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章

  “鲜卑人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不知朝廷如何奖赏我等?”中山豪强刘厥问道。
  瞬间,豪强们眼睛睁得老大。
  他们急吼吼的赶来,就是为了分一杯羹。
  再说这是朝廷允诺过的。
  以前总说辽东苦寒,真到了辽东,才发现遍地都是宝,城池经过几百年的经营,繁华程度不在幽州之下。
  最关键的是,辽东诸族林立,没有中原那么多约束,士卒豪强们可以尽情发挥。
  这段时日以来,他们已经抓了不少当地部族为奴。
  修堡、种田、打仗、放牧,只要给口饭吃,一个比一个温顺,从无防抗之心。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地里面随便种点什么,就会一个劲的疯长,土地的肥力比河北强太多了。
  “朝廷当然会有奖赏,然慕容部和高句丽在侧,不灭了他们,尔等能高枕无忧否?”马隆一脸的淡漠,让他更具威严。
  “都督所言甚是,那还等什么?我们十几家加在一起,可以凑出六七万人,一个襄平城算什么?现在就平了他们!”
  “鲜卑人与高句丽并非一条心,我们不急,急的就是他们!”马隆扫了一眼跃跃欲试的豪强们,暗忖陛下好手段,这些人留在中原迟早是祸害。
  来到辽东,就是鲜卑人和高句丽人的祸害了。
  说起来,慕容涉归一半死在他们手上。
  “襄平城坚固,即日起,尔等麾下精兵全部调入本都督麾下集中训练!”马隆有持节之权,收拢兵权理所应当。
  “我等原本就是大秦将士,愿遵都督军令!”退役士卒首领纷纷拱手。
  马隆微笑点头,“不愧是大秦将士!”
  众人大喜,腰杆挺得更直了。
  众豪强们眉头一皱,窃窃私语起来。
  马隆却不想再跟他们废话,一掌拍在案几上,“此次东征事关重大,陛下授某持节之权,不从者,斩!”
  一个“斩”字说的杀气腾腾。
  豪强们顿时鸦雀无声。
  这里不是内地,从踏入辽东的那一刻起,所有人的生死就都掌握在朝廷手中。
  马隆一句话,就可以让豪强生不如死。
  “诸位可有异议?”
  “我等愿遵都督军令!”
  豪强们被收拾的服服帖帖。
  辽队城中,越来越多的军队聚集,辽东各城的汉人也闻风而来,但凡胡汉杂居之地,汉人就多出猛士。
  不过马隆宁缺毋滥,只挑选了三万精锐,严加训练。
  “大秦有二十四转军功,先登、斩将、夺旗者为五转功,白身可至校尉,赏田六百亩!”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宣义使的话让勇士们瞬间就眼红起来。
  训练也变得更加刻苦,风雪交加,也没人抱怨。
  一支强军很快就被马隆打造出来。
  仗还没打,秦军就已经声势惊人。
  每天来投的部族络绎不绝,现在投附,还能混一个待归的身份,跟着秦军作战,立下军功,赏赐也少不了。
  辽东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当年慕容涉归不就是跟着司马懿打公孙渊而得到曹魏的册封吗?
  秦军势力仿佛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有些心急的部族干脆直接攻掠高句丽,削弱其势力。
  辽队城一片火热,襄平城里却凄风苦雨。
  慕容耐全身发凉。
  以他的头脑,实在想不通这一战为何没打就一副要输的架势。
  襄平城虽然坚固,但慕容耐总感觉城里的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对,直勾勾的……
  如果是汉人也就罢了,关键很多鲜卑也这么看他,这就让他心中没底了。
  慕容涉归执掌慕容部几十年,颇有人望,被慕容耐送走了,难免会有人议论,如果慕容耐能打一场胜仗,或许还能收拾人心,但慕容耐没这个本事,坐视辽东兵败如山倒,慕容部众当然不服。
  “段老弟,你说这襄平城到底守不守的下去?”慕容耐感觉天越来越凉了。
  “大单于放心,襄平城有五万之众,粮草充足,手上一年半载绝没问题,何况我们还有高句丽、扶余、濊貊支援,他们与秦人有灭国之恨,就算守不住,我们可以向北撤退,秦人难道还能追杀到天涯海角不成?”
  “哈哈,说的也是,他日赶走秦军,定与你平分辽东!”
  “我段日陆眷能追随大单于,便是最大的福分,此生不求其他,只求能辅佐大单于!”
  “好!”慕容耐一拍大腿,对段日陆眷刮目相看。
  这年头,如此忠心耿耿之人哪里去找?
  “襄平城的防守就交给你了!你我二人同心协力,何愁不能击退秦军!”慕容耐大手一挥,心中最后疑虑也去了。
  这一路若是没有段日陆眷的出谋划策,慕容耐都不知道能不能走到现在。
  “属下必为大单于鞠躬尽瘁!”
  鲜卑人一向受中原影响,大秦崇尚诸葛武侯,遍地都在传唱武侯的事迹。
  段日陆眷尤其爱听中原的评书和戏曲,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
  对诸葛武侯、关云长更是记忆深刻。
  第九百零二章 东巡
  按下葫芦浮起瓢。
  历史上的这一时期,雍凉爆发持续性的旱灾,接连引起鲜卑、匈奴、羌氐的叛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