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节

  老村长摇了摇头:“不是旅游,是参观学习。”
  “参观学习?怎么个法子?”那位老人有些不解,来这里的人不是泡温泉就是旅游,当然还有人是来这里买房子买别墅的,但是这几人怎么都不像是买房子的。
  “我们村子里面也有温泉,听说汤峪这里的温泉很出名,咱们过来时看看时怎么弄的,学习学习,回去也这样弄。”老村长回答道。
  “原来也有温泉呀!”这老汉可时真的惊讶,虽说汤峪温泉的最直接受益者时塘子村的村民们,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发展附近的村子都跟着受益,所以在这十里川道里面的村子无论是老人还是小孩都知道温泉是个好东西。又问道:“你们村子在哪里呀?”
  “丰裕口那边的王家沟。”
  老汉想了想,显然是印象中没有这个村子。
  老村长又道:“就是太兴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子。”
  太兴山在长安和蓝田两县的名气是很大的,这里好些个村子在太兴山上面都有自己的庙呢。提到太兴山脚下老汉显然是有些印象了,竖着手掌说道:“我想起来,是不是里面有个看病的很厉害的张姓老中医的那个村子,不知道那老中医还在不在?”
  这次却是轮到张太平几人惊讶了,没想到老爷子的名声竟然传到了这里。其实想想也可以理解,每年朝太兴山的人很多,当时老爷子的名声正旺,过去朝山之人知晓也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老村长说道:“老爷子健在,而且身体比你我都硬朗。”
  “那现在都有九十多岁了吧?”那老汉惊叹道“那还给人看病不?”
  “当然看了。”老村长说道“不但附近十里八村的人过去看病,就是一些城里人都过去看病呢。”
  老汉有些喜悦地说道:“那就太好了,到时候将我家那位也带过去把腰疼病看好了。”看来他对于老爷子的医术很是推崇。
  十几里的路没一会儿就到了,而那个老汉从高堡村下了车。高堡村和塘子村毗邻,是汤峪镇里面最大的村子,汤峪镇的集市就在这个村子里面,可是这几年由于塘子村温泉的名声在外,所以人们往往听说一汤峪为名的塘子村,而将这汤峪的第一大村逐渐遗忘了。
  下车之后,老村长果然被震惊到了。印象中的土墙茅屋变成了高楼大厦,变成了依山而建的别墅,变成了金碧辉煌的四星级酒老村长不由感叹到:“这那里是个村子,简直就像到了城里。这真的全都是温泉的功劳吗?”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别人。
  杨万里也说道:“一年没来又有很大的变化。说到原因,有大部分是温泉的作用,但不是全部,还有一部分是南边景色的作用。”
  汤泉湖森林度假山庄是蓝田县第一个招商引资的旅游重点项目,由陕西五洋集团公司投资四千万元兴建,包含整个汤泉湖以及两岸山坡近万亩林地,青山绿水,环境幽雅。度假山庄有宾馆、别墅、游泳馆、娱乐馆、水上游乐场、刘秀避难山景点以及登山自然景区。
  汤峪温泉度假山庄汤峪邻近西安,交通便捷,通讯发达,电力充足,城镇给排水系统完善,不仅吸引了众多客商。每年前来洗浴,旅游的省内外朋友也近百万。
  汤泉瀑布,青山环抱之中,西沟小溪穿院而过,建筑典雅别致,空气清新,恬静无噪,花木锦簇,景色优美。
  王芬芳这是也说话了:“汤峪温泉是出名有奇效,但能让它名传天下的还是五洋公司的投资。温泉和秀美的风景结合起来才能吸引人。”
  村长向着钱旺使了个眼色,钱旺赶紧将自己刚才听到的话语记录下来。
