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4章

  乱民四起,到处抢掠。
  秦军还未到,城内已然大伙弥漫,黑烟滚滚。
  细作早就在城门前恭候。
  很多城池为了避免屠城,主动投降。
  也有一些大城坚决不降,杜预驱赶俘虏攻城,又把蓝庾挂在旗杆上,推上去与秦军一起攻城。
  进入大宛盆地之后,粮食便不在是问题。
  大宛连支像样的抵抗队伍都组织不起来,国中一片纷乱,任由秦军攻城略地。
  擒贼先擒王,杜预没有迟疑,令马循率一万秦军为先锋直扑其都城贵山城。
  杜预与于阗国王杨敬率军在后。
  都城被围,落在很多人的眼里便是大势已去,大宛国的商贾最先投诚。
  他们耳目灵光,是丝绸之路的最大获利者,与镇抚司暗中有不少来往,大宛的情报就是从他们手上一份一份送出去的。
  又配合宣义使们制造亡国言论,弄的人心惶惶。
  一个秦人的户籍,就让他们心甘情愿出卖故国……
  很快,一支大宛义从军被组织起来,整整有五万人马。
  商贾们对大秦掏肝掏肺,把自己的私军、仆从全部贡献出来,又忽悠了很多没有土地的牧民和农夫。
  种种手段让杜预大开眼界叹为观止。
  “城上的人停着,大秦王师至此,一路秋毫无犯,速速投降,免受屠戮,大都护已经承诺,只要你们走出城池,以后就都是大秦的百姓!”
  大秦的精英是士人,是士族豪强。
  大宛的精英是商贾。
  士族豪强再差,稍微有那么一点耻辱……
  至少表面上不会把事情弄的太绝,毕竟读了这么多年的圣贤书,还要点脸面。
  而商贾则全无顾忌,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出卖……
  大秦一统西域、大宛、河中,恰恰最符合他们的利益,大宛、萨珊厘定的商税是大秦的两倍多。
  商税交完,还有关税、过路费……
  萨珊王朝的朝廷对地方的控制远没有大秦强,每一个地区都要再交一次税。
  如果没有特殊门路,商贾会被会被吃的骨头渣都不剩。
  相反,大秦却是无比开明公正的。
  统一商税,保护商旅,严禁地方随意增加商税。
  最最关键的是,大秦承认商贾们的私有财产。
  世界上所有的生意都是一样,看涨不看跌,如果之前的河中大战让他们还有疑虑,那么现在这一战,已经彻底证明大秦的强大。
  很多大宛商贾去过关中,去过大兴、洛阳、成都等大城,知道中原强盛到何种地步。
  毫不夸张的说,大秦就是这时代文明的灯塔。
  天不生大秦,万古如长夜!
  中原或许有不足之处,但一直在改进,一直在前进。
  而历史上很多王朝,是直接躺平的,混一天是一天……
  更何况大秦提倡秦夷一家,不排斥他们这些异域商股,要知道萨珊波斯的种姓制度,连他们自己人都压迫。
  这种情况下何去何从,自然不言而喻。
  “城上的人还等什么?难道想要被屠城吗?”
  商贾们的声音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兴奋,仿佛是他们打了胜仗一般。
  “投降、投降!”
  义从军们围着城池呼喊起来。
  城中仍在犹豫。
  杜预领士卒把缴获的投石车推了上去,可惜此次进军,带的猛火油不多,不然也不必废话了,不过吓一吓他们问题不大。
  战鼓、号角连天。
  几十两投石车射出猛火油,密集的火箭雨随之跟上。
  城头立即燃起滔天烈焰。
  大火烧了半个时辰,城门就乖乖打开了……
  大宛城池修的颇为坚固,有内城外城,几百年前,便能承受李广利围攻四十余日。
  不过杜预最擅长的是攻心,处理这类事情特别有经验,将贵人老爷们的田牧场分给底层牧民、农夫,举国欢腾,从最开始的抗拒秦军,到主动带路。
  一些地方干脆组织起义从军,积极配合秦军。
  很多时候,秦军甚至不需要出手,义从与城中的人里应外合,便攻破了城池。
  虽然各地还有抵抗,但已经无法改变大势。
  大宛副王去柯率部众三千余逃窜萨珊,宣告大宛国正式覆灭。
  杜预立蓝萸为新任大宛王,以减少国中的抵触情绪。
  又立马循为大宛都督,大宛王显然是空架子,没有丝毫实权,所有权力都在秦军手上。
  大宛盆地放在中原也就一两个郡的大小。
  但此地之肥沃,堪称天府之国,是两河流域的发源地,水网密布,大小七十余城,土宜稻麦,有蒲陶酒,多骏马,名震天下的汗血宝马就是发源此地。
  后世就这么大的一块土地,养活一千七百万的人口。
  堪称是大秦最好的立足点。
  战略位置极佳,北面是七河流域,东面是疏勒,南面是大夏(中国史籍将主要由塞种人诸部控制的巴克特里亚地区称为大夏),西面是河中,从此地出兵,对周围都是居高临下的态势。
  汉朝止步于天山,很大原因就是李广利没有彻底掌控此地。
  杜预没着急出兵河中,而是加固根基,修建城池、关隘,布置防守。
  改大宛为兴秦郡,设四县,每县皆以宣义使为县令,锦衣卫为县尉,领五百秦军镇守当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