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献丑了。”
  吴良接过木棍,在沙地上奋笔疾书。
  他虽然不善绘画,但字其实写得还算拿得出手,至少说不上丑陋。
  如此只消两个呼吸的功夫,两句诗句便已出现在了整首《梁甫吟》的后面,虽然韵律与这首诗并不合体,但却极为顺口。
  “天不生诸葛公子,后汉万古如长夜?”
  诸葛亮只读了一遍,那张略带稚气的脸便瞬间红了起来。
  但也仅仅只是那么几秒钟,这个小屁孩便已经恢复了过来,再一次激动的握住了吴良的手,一脸感动的说道:“有才哥哥,你为何现在才来?生我者父母,养我者叔父,但懂我者只有有才哥哥!有才哥哥,若你不弃,你我二人便在此结拜如何,从今日起你为兄我为弟,今后若我果真能够封侯拜相,定与有才哥哥同甘共怡,绝无二话!”
  “……”
  吴良也没想到,自己只是听从诸葛均的建议对诸葛亮顺毛捋了一番,竟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捋成了自己的结拜小弟?
  像诸葛亮这么有想法的提议,吴良自是没有理由拒绝。
  绝对没有人能够拒绝一个千古名相的结拜申请!
  结拜好!
  结拜了便多了一条路,倘若以后曹老板对咱不好,而诸葛亮又像历史中的那样成了蜀汉丞相,那就别怪咱无情跳槽了。
  而且结拜了之后,咱距离诸葛亮的那些秘密,也就更近了一步。
  “典韦兄弟,你来作个见证,从今日起我与诸葛公子便是结拜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此情可比日月!”
  吴良果断握紧了诸葛亮的手,声情并茂的说道。
  “有才哥哥,以后叫我一声孔明便是,我虽未到戴冠起字的年纪,但‘孔明’便是我提前给自己起好的字……因此有才哥哥那句评语应该叫做:天不生我诸葛孔明,后汉万古如长夜!”
  诸葛亮更加激动,臭不要脸的说道。
  好嘛。
  原来诸葛孔明是这么来的。
  不过这么说起来也对,他的叔父诸葛玄接下来没几年便也要离世,那时诸葛亮还不到二十岁可以起字的年龄,再加上他随诸葛玄隐居于此,家中也没有什么男性长辈,若要起字可能还真得靠他自己。
  “孔明贤弟。”
  吴良叫道。
  “有才哥哥,请受弟一拜,一日为兄,终生为兄!”
  诸葛亮施礼拜道,真情流露。
  “哈哈哈,能与孔明贤弟结拜,实乃人生一大快事,不过孔明贤弟年纪尚小,饮酒就算了,改日贤弟来邓县找我,为兄以茶代酒与贤弟好好亲近!”
  吴良哈哈大笑,接着又不动声色看向地上的那首《梁甫吟》,开口问道,“好诗!真是足以流芳百世的好诗!只是不知这诗是贤弟何时所作,为兄想为贤弟做个见证,也可叫后人好好领会贤弟的才情。”
  后世《梁甫吟》的作者不是存疑么?
  若是他能够确定《梁甫吟》的作者,并将此诗出世的具体时间都记录的一清二楚,不但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对于后世考古界来说也算是功德一件了。
  哪知诸葛亮却摇头说道:“不敢隐瞒有才哥哥,此诗其实并非我作,乃是我叔父一次醉酒后传授于我,我向往诗中的意境与气魄,因此常常吟诵。”
  诸葛亮的叔父?
  那不就是诸葛玄么?
  难道这首诗竟是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所作不成?
  吴良对此表示怀疑。
  诸葛玄在历史上的记载更是只有寥寥数笔,并且只提到了他领养诸葛珪遗孀与子嗣、并将他们带来隆中一带隐居的事情。
  其实从汉朝开始,天朝的历史文献保存情况还是相对比较不错的。
  尤其到了汉末时期,一些比较出彩的文学作品便都有所保留,不仅是各种各样的诗词,就连一些檄文都保留了下来。
  因此若是诸葛玄果真有些诗才,又或是具有其他的才能,史书中既然提到了这么一个人,就算只是寥寥数笔,也应该有所体现,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路人”一般的人物去记载。
  另外,吴良终于又猛然意识到了一个问题。
  《梁甫吟》中吟诵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史实。
  其中颇为生动详细的描写了齐国国都临淄城外,那三座埋葬了田开疆、古冶子和公孙氏的坟墓,尤其是那句“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仿佛便是作者亲眼看到了那三座坟墓一般。
  还有那句“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也存在一些问题。
  毕竟吴良最近刚去了位于薄姑的齐国古都,那座古都早已只剩下一片废墟,想来处于相同时期的临淄古城肯定也是一样,城门肯定早已倒塌,甚至消失不见。
  就更不要说那三座描述中完全就是摆在明面上的大将军坟墓,历经数百年更迭,每次改朝换代先遭殃的都是这些王公贵族的坟墓,那三座坟墓又怎么可能幸免于难?
  所以。
  不论是诸葛亮还是他的叔父诸葛玄,都不可能亲眼见到那三座孤坟,还“累累正相似”。
  当然,并不能排除作者通过想象的方式艺术加工的可能。
  在这之前,吴良也是这么去理解的,但诸葛亮忽然言明《梁甫吟》根本不是他的作品,吴良想的自然就多了起来。
  “孔明贤弟,你叔父可曾提过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