  车站的外面有一个巨大地牌子,上面详细地介绍着温泉以及汤峪湖森林公园的景观。更有一面长长的墙壁上面以壁画的形式介绍着各个景观的观点以及历史渊源。
  一群人没有急着离开,而是或站在牌子下面或站在墙壁的前面看着这些景点的介绍。
  汤峪是古代长安通往巴蜀的重要关隘,境内云台山为秦岭名峰,雄奇险秀,植被茂盛,山上冬消夏冻的“六月冰洞”堪称自然奇观,汤峪关古栈道历经千年,七十年代还曾流行,现遗址尚存。
  汤峪温泉,原名“石门汤泉”,为秦地胜地,唐时即建“大兴汤院”和皇家行宫“上林苑”。早在唐代就以温泉著名,“桃花三月汤泉水,春风醉人不知归”,是古都长安的名胜之一。
  说起来汤峪也属于终南山脉,景区背倚终南山秀美的自然风景,展现了山林园囿的特色。春天,百花怒放,满园****。夏天,浓荫蔽日,凉风习习,清爽宜人,乃避署胜地。秋天,遍地黄栌,温山红叶,最能助人游兴。冬天,冬雪初霁,凭高临远,银峦素嶂,分外妖娆,四季景物,都有可观。自秦代就列为长安八景之一,称之为“南山睛雪”。
  汤峪温泉水,水温58c。水质含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全国各地旅客慕名前面墙上的壁画详细地说明着一切,更有一面墙壁上面的内容吸引了老村长,这是详细介绍温泉功效地一面墙壁。对感觉神经能起镇静止痛作用,缓解肌肉紧张,帮助消除疲劳,使人感到温暖舒适。反复温泉浴可活化细胞功能,增强肝脏解毒能力,提高免疫力,,提高解毒和排毒能力,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这是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防病的重要基础......洋洋洒洒的一大段,老村长仔细看完之后对着张太平说道:“回去后请老爷子也给咱们村子的温泉鉴定一下,两其对身体的疗效也罗列出来,相比能吸引一些人。”
  张太平点了点头。
  走到了一处地方,老村长转头四处望了望说道:“我记得这里以前一个三院来着,怎么就不见了?”他最里面的“三院”是本地人的叫法,其实就是一出疗养院。
  张太平笑着问道:“变化这么大,老叔还能记得这里以前有着一处疗养院?”
  老村长指着不远处的一颗高大挺拔的雪松说道:“我是看见了那颗松树,它以前就在三院里面的。”
  张太平看了看那棵巨大地松树回答道:“不是疗养院没了,而是这棵大松树被移了出来,疗养院被重新建了一番,就在前面的地方。”
  前面是一个巨大的门台,上面是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大兴汤院”。
  说起这四个字,还有些历史的。自唐玄宗起即在汤峪大兴土木,建造“大兴汤院”为唐玄宗御用温泉行宫,分设玉女、融雪、莲珠、漱玉、濯缨五池,闻名京师长安。
  这个名字是后来翻建的时候重新提上去的,有回复唐时“天下第一名汤”之名声的意思在里面。
  而这在之前是叫做“南山汤院”。
  南山汤院背靠终南山,面朝汤峪河,山可避风,水具灵性,且群山环抱,藏风聚气,实则是“背山面水”,使这里有着百年不衰的上风上水地貌特证。依山傍水,景色旖旎,是闻名遐迩的避暑疗养胜地,也是最适宜人群居住的自然健康社区。
  “现在这里是做什么的?”
  以前的“三院”也就是疗养院,兼职着地方医院的性质,但是现在怎么看都没有一点医院的样子,故村长有此一问。
  张太平回答道:“现在这里只是洗浴疗养,医院被分出去了,就在下面汽车刚才经过的地方。”
  王老枪问道:“大帅你怎么对这里这么了解?”
  张太平淡淡地回答道:“我以前来过几次。”
  张太平是以前来逛了一会儿,胖子终于忍受不住了,说道:“咱们还是先吃过饭再慢慢转吧。”
  老村长奇怪问道:“你们还没有吃早饭?”
