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什么事这么为难,陛下不能自决,还要听妾的意见?”
  “关于弹汗山大捷的封赏。温侯出征之后,这件事就不能再拖了。”
  荀文倩眨了眨眼睛。
  虽说后宫不能干政,但她随天子巡边,刘协也没有刻意瞒她的意思,没什么事能瞒过她的耳朵。弹汗山大捷至今数月,一直未能下达封赏,其中原因,她自然比谁都清楚。
  “陛下有何打算?”
  “天下广大,纵有快马驰道,朝廷也难免鞭长莫及。委任忠信之臣,都护一方,势在必行。”刘协抚着荀文倩越发细嫩的手,不紧不慢地说道:“可从公达起。”
  荀文倩手一紧。“陛下,这……不合适吧?”
  “怎么不合适?”
  荀文倩苦笑不语。
  荀彧虽然只是河东尹,但身负天子兴王道的重任,天子放手让他在河东施政。荀攸监三郡精锐,坐镇北疆。她在天子身边,虽无皇后之名,却万千宠爱集于一身。
  颍川荀氏得宠如此,天下人岂能不妒?
  天子信任荀氏,却也将荀氏送到了风口浪尖。
  “合适与否,只在事可不可为。”刘协笑笑。“事若可为,虽千万人,吾往矣。君子直道而行,又何必在乎闲言碎语。”
  荀文倩白了刘协一眼,欲言又止。她沉默了片刻,又道:“既然陛下心意已决,妾又何必多言。只是委边将以重任,必先取质,然后设以藩篱,不使其逾规矩。”
  刘协点点头。“这正是我想和你商量的问题。”
  开拓四边,不可避免地要设立藩镇,否则朝廷根本无法及时处理相关事务。设立藩镇的隐患,但凡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刘协自然不会不清楚。
  但因噎废食,从来不是正确的选择。由唐而宋,由开拓进取转为内敛保守,被很多读书人认为最好的时代——宋,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却是华夏文明悲剧的开始。
  程朱理学诞生于宋,并非偶然。
  然而,能解决这个死结的绝非凭空而降的理论,而是不断磨合的实践。地方与中央的平衡,技术的进步,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却比一味保守为好。
  过于强调内部的稳定,只会不断的自废武功。当强敌叩门时,全无应敌之力。
  刘协希望荀攸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
  至少,他应该比韩遂靠谱些。
  刘协与荀文倩洗漱后,并肩而卧,讨论着在北疆设立都护府的名称、方案,以及可能引发的影响。
  ——
  数日后,吕布准备完毕。
  刘协亲自为吕布送行,贾诩陪同。
  出营的路上,刘协与贾诩提起了将选拔学员制度化的想法。
  贾诩诧异地看了刘协一眼。“陛下,这是何人进言?”
  “朕自己的意思。”刘协反问道:“先生以为不可行?”
  “可行,但没必要。”贾诩看了一眼远处已经集结完毕的骑士们。“依陛下当初的方案,十万大军也不过需要两千人,十期而已,十期以后再招新学员,又有何用?”
  刘协稍一思索,便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贾诩不是不愿意,是不想锋芒毕露,引起不必要的猜忌。
  十万大军是凉州能承受的极限,多了没意义,只会让人觉得凉州人野心太大,难以控制,进而对凉州人处处设防。
  贾诩自我设限,将目标限定在十万以内,既可以保证凉州人在军中的话语权,又不至于让人担心凉州人独大,会挤压其他人的生存空间。等凉州人夯实基础,站稳脚跟,再推而广之也不迟。
  毕竟大汉不可能只需要十万精锐。
  “那就先以十期为限吧。”刘协说道:“如果效果不错,就推行到其他。”
  贾诩眨眨眼睛,点头同意。
  刘协的态度很坚决,不是他能拦得住的。好在刘协也不着急,没有说现在就直接推行,而是给了他足够的缓冲时间。
  就算一年招收两期,十期也需要五年时间。
  如果一年只招一期,十期就是十年了。
  既然如此,就没有必要搞得太激烈,试一试也没什么坏处。
  第四百六十九章 狼骑远征
  两人取得了默契,缓缓来到吕布等人的面前。
  吕布一手挽着赤兔的马缰,一手虚握拳头,贴在胸口,躬身致意。“陛下,臣将远行,愿陛下保重。”
  刘协点点头。“温侯保重。”又看向吕布身后的骑士们。“诸君保重。”
  “敬礼,向陛下辞行。”黄猗大喝一声,举拳贴心。“陛下保重。”
  百名骑士齐声大喝:“陛下保重。”
  刘协招招手。“授旗!”
  吕小环踢马出列,来到吕布面前,挤了挤眼睛,将怀中抱着的一杆大旗送到吕布面前。吕布有些意外,却还是接过大旗,解开了上面的绵绳。
  雪白的大旗展开,露出一个血红的狼头。
  狼头活灵活现,眼神冷峻,牙齿锋利。尤其是颈部的毛,灵动飞舞,像一团火焰。
  吕布看在眼里,不由得低呼一声:“哇哦,好绣工。”
  “天子安排的。”吕小环俯身,低声说道:“阿母亲手绣了眼睛,她要看着你建功立业。”
  吕布心中涌起一阵热流。他用力点了点头,大声说道:“谢陛下授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