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14节

  “第三团团长,熊况!”
  “属下在!”
  “你部负责在刘家庙侧翼设置埋伏。”
  “得令!”
  众人看向了熊况,林德阳竟然将这支骑兵作为王牌伏兵?
  骑兵真的还能决定战局吗?
  虽然第一团和第二团对熊况所部的战斗力有怀疑,但是东南新军良好的纪律,还是让他们不折不扣的完成了林德阳的命令。
  次日清晨,第二团的水师趁着夜色从港口出来,炮艇冒死冲进了明廷炮楼的攻击射程内,率先对汉阳城的炮楼发动了炮击。
  这时候东南新军强大的情报工作,以及水师炮兵日常苦练发挥了巨大作用。
  湖广明军的炮楼位置都刻在了第二团水师炮兵的脑子里,几乎是同一时间,齐发的炮火就击垮了汉阳城外星罗棋布的炮楼。
  湖广新军统领刘世延从睡梦中被炮火惊醒,他作为和东南新军作战多年的老将,很快明白了局势的紧迫。
  刘世延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命令士兵全员集合。
  刘世延也在汉阳做了大量的工作,沿途布置了大量的眼线,他很快就打听到了东南新军的主攻方向是汉阳城北。
  在掌握了东南新军的人数和行军进度之后,刘世延毫不犹豫的将全城两万湖广新军带出了汉阳城。
  和东南新军交手多次,刘世延明白东南新军的船坚炮利。
  一旦将战争打成了围城战,那东南新军就可以在汉阳城外挖掘战壕修建防线,然后一步一步的用火炮推到汉阳城下。
  那时候明军这边将毫无胜算。
  所以刘世延研究了东南新军的几次战役之后,得出了结论是必须要在东南新军还立足未稳的时候,主动和他们在野外交战。
  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湖广明军的人数优势战胜东南新军。
  刘世延非常果断,他选择的决战地点也是刘家庙!
  第465章 骑兵再上历史舞台
  汉阳城北,刘世延也可以说是当机立断了。
  他带领麾下两万的火枪兵迅速出城,在刘家庙前就拉开了阵列。
  在苏泽没有改变的那个历史时间线上,最早使用的火器阵型就是西班牙大方阵。
  西班牙方阵的阵型是一个正方形的空心方阵,火枪手在后,前方则是长矛手。
  但是和后人直觉的不同,西班牙方阵也是在不断演变的。
  最初的西班牙方阵,也就是现在欧陆使用的西班牙方阵,主要战斗力是长矛手。
  在如今的西班牙,一个方阵由十二个连队组成,10个长矛兵连和2个火枪兵连。
  而长矛手的薪水和待遇,也是要远远超过火枪手的。
  原因也是很简单,在这个时代,火器的精度和杀伤力都不够高,而列队的长矛手对骑兵和步兵都有很强的杀伤力。
  在苏泽没有改变的那个历史时间线中,等到十七世纪的时候,随着火器的发展,西班牙方阵的配比又发生了变化,才变成了火枪手10,长矛手2的比例。
  等到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时候,随着战争的烈度增加,欧陆各国的军事家也发现,长矛手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小。
  于是才出现了苏泽所使用的线列步兵方阵,也就是所谓的“排队枪毙”方阵。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方阵逐渐趋向扁平化,原来动辄七八排的线列
  阵线被压缩至三排到四排,通过轮流射击来提高作战的精确度,而拉长的线列则能够让更多的士兵来射击,组成更大的火力网。
  而套筒刺刀出现后,士兵还可以给火枪上套刺刀,那进展的时候就可以用刺刀攻击敌人了,这时候长矛手就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苏泽从一开始就使用线列方阵,直接跳过了长矛手和火枪手配合的西班牙方阵时代。
  而明廷也跟着学习,才让本来应该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才大发异彩的线列方阵,提前出现在世界上。
  但是线列方阵,同样也造成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了增加射击面,也就是增加一同开火的火枪手数量,线列方阵的厚度在被不断压缩。
  方阵逐渐变成了扁平的长方形,方阵从多排变成了现在的三到四排。
  比如东南新军由于训练更好,火枪更先进,所以排成三排阵型轮换射击。
  而明廷这边由于士兵训练不够,火枪经常出问题,所以排成五排轮射。
  但是无论是东南新军还是明廷,都是这种长方形的扁平方阵。
  这样的阵型自然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整个方阵的侧翼,也就是长方形的两翼是最薄弱的地方。
  这时候就要说到骑兵了。
  在西班牙方阵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时候,骑兵对待这种满身都是刺的方阵可以说是毫无办法。
  长矛手如同刺猬的刺一样,骑兵根本无法冲锋。
  而火枪手可以用火枪射杀骑兵,面对西班牙方阵,骑兵冲锋突袭也是死,如果在马上使用火枪,那为什么不直接用步兵呢?