  胖子更奇怪了:“一起床就直接开车过来了,没有时间吃呀。”
  老村长说道:“那你们去吃吧,我们在家里已经吃过了。这会儿再转转,等你们吃完了咱们再汇合就行了。”
  张太平却是应将几人拉着一同去,说道:“这顿我请了,虽然在家里吃了,但这么一会儿肯定又有空间了,一起吃吧。吃过后再一起走,也省得再寻找。”
  正文 第357章 游玩
  街面上没有什么卖东西的,看上去很是干净整洁,卖东西的全都在街道两旁的店铺里面。看来对于这里的卫生环境问题村里是下了功夫的。
  一群九个人找了一家宽敞的店面进去。一人一碗荞面活络,再加一个肉夹馍,一块葱花饼。
  吃完后老村长抢着付钱,但是却被胖子阻止了,说道:“村长叔,这顿你就让大帅请了吧,别客气了!他不差这点钱。”
  老村长还待说两句,张太平却已经付了钱了,几个人里面还有几个看上去是农民的人,所以没有多收钱。张太平可是知道他们宰人有多厉害,要是城里人的话,一个饼一碗米线就敢五块十块着问你要。
  吃完早饭,众人商量了一下行程,最后决定今天先去逛逛这里的山山水水,然后再打探一下这里的住宿标价情况,到了晚上或者是明天再去亲身体验一下这里的温泉。
  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东峰山了,东峰山并不是什么大山,高不过两百米,在见惯了动辄就是千米高大山的山里人面前,这纯粹就是一个土包子。然而就是这土包子却有着偌大的名声,除了宣传做的好还有他的历史。这里在以前是一处香火非常鼎盛的道观,只是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掉了,现在正在积极地修复当中。
  这座山还有一个出名的原因,那就是它是一座死火上,汤峪的温泉水就是从其底下冒出来的。
  一座雕刻符文的石头门立在山脚下,老村长看着从门下面穿过的石阶说道:“我当时来的时候这里还是坡路,所有常常有上山容易下山难的说法,上的时候只是费劲些,但是下山的时候就有点费心了,脚下的小石子滚动,再加上人身向下的冲劲,在山路上站都站不稳。”
  众人拾阶而上,一块块青石铺成的台阶延伸到半山腰的寺庙门前。
  王老枪看着头顶的南天门撇了撇嘴不屑地说道:“这要是叫做南天门,那么太兴山上大天梯之前的南天门又算做什么?”
  太兴山上也有一座南天门,那座门上面并没有这么华丽的花纹,简简单单地几块巨石垒成,但是却能被人牢牢记住,不是因为们本身,而是因为南天门后面的大天梯。
  太兴山上面的天梯抬头望去一眼看不到尽头,有时还会被云雾笼罩住增添一份神秘,上面的台阶不知比这里的多了几十倍,真的能达到磨砺心智的作用。
  上过那座天梯之人再来爬这座山自然会有类似王老枪同样的感觉。
  张太平笑了笑说道:“这里自然是不能和太兴山相比的,只不过说起名声来,却一点都不比太兴山小。主要是来这里游玩的城里人基本上都会到山上转一圈。”
  山不高,路也回头望去塘子村的布局尽收眼底,大楼林立,好些个别墅已经沿着山脚下建到了半山脚。再往前看便是整个汤峪川道,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地方。这会儿还能生起点登高望远的感觉。
  再向西望去,与东峰山对峙的就是西峰山了,只不过西峰山没有东峰山这么出名,上面也没有大型的寺庙,只有一座小小的土庙。东西两峰之间便是闻名遐迩的汤峪湖了,美丽的景色尽收眼底,湖水荡漾,漂浮着成群的水鸭子,还有缓缓划动的游船。从高处看下去朦胧之间却多了一份静谧感。
  寺门的牌匾上是“东峰观”三个字,寺门前的树下坐着几位正在闲聊品茶的道士。
  另一棵稍远点的大树下面挂着一台一米五高的大钟,胖子刚想敲几下的时候坐在那处喝茶闲聊的道士之中过来一个人说道:“一块钱敲两下,算是功德。”
  胖子一愣,王老枪说道:“敲钟还要钱呀?”
  那道士对于他不善的语气也不在意,平静地说道:“道士也要吃饭,寺里的香火也要用钱买不是?”
