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即使塞外兵民合一,可是人口较少,能有精兵数千便是举足轻重的大将。何况塞外骑兵多,步卒少,数千步卒的意义不亚于万骑。
  “荀公达希望他能与高子平(高顺)比肩。”阎柔挤挤眼睛。
  刘和恍然,伸手指指阎柔。“你这个狡猾的乌桓儿,怪不得麹云天什么都不管,连我都不通知一声就跑了,搞得我好生尴尬。”
  阎柔大笑,带着说不出的得意。
  荀攸是颍川人,但他手下的两员大将都是吕布的旧部。如今有了麹义这个凉州人,荀攸就有了平衡的余地,重用麹义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麹义虽是凉州人,但他的祖先却是青州平原人,也一直以关东人自居,只是真正的关东人不认可他。荀攸重视他,他的夙愿得偿,也是一个喜事。
  麹义决定离开袁绍,投奔荀攸,就是得到了荀攸的承诺,而从中说合的人就是阎柔。
  刘和早有猜想,今天得到了阎柔的亲口确认,并不觉得奇怪。他顺势问道:“子刚,荀都护将如何待我?”
  阎柔与鲜于辅交换了一个眼神,会心而笑。
  不出他们所料,刘和虽然做出了选择,心里却还是没底,不知道朝廷将如何处置他。
  “你知道荀文若之子荀恽吗?”
  “知道,当年在洛阳的时候见过一面。”
  “他跟着轲比能去了西域。”
  刘和微怔。“去西域?”
  阎柔点点头,将荀恽的事说了一遍。他与轲比能一直有联络,轲比能起程去西域之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执笔人就是荀恽。得知荀恽随轲比能西行,要在西域开疆拓土,他们也很意外。
  荀彧为河东尹,在河东主持王道推行。荀攸在弹汗山,即将出任幽燕都护。荀彧的女儿荀文倩成为贵人,刚刚生下皇长子。颍川荀氏内外并重,允文允武,成为权臣已是必然。
  在这种时候,天子还能让荀恽随轲比能西行,在万里之外开疆拓土,要么是对荀氏信任极深,要么是身不由己,不得不然。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可以说明一件事,与荀攸合作利大于弊,安全有基本保证。
  就算将来天子翻脸,要铲除荀氏,他还能将万里之外的荀恽赶尽杀绝?
  荀氏有后路,他们就不用太担心。
  听完阎柔的讲述,刘和终于放了心。
  身为宗室,他比阎柔等人都有优势。退一步说,就算他得不到天子的信任,也能跟着荀攸建功立业,不用担心被闲置。
  第五百五十九章 掩耳盗铃
  刘和在鲜于辅的大营待了几天,随即起程赶往白山,面见荀攸。
  鲜于辅等人请示朝廷拜他为幽州刺史的上表还没有得到朝廷的许可,他现在的官职还是征北中郎将,向幽燕都护报到也是合情合理的。
  离开之前,他告诉鲜于辅等人说,天子休屠泽大捷的消息已经在冀北传开,中山甄氏迟迟没有接受袁熙联姻的请求,情况可能有变。在依附袁绍的大族、豪强随大军南下以后,那些心存疑虑的大族、豪强很可能会派人和荀攸或者鲜于辅联络,希望他们做好准备,不要错过机会。
  鲜于辅心领神会。
  幽州物产有限,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依赖冀州的支援。在袁绍不肯调拨物资的情况下,私下与冀北大族、豪强交易就成了重要的途径。处理得好,有助于缓解当前的困境。
  刘和取道居庸关,出了塞,进入上谷,沿着沽水河谷,赶往白山。
  时值初夏,塞外刚刚春回大地,绿草如茵。泛着新绿的河谷中,随处可见放牧的羊群、牛群。骑马的牧人扬着马鞭,悠闲自得,随口哼唱着歌谣。
  刘和初时不甚在意,后来不经意间发现这些牧民哼唱的居然是乐府辞,这才上了心。休息的时候,他与几个牧人聊了几句。得知他是刘虞之子,牧人们非常客气,有问必答。
  刘和得知,牧人们唱的乐府辞是部落中的教师教的,而教师则是太守张辽派来的。他们骑着马,在各个部落之间游走,教孩子们读书识字,乐府辞则是课余消遣的游戏内容。
  刘和很诧异,他很想知道这些教师又是从哪儿来的,但牧人们却说不上来。他们只知道那些教师知书达礼,应该是中原人,具体是哪儿来的,就不清楚了。
  刘和带着疑问,赶到白山。
  荀攸刚刚结束练兵。夏季到了,各部落的战士要返回部落,抓紧时间放羊牧马,不能长时间在这里训练。张辽、高顺都带着本郡人马返回,只有麹义留在白山。
  收到刘和到来的消息,麹义非常高兴,带着亲卫,赶了十几里路来迎接。
  一看到麹义的脸色,刘和就知道麹义这些天过得很开心,忍不住打趣道:“你这西凉叛徒,说好共进退的,怎么扔下我就跑了?”
  麹义笑得合不拢嘴,挤眉弄眼的说道:“我不跑,你会来吗?我来给你探路,你不谢我,怎么还埋怨我?”
  “你给我探路?”刘和又好气又好笑。“我若不来,你我只怕要在疆场对阵了。”
  “不至于,不至于。”麹义连连摇手。“荀都护说了,他的辖区在塞外,无诏不能入塞。”
  “诏书下来了?”
  “还没有,但大致的方案已经出来了。”麹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听说有些老臣一心想让袁绍入朝主政,你说袁绍会接受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