  而火枪技术的发展,让骑兵穿甲成为一件不划算的事情。
  正如苏泽在大沽之战中战胜了李成梁部,厚重的铠甲根本无法防御子弹,反而会拖慢了骑兵的机动性。
  所以在西班牙方阵的时代,骑兵几乎被逼着退出了历史舞台了。
  可等到了线列步兵时代,克制骑兵的长矛手先退赛了,而火枪手的阵型又发生了变化。
  这时候骑兵又行了。
  因为线列阵型的侧翼薄弱,骑兵可以利用其超强的机动性,从侧翼后者背后进攻线列步兵方阵!
  同时,由于火枪的威力让各种厚度的铠甲都成了摆设,就连火枪手自己都不穿甲了,机动性成了战场上最重要的东西。
  这时候有军事家发现,骑兵似乎又行了。
  这也就是熊况根据如今的战场,观察到了的时代风向。
  熊况认为,骑兵的优势在于其机动性。
  既然如此,熊况干脆彻底放弃了骑兵的防护,也就是连轻甲都不穿了!
  熊况麾下的骑兵,全部都穿普通的棉布军装,而他们使用的武器也换了。
  熊况将骑兵的定义改变了,既然骑兵的作用是冲到线列方阵的侧翼杀穿敌人,那这时候的骑兵,既不是北方游牧民族那种一边射弓一边袭扰的轻骑兵。
  也不是李成梁用过的那种带甲冲锋的重骑兵。
  熊况也没有给骑兵装备火枪,因为这个没有连发的时代,骑兵使用火枪只能开枪射击一次。
  熊况对麾下骑兵指挥官反复灌输,他们其实就是骑着马的近战步兵!
  熊况的骑兵,每一个人装备的都是近战武器。
  除此之外,每个骑兵还会配备五发的手榴弹。
  而熊况制定的作战方法,就是在对方线列步兵摆下阵型后,从侧翼冲杀进去,然后直接弃马步战,彻底搅乱敌人的阵型!
  不过这只是理论上的。
  因为在真正的战争中,无论是敌我双方都不可能摆出完全是长方形的阵型。
  而敌人也会加强侧翼的防护,或者依靠地形保护自己的侧翼。
  所以熊况的骑兵作战方法,也只是理论上可行,而这一次汉阳之战,就是用来实践他军事理论的第一仗。
  果然和作战之前所预料的那样,湖广明军和东南新军都抢着来到了刘家庙前。
  刘家庙距离汉阳更近,第一团虽然出发的更早,行军速度更快,但是也没有能够建造起防御工事,就侦查到刘世延带领全部部队出城了。
  第一团团长林长靖的面色严肃,明廷方面的反应虽然也在作战参谋的预料中,但是刘世延的作战部署,是参谋处预测的最糟糕情况。
  湖广明军是两万人,他们是排成五排射击,所以可以排成四千列的长阵。
  而东南新军这边是六千人,排成三排,也就是两千列的长阵。
  就算是东南新军由于训练充分,还有精确度和射速上的优势,可以说依然面对两倍的火力。
  这就是当下时代的战争,指挥官都成了账房先生,火力都被精确的计算出来,战斗就算是做数学题。
  当然作战的影响因素很大,这都只是简单的折算,林长靖还是有信心正面击败湖广明军的!
  只是这伤亡。
  林长靖叹息一声,这就是战争的残酷了,无论多好的训练,无论多么严密的战前计划,最后执行的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而战场上的一枚弹丸,就可能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
  但是林长靖也没有办法,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战争的时候,包括林长靖这个团长在内,也不过是双方战争筹码的一部分。
  上午,十点,双方的侦察兵都侦查到了对方的前线部队。
  双方都在开始列阵,林长靖看着正在执行规定动作的年轻士兵们,流露出不忍的神色。
  经历过多次战争的他,知道战场的残酷,不过他很快平静下来,准备和对方接战。
  另一边,刘世延也是心里没底。
  在接到了武昌的东南新军全军出动的情报之后,刘世延立刻就集结部队出城。
  在分析了东南新军的打法,明白了自己在火炮射程和火炮威力上没有优势,并且东南新军还拥有那种可以炸毁城池的强力火药,在这种时候如果坚守在城里,反而是自取灭亡。
  明廷军队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数上的优势。
  刘世延也是一个能钻研兵法的人,他的祖先就是辅助朱元璋开国的诚意伯刘伯温,他通过对几次战争的总结,也认识到了火力和阵线长度的关系。
  刘世延苦练了湖广新军,然后命令士兵在刘家庙前排成五人一排的线列方阵,拉开阵势和东南新军准备对决。
  “前进!”
  刘世延一声令下,明廷湖广新军和东南新军开始按照指令向前移动。
  就在双方的指挥官都严阵以待,等待这场血肉和钢铁的对决时候。
  突然,从侧翼杀出了发出了动静。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