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可见,中国八十年代以前纺织工业已经非常的庞大。
  当然,也不是没有短板。
  短板就是,纺织工业还处在最初的阶段,生产的都是低附加值的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这也是,九十年代之后,大量纺织厂破产的主要原因。
  当时说的是纺织工业产能过剩其实是因为技术含量低的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受到了冲击,出口萎靡造成的。
  直到这个时候,国家才开始搞技术革新,调整产能,生产高附加值的纺织品。
  不过,现在这一切,自此开始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第一家高附加值的纺织厂。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有了第一家,不愁第二家第三家。
  “班长,我可是听说了,市里有领导想要把你调到合资纺织厂去担任中方厂长,二级跳啊!直接从副处级跳到副厅级,跨入高级干部行列了。”张俊平笑嘻嘻的说道。
  “拉倒吧!我还是感觉当个副局长挺好!”许少民撇嘴道。
  这个不是传言,是确有其事,不过已经被他推了。
  “推了也好,不然过几天苏黎世的纺织公司过来,你怎么接待?”张俊平笑道。
  “我说你小子能不能别逮着一个人使唤行吗?
  你知道,那么多大领导在场,我一个小小的副局长混在里面,有多尴尬。”许少民笑骂道。
  “没事,慢慢的习惯了就好了!
  你得这么想,你们等着,等过几年,哥们也是这个级别的。”张俊平笑嘻嘻的调侃道。
  “行了,行了!别扯那些没用的。
  这次怎么着?还是提那个神秘的先生?”许少民笑骂着问道。
  “这次直接提我的名字就行,保证好使!”张俊平笑道。
  “那你自己去不就完了。”
  “忙啊!我白天要上班,晚上还得打家具。
  这都进腊月了,我不抓紧时间把床打出来,明年怎么娶媳妇?”
  “滚,赶紧滚蛋!现在看到你就烦!”许少民笑骂道。
  张俊平也不生气,把许少民办公桌上的烟揣进兜里,转身就走。
  “回来!”刚走到门口,许少民又喊道。
  “干嘛?一盒烟不至于吧?”
  “那个药酒泡的怎么样了?”
  “那个药酒要泡一百天才行。
  不过也快了!年底前保准让你喝上。”张俊平笑着说完,开门走了。
  看着张俊平离开,许少民苦笑着摇摇头,然后收拾好东西,和郑局长打了个招呼,离开了物资局。
  如今,他兼着市招商引资工作组的办公室主任。
  招商引资工作组属于临时机构,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门抽调过来的。
  工作组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这次的合资顺利进行。
  合同签了还不算完成。
  什么时候,合资工厂顺利投产了,他们的工作才算是结束。
  所以,许少民现在是两头跑,早上到局里来一趟,处理一些局里的工作,然后接着去工作组。
  工作组的办公地点就在市政府。
  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办公室里,办公条件还不如他原来当科长的时候。
  许少民现在的工作就是,督促各家参与合资的工厂,抓紧时间把出国培训的名单确定下来。
  然后他和新一工业株式会社联系,办理工作签证。
  工作组还要派人去本子国,确保他们接受培训,不出其他问题。
  工作很繁琐,都没有经验,全靠摸索。
  绝对不是牵个线就完事的。
  张俊平才不管许少民忙不忙呢。
  回到科里,开始处理公务。
  都是xc区各个区属工厂或者物资局下属销售店铺报上来的采购申请。
  张俊平按照各自分管区域或者分管的类别,安排人员去采购或者跟进供货进度。
  其中,农资站报上来的化肥需求计划最多。
  本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下面的农资站,几乎是天天打报告,申请采购化肥,采购农药。
  张俊平盯着手里的申请,心里琢磨着。
  目前国家的化肥和农业的产能还是太低了。
  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可是,提到化肥和农药,张俊平对这两个东西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化肥确实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有人说是袁老的杂交水稻解决了国人的温饱。
  可是,粮食产量的增加,靠的可不仅仅是杂交水稻的研发,还有化肥的产量增加,已经农药的不断发展,也是粮食产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恨,是因为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广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可是,现在又不能不办,不能因噎废食。
  张俊平思考着,拿起笔,写了一封信。
  在信里,张俊平让许少民打着先生的名义,和山下新一聊一聊。
  让他来国内投资几个大型的化肥厂和农药厂。
  张俊平又在信里着重提了一下关于环保的问题,一定要让本子那边把环保设备上齐全了。
  该说的都说了,其他等等看吧。
  最多等下次见了山下新一再交代一遍。
  写完信,把李文娟叫进来,“你把这个条子给许局长送过去。
  他现在应该在市政府那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