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法官 第1157节

  你要说这是贪污吧,好像过了一点。
  但是你用一点,我用一点,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薛向第一回 看到这账目,也都以为是计算错误,怎么会差这么多。
  可今年账目,是事业署先将货物全部售出去,然后官员再拿着钱币去买。
  原本根据估算,是仓库里面货物还不足以发放所有的薪俸,结果算下来,扣除薪俸,这粮食署还赚了不少钱。
  这真是很离谱。
  能不冗费吗?
  薛向又道:“还有就是将货物运来运去,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如今已经免除衙前役,押送货物,都是需要付钱的。”
  司马光突然问道:“可是百姓的财富为何会增加这么多?”
  薛向道:“根据我们的调查,主要是因为百姓赚钱的积极性得到增加。近三十年来,我朝二等富户的人数一直在减少,但今年却增加不少。
  就是因为现在百姓敢去挣更多的钱,虽然田里的收获并未增加,但是百姓还会去种植葡萄、青菜和养鸡养鸭,甚至于去作坊干活,所以百姓的财富普遍都在增长。
  而其中财富增长最快的就是商人,朝廷改发货币,商人是最为受益的,光凭这一点,他们的财富增长就不止一倍。”
  之前财富的增长,是在于人人都得交税,光这一点增长,就维持了好几年,可见之前逃税漏税多么严重。
  但今年都还未查税,增长点完全在于制度的优化,节省损耗,以及百姓赚钱的积极性。
  但是里面有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百姓之前为什么不敢去赚钱,为什么富户会年年在减少。
  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赵顼跳过这个令人尴尬的话题,又问道:“三司使对于明年钱币的发放有何建议?”
  薛向道:“臣建议暂时削减铸币量,尽量将铜全部囤积起来,慢慢用纸币来代替,同时让各大解库铺,允许用铜抵押税币。”
  司马光道:“这谁会愿意拿铜来抵押纸币?”
  薛向道:“我们观察现在许多大财主都在做买卖,但是现在用任何货物来交易,成本是一定高于税币的,同时他们家有很多铜器,这些铜器是难以立刻充当税币。
  如今解库铺只是允许税币和铜币的兑换,只要允许大家用铜抵押税币,我相信越来越多人都拿着铜器来抵押税币。
  而且这么一来,是可以增加税币的发行量,同时不违背立法会定下的规矩。”
  立法会目前只是认定,发行税币的多少,不能超过朝廷储铜。
  如果财主愿意用铜抵押税币,税币发行就会增加。
  王安石补充道:“陛下,这只是属于民间交易,是等价互换,就是再多也不会出问题的。”
  赵顼点点头。
  薛向又道:“此外,臣还专门研究过河北的财政问题,臣以为河北驻扎的士兵,是河北地区负担,但也可以帮助河北地区恢复财政。
  只要从明年开始,将河北所有官员、士兵的俸禄,全部改为税币,必然快速振兴河北财政。
  因为朝廷颁布这项政策,商人必定会蜂拥而至,十几万大军囤积在河北,他们都需要买粮食,买衣服,这些全都是钱啊!
  商人过去了,又能够帮助百姓获得更多的生计,如今河北地区的土地兼并是极为严重,只能依靠商业去振兴。
  关键商业是能够很好的抵御水患,商人可以将作坊建设到没有水患的地方。
  对于朝廷而言,也就不需要额外再拨钱去赈济。
  除此之外,朝廷还可以将京东东路、淮南地区的官员俸禄全部改为税币,但不额外增发税币,以此来慢慢推广税币。”
  文彦博算是听明白了,“三司使真是好口才,这是变着法来增加税币的发行量,但这才一年,你未免太急了一点吧。”
  薛向却道:“这不仅仅是一年,河中府的商业繁荣,就是基于当地庞大的军队,而今年税币光给朝廷节省的损耗,也都是不可估算的,河北为何不效仿,况且这两年河北百姓也渐渐习惯使用税币,朝廷应该趁热打铁。”
  王安石道:“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解库铺,慢慢打通与西北盐钞的置换,从而连成一片。
  尤其是最近熙河贸易的成功,许多来自西域货物进入我国,导致更多商人开始两地来往,如果连成一片,商人就可以通过飞钱来周转,这样也方便税务司查税。”
  赵顼点点头道:“准奏。”
  文彦博拼命地向司马光使眼色,见司马光犹犹豫豫,索性自己向赵顼道:“陛下,如今临时法颁布,可以更便于推广公检法,臣建议开始全国推行。”
  不能看王安石他们表演,我们也得表现一下。
  薛向忙道:“臣也非常赞成,因为公检法是发行税币的基础所在。”
  赵顼笑道:“朕一直都非常支持,只是司马尚书,一直对此存有疑虑。”
  天呐!就连皇帝都知道了。文彦博尴尬一笑。
  推广税币,这还得经过讨论,你说推广公检法,如今真心没谁拦着你们啊。
  小希在此祝大家,元旦快乐,心想事成。
  第七百八十四章 保险法案
  薛向是一个非常精于计算的人,经过这两年的尝试,他发现这税币简直就一个宝藏,要是用的好,能够帮助国家省很多很多钱,那为什么放着不用。
  况且,如今这货币就是三司最大的权威,他肯定是要加大力度,但他并不是一味的要去发行更多的税币,而是要使得税币成为唯一的钱币。
  这才是权力。
  只求发行更多的税币,那就是毁坏权力,换取财富,显然是不划算的。
  不管是借着给士兵发军饷,推广税币,还是让解库铺开启储铜计划,都不是一个发行计划,而是一个替代计划。
  同时,这样也能够避开立法会定下的规矩,其实薛向是非常不愿意去破坏公检法制度,因为他认为这对他是有利的。
  而司马光他们之所有被称之为保守,那也是有原因的,他们始终对纸币存有极大的疑虑,但是这么大政绩在面前,保守派也不能当做没有发生,只能加强对税币的监督。
  要全力推行公检法,以此来制衡。
  而关于这事,一直都是司马光在负责,现在也是,因为刑部就是掌管着司法官员的升迁和调度。
  以前之所以慢,那是因为司马光一来要选那些道德高尚的官员,不但如此,他们还得熟知公检法,这真的是百里挑一啊!
