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杨峥站在车辇上,向人群挥手,一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鬼使神差的大饼脱口而出,“努力,他日尔等会越来越甜!”
  “陛下万岁,大秦万岁!”
  又是一阵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杨峥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真说起来,自己当年也算踩着他们的脑袋起家的……
  现在只是给了他们一丝渺茫的希望,竟然引起这么大的反响。
  以后日子越来越甜说不上,但吃饱饭穿暖衣,应该没多大问题。
  两三代之后,大家也都是秦人了。
  现场气氛过于热烈,为了安全,杨峥还是打道回府了。
  “陛下,于阗国主杨敬有急奏。”赵阿七在宫门前等候多时。
  于阗国主原姓尉迟,一向是西域大国,西汉时,人口一度达到八万余,有胜兵三万,这点人马放在中原不值一提,在西域却是强权般的存在,先后兼并戎卢、扜弥、渠勒、皮山等国,实力越发壮大。
  不过对中原一向毕恭毕敬。
  是大秦在西域的忠实拥笃,于阗也是大秦在西域的战略支点。
  杨峥看了奏表,不得不佩服杨敬的聪明。
  于阗能从秦汉一直屹立到唐宋,还是有一定的眼力。
  奏表中言,一股嚈哒人势力从葱岭窜入天竺,于阗国为了响应大秦,愿意出兵天竺。
  奏表很短,意思也很明确,于阗要进军天竺。
  天竺跟后世一样,只是一个地理名词,而非一个国家。
  贵霜帝国衰落后,天竺分裂成几十个势力,打的不可开交。
  于阗一向是天竺和中原的中转站,自然就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大秦对西域势在必得,多少让于阗生出危机感,想要外出创业。
  杨峥思索一阵,对大秦而言,天竺实在太远了,以现在的国力,无法统治那么远的区域,能把七河流域捏在手中已经是极限了。
  既然自己吃不下,不妨让给小弟去吃。
  当大哥的要有大哥的风度。
  这种模式倒是值得推广,西域已经成了华夏文明的辐射之地,诸国已经整合起来,现在又有一个软柿子摆在眼前,不捏白不捏。
  如果成功,倒是一个推动华夏文明西进的契机。
  共同的利益才是联盟的永久之道。
  土地已经引不起杨峥多大兴趣了,不能经营和实际控制的土地再大都是虚的。
  现在的杨峥,更大的兴趣在拓展华夏文明圈。
  而且手上已经有了儒道释三张牌。
  第八百九十一章 奴隶
  旱灾带来的饥饿威胁下,各族快速融合着。
  生存是所有种族的第一要务,普通个体并没有多在乎自己的族群。
  锦衣卫和宣义使双管齐下,捉拿了百多名挑唆者,一经审问,发现这些人都是曾经的草原贵人,好逸恶劳,不愿失去曾经的地位,才暗中挑唆不明真相之人。
  也不是真的造反,而是掀起声势,成为与朝廷谈判的筹码。
  西北民风剽悍,以前不缺这样的人,现在也不缺。
  杨峥没有手软,一律斩首示众。
  灾民多了,奴隶市场逐渐火爆起来。
  奴隶交易,古已有之,以前官府没有刻意管制,这东西屡禁不止,明面上禁止了,暗地里会更加火爆。
  一个龟兹舞姬,在大兴能卖到七八十两黄金,送到中原、江东能卖到两三百两……
  而且根本禁止不住,商贾会通过各种手段,将人弄进大秦。
  你情我愿,官府也管不了。
  很多活不下去的妇孺,没有生存能力,卖入大族之后,至少能活命。
  很多伤残将士退役后,一家四五口人,不是妇孺就是老弱,名下挂着两百亩田,家中缺少劳动力,也会买两个青壮奴隶,协作耕田。
  有需求,就有买卖。
  时代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
  在这个时代,人道主义换不来饭吃,换不了活命,奴隶交易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
  有很多活不下去的人主动为奴,朝廷总不能不让别人活吧?
  既然不能禁止,就只能纳入管理之中。
  “臣建议户部开设奴籍,制定律法,增设蓄奴税。”卫瓘想出一条两全齐美之策。
  有能力蓄奴的家庭,至少是中产阶级以上,收他们的蓄奴税,等于是在割有钱人的韭菜,对地方上的豪族也是一种限制。
  旧时代的豪族虽然被杨峥用各种手段削弱了,但新豪强又破土而出,退役的将领,很早就归附大秦的士族等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般的中产之家,最多养上两三个奴隶就够了。
  但豪族动辄上百。
  蓄奴税堪称是对上层阶级一把精准的镰刀,可以有效限制豪族对人口的荫蔽。
  大秦国宪里写的永不加赋,是说永不加田赋,没说不准加税……
  反正最终的解释权在杨峥手上。
  “会不会造成民间动荡?”索靖出身士族,知道此税的厉害。
  “动荡?朕倒要看看谁敢动,谁敢荡!”
  身为开国皇帝,连他娘的一个蓄奴税都不敢收,还当什么皇帝?
  杨峥若是不敢向利益阶层出手,下一代更难。
  豪族能赚钱,过人上人的神仙日子,不是他们他们有多牛,而是大秦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千千万万普通百姓累积出来的时代红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