走了,陆子安才拍了拍箍出来的鼓桶,神采飞扬:“别看是用的胶,一定很结实的,之所以不能用钉子或者别的方法,是因为会影响音质,下午再拍。”
画面停止在了他伸手的一幕,沈曼歌一脸不郁:“怎么就没啦?”
“就是,这不是吊我胃口嘛!”邹凯很郁闷,站在最后边的椅子上嚷嚷着:“有朝一日刀在手,杀……”
“杀杀杀,我第一个就杀了你!”瞿哚哚踹了他椅子一脚,瞪着他:“你怎么又上来了?”
一屋子人默默回头瞅着他,邹凯有些不好意思地咳了一声:“这不是,那啥,我想安哥了……对!”
他理不直,气也壮地挺胸抬头:“我想安哥了!”
瞿哚哚正准备说他两句,沈曼歌却惊喜地道:“啊,又收到了一个呢。”
连卓鹏都忍不住有些激动:“快点开!”
第二个视频显然是到了下午了,因为陆子安开了镜头后,擦了把汗:“太阳有点晒啊,我们到屋檐下边做。”
他先上前查看了一番,确定胶水干了以后,才小心翼翼地跟叶老一起抬鼓圈卸了下来。
这么大的鼓桶,打磨自然是要费一番功夫的。
好在他们二人都是熟手,一人守一边,倒也还算轻松。
“咦。”叶老打磨着,发现了些奇怪的地方,忍不住抬头看了陆子安一眼:“你这用的什么刀?怎么都……”
切面细腻光滑,甚至都没留下什么刀痕,仿佛经过了细腻的打磨一般,大大地减少了工作量,他甚至只需要打磨一下拼合处的细节。
“哦,用的清刀刀法。”陆子安不以为意,笑着道:“我以前是木匠嘛,顺手就用了老办法,不影响吧?”
“这个……自然是不影响的。”叶老粗糙的手摩挲着鼓桶表面,神情似惊似喜。
其实做鼓工序并不太复杂,除了皮有些难处理之外,甚至其他工序都算得上轻松。
但是他们做一面鼓却并不快,因为做这一行,对刀技要求不是特别高,也就导致了他们在制作木片的时候并不是特别在意刀法。
除了用刀以外,叶老用得更多的,其实是刨子和锯子。
但是刨子刨得再好,那也是有切面的。
于是打磨的时间甚至比其他所有的工序加起来还要多,要是他也有这种刀法……
叶老眼里现出一抹精光:那岂不是工时可以大大缩短了?
陆子安却不知道他有什么想法,转动着鼓桶全部检查了一遍,确定没问题了便轻轻一拍:“行,我把它转到正面,开始蒙皮。”
随着轰隆一声,两人把鼓桶扶正,这便要开始蒙皮了。
经过冷水浸泡的牛皮,已经变得柔软而有弹性,细细拭干后,趁着柔软,用麻绳穿过牛皮边缘的开孔,固定、拉伸、绷紧。
将牛皮固定好、绷紧之后,便到了最关键的环节。
定鼓音。
民间有句俗语是“响鼓不要勤槌打”,一面鼓的声音好坏,关键就在于蒙皮的时候,是否有找准鼓音。
“定鼓音我用的是一个老法子。”叶老瞟了陆子安一眼:“把箱子打开。”
陆子安依言上前,把旁边的木箱子打开。
但是却不是什么宝贝,而是两个非常光滑的圆石,看那体积,应该有数十公斤重。
见叶老伸手,陆子安连忙道:“我来搬吧。”
叶老年纪毕竟大了,可别闪着了腰。
叶老倒也不和他争,任他把两石头都搬到了鼓面上。
圆石落到鼓面,却并没有凹下去太多,得扶着才没有掉下来。
“看好了。”叶老把圆石往下压了些,让它更加贴紧鼓面,双手却开始慢慢地把两个石头转动起来。
奇怪的是,他每转一会,就会敲敲鼓面,侧耳倾听着。
原本就已经很柔软的牛皮,在经过圆石来回的辗压过后,变得更加柔软又富有弹性。
叶老转了好一会,再敲的时候,眉目舒展:“你听。”
此时的牛皮已经变得有绵劲,又松透,轻轻敲击,音质更加圆润,回声也更加宽广。
“成了,搬吧。”等陆子安把圆石搬下来之后,叶老才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声:“这一招,叫双龙滚珠,我师父教我的。”
外边很多人制鼓,都只会使死办法,用力地拉抻,但再怎么拉抻到底还是有限的,哪有这办法来得妥当。
有些甚至就那么蒙上去,鼓声再怎么做,也没他的动听。
陆子安目光在圆石上顿了顿,笑着点点头:“这法子倒挺有意思的,等会另一面我来试试。”
“嗯。”叶老本就打着栽培他的主意,自然不会拒绝:“竹箾子呢?”
“在这呢。”陆子安端过一边的竹撮箕,满满当当的,全都是削制好的竹箾子。
叶老看了他一眼,伸手拈起一颗,放在眼底下仔细看了看。
第560章 古老的技艺(下)
一寸长的竹箾子,很细,但很硬,有着竹子独有的纹理,却比打磨光滑的木纹更加细腻,在阳光下泛着微黄的色泽。
连着抽查了十几根,根根如此,粗细均匀,难得的是硬度够,叶老满意地点了点头。
陆子安唇角始终带着淡淡的笑意,这竹箾子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也不容易。
它不仅每颗都不能有竹皮,更不能有竹节,厚薄要一致,不能头粗尾细。
削制好后,还需要拿茶油翻炒硬化,时间、火候都颇为严苛。
不能是嫩竹,那太软,定不住。
也不能太老了,得挑着三四年生的竹子,削干净表皮,每根竹子只能削几十根。
而陆子安端着的这簸箕,略微估算,少说也有六百来根。
“我钉一根,剩下的你来。”叶老拿了几根竹箾子,伸手拿过旁边的锤子。
“成。”陆子安把簸箕放下,也顺手拿了个铁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