  好在如今颁布了临时法,官员们只需要了解清楚公检法的制度,而不需要跟着学习几年,司马光也对此妥协,可以适当的加速。
  于是他立刻写信给苏辙、苏轼、范纯仁等人,让他们来举荐一些可以独当一面的司法官员。
  因为公检法在陕西推行时日最长,京东东路其次,而司马光也早就在为此布局,让苏辙他们多带一些司法官员。
  当然,这也是因为司马光相信苏辙、范纯仁他们的为人,他们肯定跟自己一样,推荐的官员,肯定也都是道德上佳的人选,现在那边是有着许多经验丰富司法的官员,然后再搭配年轻的司法官员,足以令公检法加速推广。
  而这些政策,并未有像以前那样,引起非常大的争论,这只能说明,税币确实取得巨大的成功,包括那些朝中权贵,他们也开始渐渐接受这一整套体制,因为不接受也没有办法。
  这每闹一回,到头来,受伤的都是自己,因为公检法被贬的官员多不胜数,事业署不也是他们闹出来的吗?
  累了!
  不仅仅是他们累了,那些商人、地主也都累了,依法交税,已经是深入人心,收到税单无非就是嘴上骂两句,心中已无任何波澜。
  记得曾几何时,河中府的收税效率,令京城官员震惊,但今年他们切身体会了一把。
  什么叫做效率。
  这一个月内,大多数百姓就已经全部交完税,几乎都是用税币,暂时还没有人用实物交税。
  但这又引发了跟去年一样的问题,就是会出现一个货币真空时段,虽然税币的发行,导致大家也将铜币拿出来用,但问题是,用铜币来大规模交易,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原本交易一直在加速,突然又减速,许多人都有些受不了。
  故此,很多人主动跑去解库铺兑换税币。
  政事堂。
  今日文彦博在这里主持日常工作,同平章事的权力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得到削弱,只是得到新的制衡,所以不管是文彦博,还是王安石都可以决定很多事的,他们只需要跟皇帝商量出一个大的方针,具体事宜,宰相就可以自己决定。
  真正主持国家日常事务的是政事堂,而不是皇帝。
  “诸位可有听说,这城里三大解库铺,希望能够从朝廷手中借一百万贯的税币。”
  刚刚进来的吕公著,是迫不及待地说道。
  文彦博大吃一惊,又好奇道:“借一百万贯?他们借这么多钱干什么?”
  吕公著回答道:“主要是大家将税币都拿去交税,坊间缺乏税币,但是他们又有税币兑换业务,如今他们手中没有多少税币可以兑换,这会令他们失信于商人。”
  文彦博哑然失笑,最初搞这个置换,他们担心的是,解库铺没有足够的铜币去兑换税币,不曾想,现实与他们预料中正好相反,又问道:“那他们拿什么来借?”
  吕公著道:“是拿铜钱和土地作为抵押。”
  曾巩好奇道:“既然有铜钱,为何还要借税币?”
  吕公著道:“这是因为税币比铜钱更为方便,对于解库铺而言,用税币周转是最为省钱的。其次,解库铺预计交完税,短时日内坊间会缺乏货币,拥有税币,是能够得利的。”
  说到这里,他稍稍一顿,“最后,他们认为这么做是不会亏本的,因为税币只能是贬值,而增值的可能性很小。”
  文彦博道:“难道这借钱不算利息吗?”
  吕公著笑道:“他们三家可是我大宋最厉害的奸商,他们只打算印承担印刷税币的成本,而不打算支付利息。”
  “不打算支付利息?他们认为三司是开善堂的吗?”
  “因为他们得知朝廷想要让解库铺开展储铜买卖,但是没有足够税币,他们是无法置换,他们知道朝廷有这方面的需求,故此他们认为不应该对朝廷支付利息。”
  “这些奸商。”
  文彦博骂得一句,又道:“但是三司可不能随意印发税币的。”
  吕公著道:“方才君实得知此消息,立刻赶去了立法会。”
  立法会。
  “张三,这是不是你的主意?”
  司马光见到张斐,就质问道。
  “我发誓。”
  张斐举手道:“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现在都不敢出门,天天被人骂。这这都还是拜司马学士所赐。”
  司马光瞪他一眼道:“你当我还蒙在鼓里吗?”
  想到这事,他就恼火,被这小子戏弄了一番,连骂都不能骂,可真是烦死了。
  富弼好奇道:“你们在说什么?”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