  王老枪还待说什么。被张太平拉住了,今天是来参观的而不是理论的。
  王芬芳在大钟下面的功德箱里面放了十块钱,几个人上去每人敲了两下感觉感觉。尤其是张太平稍微使了点劲敲响的钟声,虽不如晨钟那般能让人警醒,但也响彻这片山域传出去老远。
  进了寺庙全都是两个女人在跪拜以及放香火钱,其他的几个大男人只是随便看看转转。每上一炷香站在旁边的道士边敲一下缶,清脆的声音记录着功德。
  前面全都是道教的大贤,但是到了最后一排房子里面供奉的却是佛教之祖。这也就是这座寺最奇怪的地方了,在这里好似道于佛并不冲突。也不知道是信仰薄弱还是心胸广阔能容天地。
  众人从寺的后门出来,老村长说道:“从东边下去吧,这山上的变化倒不是很大,记得那边还有一处泉眼,叫做老龙潭,水质很不错。”
  从山林中穿行而过,树荫带来的是凉爽而蝉鸣带来的却是禅意。
  老龙潭位于一处幽静之所,树木茂盛却不见蝉鸣声,在夏日里愈发显得凉爽了。树下的石头之间有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的是龙王,龙王坐在一处石台子上面,石台子下面是一处泉眼,凉爽之意就是从这里传出来。
  给龙面前的功德箱里面放了些钱,然后用杯子舀了些泉水出来,上面竟然冒起了丝丝凉气,喝在嘴里面有些冰牙,咽到肚里却能舒爽全身。
  “爽!”王老枪喝了一口水之后赞叹道。
  胖子击掌附和道:“确实沿着老龙潭门前的小道下山,下面就是一处新建的热闹场所。里面有竹林有茶铺,有棋牌室等等诸多休闲娱乐的地方。负责记录的钱旺将这些东西一一记录下来。
  从山上面下来的时候已经到中午了,回到主街上找了家饭馆夜了个包间,饭后依然没有让村长结账,而是张太平结了帐。
  下午的时候就朝着南边的汤峪湖进发了。
  由陕西五洋企业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汤峪湖风景区森林公园,设有可同时接纳250人食宿的标准化客房、餐厅、会议室和多功能娱乐中心,并附设有停车场、游泳池和快艇、游船等水上游乐设施,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开会、学习、休闲度假场所和服务功能。
  由于现在已经是非自然状态下的景观了,所以进门的时候每人出了十块钱的门票钱。
  站在坝面上向南望去,三万多平方米的人工湖面上波光粼粼,不时地可以看见跳出水面的鱼儿。遥遥地湖面上悬浮着一条横跨湖面的天桥。
  杨万里说道:“真不敢想象这么大的一个湖竟然是人工挖成的。”
  老村长这次出来没带旱烟,拿着胖子发给的一根芙蓉王说道:“这湖是合作社生产队那时候挖的,那个时候人们心里热,只要干活能拿到工分便没有什么苦不苦的说法。虽然我当时没有参与过,但是请说汤峪这里的人不管男女,只要是青壮都下里面挖过,还死了人呢。之前挖出来也不是为了观赏什么的,而是为了灌溉汤峪川道的庄稼。只是现在用不上灌溉了,便承包给了别人吧。”
  庄婉看着湖面上的游船说道:“我们也过去划船吧。”
  一行人向着天桥的方向走去,从天桥上面直接可以横跨湖面来到湖内里的建筑区,租船游泳钓鱼什么的全都在那边。
  先前的十块钱只是门票,要过天桥的话就得再出二十块钱的每人的费用。
  只穿着一件救生衣便踏上上下虚浮的桥面。没上之前庄婉叫得最欢,但是踏上桥面之后却是她最胆小,扶着一边的铁索不敢动弹,看着别人都向前走去有点焦急。
  “杨九万!你竟然扔下我不管了。”向着杨万里喊道。
  杨万里只得又退回来扶着她的手说道:“你一手扶着铁索一手扶着我的手慢慢移动吧,没事的,你就当成是她在弹簧床上面。”
  庄婉先是掐了一下杨万里的手臂,然后紧紧拉住不放,一小步一小步地慢慢前进。
  反观胖子夫妇,正好和杨万里他们的情况相反。王芬芳扶着铁链向前走得竟然不慢,而胖子就有点颤颤巍巍了,村子里面的几人没有一个是没有上过山的,有时山上的情形比这危险多了,而且旁边还没有什么防护措施,所以走这种只是有点摇晃却很安全的锁链桥一点问题都没有。
  几人到了对面的时候,出了王芬芳也快到边了,其他三人还在中央呢。
  村长几人先过来也没有闲着,而是在人家那些棋牌玩乐或者烧烤的地方打听询问着价钱以及营业的方式。等到胖子三人从桥上面下来的时候几人已经将这里的情况打听地差不多了。
  正文 第358章 游玩(二)
  胖子从桥上下来后一屁股坐在旁边的石头上感叹道:“真不容易呀。”
  王老枪问道:“怎么,还怕这个?”
  胖子拍打着退说道:“也说不上来害怕不害怕,在旁边看着也没有什么,但是站到上面后两腿不由自主地发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