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第54节

  林德清连忙拒绝,苏泽将银子强塞给他,高达七点的力量让林德清这个本分的庄稼汉根本没力气拒绝。
  苏泽又将一块五钱的碎银子塞给林显扬,这才说道:“大家都是长宁卫的宗族兄弟,若是再客气我可要翻脸了。”
  两人只好收下碎银子,他们看向苏泽的眼神更充满了感激。
  苏泽继续说道:“德清兄弟下一次去鬼市,还是找一队卫所军余跟着,显扬兄弟帮着我找罗下,愿意陪同去的兄弟都有钱分。”
  林显扬和林德清对视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暖意,苏泽这是真心实意的为他们安全着想。
  而且只要护送一趟就有钱分,长宁卫中也有大把的人愿意。
  现在长宁卫的人都说苏泽是财神转世,有点石成金的本事。
  苏泽接着将这份银子分成了十份,然后将两成递给林默珺说道:“这是给卫所的。”
  接着将一成递给家老阿公说道:“这是给宗族的。”
  九姑婆神情复杂的看着苏泽。
  如今无论是家老阿公还是林默珺这个百户,还是百户所的正卒和长宁卫的军余百姓,都会认真的听取苏泽的意见,苏泽已经不知不觉的成为长宁卫最重要的那群人了。
  谁能想到现在坐在家祠上侃侃而谈的苏泽,才落户长宁卫两个多月呢。
  这时候苏泽突然对林默珺说道:
  “百户,我想要从军余中挑选二十人,训练一批鸟铳手。”
  “鸟铳手吗?”
  鸟铳这东西在东南沿海也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儿,当年朱纨大破双屿岛的时候,明军就缴获了不少鸟铳。
  一部分倭寇也会零星的使用鸟铳,不少卫所也会缴获一些鸟铳。
  但是如今的沿海卫所,却很少使用弓箭或者鸟铳这种远程武器。
  原因很简单,没钱。
  其实按道理来说,长宁卫一百正卒应该有一队弓兵。
  但是因为长期缺少装备,弓兵这个兵种在上上任百户的时候就已经取消了。
  弓兵在这个时代算是妥妥的技术兵种,也是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成熟的兵种。
  这个训练过程不仅仅需要用弓,还非常浪费箭。
  箭这个东西,在古代是消耗品。
  因为古代的箭头和箭羽容易变形,就算只是用来练习,一支箭也只能射几次。
  再多射的话箭就会失去准头,就没有练习的价值了。
  而在战场上弓箭更是妥妥的一次性消耗品了,在伱死我活的战场上,没有弓箭手会用战场上随处捡的箭射击的。
  培养一名弓手需要几年的时间,而且弓箭手是妥妥的力量单位。
  明代实战弓,一般选取三力到六力大弓。在训练的时候还会用上十几力的重弓来训练力量,弓箭手是整个部队中伙食最好的,要不然连弓都拉不开。
  如今长宁卫中能拉弓射箭的,只有林默珺一个人。
  长宁卫连步卒都快养不起,不要说养弓箭手了。
  鸟铳虽然售价比弓便宜,但是枪弹(铅珠)每斛银三分三厘,火药每斤银一分四厘,能阴烧的火绳价格也不便宜,二十名火铳手训练一个月,光是弹药消耗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林默珺不是不想要鸟铳手,而是实在负担不起这么一支队伍。
  苏泽笑着说道:“家老阿公,我是想要训练一支团练兵,保卫我的芦田和新开荒的土地,鸟铳手训练的钱我来出,只要宗族出人手,在卫所军余练完鸳鸯阵后再训练两个时辰就行,训练当日的伙食我出了。”
  家老阿公也知道现在是多事之秋,很多村子都训练乡勇团建。
  家老阿公只是略微思考了一下,就爽快的答应下来:“行,人随你挑,宗祠管饭!”
  就在刚刚商定了要组建鸟铳手小队后,一名正卒急匆匆的走进家祠,对着林默珺说道:
  “百户,紧急军情!”
  听到紧急军情,林默珺立刻站起来,风风火火的走向那个传令的正卒,接过了从急递铺送来的紧急军情。
  是从福建备倭把总司发来的军情,林默珺连忙拆开封套,迅速看完了之后就长叹一声。
  家老阿公也站起来问道:
  “百户,怎么了。”
  林默珺说道:“江西妖人罗福聚众叛乱,把总司让诸卫所加强海巡,清剿近海的大股倭寇。”
  苏泽走过来,从林默珺手中夺过了军情文书,林默珺只是看了苏泽一眼,也没有出言阻止。
  反正苏泽也是卫所的人,今天在这里议事的都是亲信族人,给苏泽看军情倒也无妨。
  看完了军情后,苏泽疑惑的说道:“江西叛乱,把总司为何要让沿海诸卫巡海,我看这罗福不是在陆上叛乱的吗?”
  林默珺说道:“前些年闽广民乱,也勾结倭寇作乱了,这些年东南每次民乱,都有倭寇乘火打劫。”
  “这江西怎么又叛乱了?”苏泽问道。
  之所以用“又”这个词,就是因为江西是老反贼故乡了。
  其实大明朝也是有地域黑的,按照这个年头最出名的几个刻板印象,“粤人好淫”,“鲁人好官”,“赣人好叛”。
  广东的民风比中原更开放一些,因为商品贸易往来,抛头露面的女人也多一些。
  所以很多在广东为官的士大夫,都认为粤人好淫,还经常在笔记和文章中批判粤人“伤风败俗”。
  鲁人好官,就是因为山东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热衷于做官。
  唐代就说“鲁人多明经”,唐代科举分进士科和明经科,进士科含金量最高,明经科含金量低,考上了也只能做小官。
  但是山东人就热衷于考明经,反正只要能混入体制内就可以了,大官小官无所谓。
  而宋代著名反贼宋江,就是山东郓城县押司,他上梁山之后日日夜夜都想着被诏安,可见做官瘾有多大。
  大明朝山东的举人出仕做官的也是最多的,如今南平县的主簿就是一名山东的举人,甚至有吏部官员戏称,“天下主簿半山东”。
  前两个地域黑都是高级读书人的傲慢歧视,对江西的刻板印象就是彻底的地域攻击了。
  可偏偏江西从古至今,都是盛产反贼,大明朝建立之后江西更是反贼频出。
  最近的头号大反贼,就是正德年间,分封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
  这场叛乱史称“宁王之乱”,最后被心学大儒王阳明带兵平定,几乎波及半个江西。
  这之后江西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叛乱,但是小叛乱还是一股接着一股的。
  苏泽注意到了这次叛乱贼首罗福前的“妖人”二字,向林百户问道:
  “百户,这罗福的底细您知道吗?”
  林百户点头说道:“前几年福建都司衙门的公文中就提过这个妖人罗福,他几叛几降,才消停了两年果然又叛了。”
  苏泽也叹息一声,大明特色的体制,就是盛产这种反复叛乱的反贼。
  因为官员都只在乎自己任内的考成,所以对于小股叛乱往往姑息养奸,等到反贼势大之后,往往又绵延几个县或者府,等到那个时候府县官员最大的工作就是写公文打笔仗,指责反贼是其他府县养出来的。
  甚至有些府县官员还会贿赂反贼头目,让他们去攻打隔壁的府县,就是为了自己考成不要太难看,以防被朝廷追责。
  此外就是大明朝廷从中期开始就党争严重,政策十分的割裂,往往前一任负责平叛的将领主张招抚,然后继任者就一百八十度转弯坚决要剿灭,再换一个又主张招抚,搞得反贼就算是投降了也时刻准备再次叛乱,防止朝廷翻脸无情。
  这江西民乱和沿海倭寇一样,都已经是大明朝老大难问题了,只是近些年来民乱和倭寇相互勾结,愈演愈烈了起来。
  林百户又说道:“这罗福以‘无生老母,真空家乡’为旗号,自号弥勒佛子,在江西有信众上万。”
  苏泽恍然大悟,原来这罗福是罗教中人啊。
  罗教,这是在明清和著名反贼组织白莲教平分秋色的著名民间秘密结社,崇拜的就是“明明上帝无量清虚至尊至圣三界十方万灵真宰”,也就是所谓的无生老母。
  无生老母号称是创世神,也是救世主,崇拜无生老母的人死后就能进入“真空家乡”,获得永恒的平安喜乐。
  苏泽这下明白了为何要加“妖人”,在大明朝公文中称呼妖人的就是这种带有宗教性质的造反者。
  大明朝对于佛道各宗派的态度简单直接,那就是疯狂打压。
  经常被修仙提及的全真道、正一天师道,最鼎盛的时期其实是元朝。
  蒙元是册封国师最大方的时代,给了道教国教的地位,多次敕封天下道观。
  而到了大明建立之后,包括天师府张家,都被朝廷疯狂穿小鞋,不仅仅褫夺了国师的敕封,也严格限制门派规模,禁止私自传道。
  就算是当今皇帝喜欢修仙,也对这些道门疯狂打压,因为嘉靖皇帝自己就封自己是道君皇帝,皇帝都已经是道君了,还需要你们这些其他宗派干嘛?
  曾经在皇帝身边受宠的道士,邵元杰和陶仲文,虽然他们出自正一派,但是皇帝只是将他们当做方士来用,主要工作是让他们炼丹或者观星,并没有扶持他们宗门的想法。
  罗福是江西罗教首领,这一次的叛乱肯定规模不小,又正好遇到了御史清军,林默珺这个一向冷静的百户,如今也有些慌乱。
  今天正好是回南天,空气中湿度很大,沉闷的空气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轰隆一声雷响,一道闪电划过天空,细密的雨滴猛然从天上倾斜而下,好歹是驱散了一些闷热的天气。
  苏泽走到窗口,看着从屋檐垂落的绵密雨柱,一场大雨瞬间就袭击了长宁卫。
  “雨来了啊。”苏泽看窗外的雨幕喃喃道。
  接下来的日子,苏泽抓紧时间肝技能。
  他不是在卫学读书,就是去校场找林默珺刷兵法,偶尔去田间指导朱七和罗汉脚们种田。
  剩余的时间,全部用来肝木工和石工技能。
  苏泽发现刷起来最快的木工就是做竹筷子,而刷起来最快的石工就是做石碗,一双木筷子就能涨一点木工经验,做一个石碗就能涨五点石工。
  小萝卜头林良珺和小小萝卜头林彩娘都不明白,为什么苏泽要做这些不值钱的东西,只当这些事苏泽的兴趣爱好。
  苏泽将石碗和竹筷子做完之后,堆的整个家庙到处都是,他又让几个学生和朱七的手下搬着石碗和竹筷子分给卫所各家各户,无意间又在长宁卫刷了一次声望。
  在和海猴儿约定送来鸟铳的当天白天,苏泽终于将“木工”和“石工”技能都刷到了lv4满级。
  制作完最后一只石碗,系统终于弹出了提示音。
  “技能‘石工’突破lv5,请选择被动技能!”
  一篮二绿,这个结果也是正常概率,苏泽翻开卡片看到——
  这三个被动技能分别是:
  【绿色被动——石匠之臂:从事石匠工作体力消耗减少10%。】
  【绿色被动——石匠之心:从事石匠工作时候,提升5%的工作效率。】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