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目光长远

  到这里,朱棣不由的点了点头 这个道理他懂,他不是那种沉漫在深宮中的皇帝,反倒很意了解百姓的生态,否则也不会有当初微服出宮和唐均结缘的事情了,对于农民来说,他们比任何人都关注天时和亩产,因为损失不起。
  再是初明,还没有出现中明和晩明那样的大规模地主垄断土地,因为百姓手里都是有自己地头的,都是在为自己耕种旦耕种失败,收成惨淡,那产还是好的,严重的入不敷出。
  在观察到朱棣理解的神色之后,唐均这才満意地继续往下说。
  “正是因为农户们损失不起,所以他们对一切有关庄稼耕种的事情都敏感不已,对于已经习惯了种植栗米的百姓们来说,即便一年成,总产量不是特别多。”
  “但最起码可以确保一点,那就是他们熟悉粟米的生长等情況,除非气候真的恶劣到极点,否则基本不会出现严重损失,在这种情况下,突然有人告诉他们換上另一种陌生的粮种,可以极大地提升粮食产量,你说他们会随意答应吗?”
  面对唐均的发问,朱棣在脑海里模拟了一下,随后无奈地点了点头。
  “恐怕不会答应,本来安安稳稳的,一旦答应了,就等是在背上风险換取粮食增长的可能,而这个风险是彻底白干,任谁在没有保障的况下都不会答应的。”
  唐均立马打了个响指,然后用赞许的眼神看着朱棣。
  “可以啊老朱,还有点聪明劲,事实正如你所说的那样,对于陌生的粮种,他们不根本就没有任何经验。,这样做的风险极大,一年白干就意味着一家人要忍挨饿,这是寻常农户打死都不会做的事情,即便这是朝廷的法令,即便给他们画一张粮食大幅度増产的大饼。”
  “ー旦广大南方地区的农户不愿意,同时也不懂怎么去种植,即便各地官府强行推广,效果也会极差。”
  说到这里,朱棣已经差不多明白唐兄弟所说原因的核心意义了在想了想之后,朱棣试探性地问道:“所以唐兄弟你在这里种植占城稻,是在为将来大规模推行做准备?”
  唐均笑着微微额首,这回他没表示,诧异了自己都已经说到这个地步了,老朱能够联想到,这也是应有之意,唐均提起小铲子,在土里翻动了两下。
  唐均这才接着说道:“的确是在为将来准备,对于陌生的粮食作物,百姓们不懂也不愿意耕种,所以在大规模推广之前,我先试种这我就能够对种植这些东西有个经验,每次发生变化之前,我都用纸笔记录下来,这样一季过后,种植占城稻的经验就能够记录成册了。”
  到时候各地官府用记录成册的东西去宣扬,就比百姓头雾水要好的多,也能够最短时间内令农户们接受具实唐均记录成册,除了更加便于让世人接受之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终极目标,研制出杂交水稻甚至比杂交水稻更加牛逼的东西。
  当然,这一点没必要对老朱说,因为这个目标太长远了,不是一下子能够实现的但是就凭刚才那一凿话,已经让朱二陛下底听呆了好长远的眼光啊这是已经考忠到了多年之后的情形吗按照朱棣心里的估计。
  等到唐兄弟真正入朝堂,然后再真正大规模推行占城稻的话,那最少也要个半年之唐兄弟这人还没进入朝堂呢,已经考虑到几步之外了想到这里,朱棣就忍不住捂脸。
  牛蛋,这尼玛是真的眼光长远,自己该搁这考虑怎么种植,人家就开始琢磨怎么顺利推广了。
  在心中感慨了一阵子之后,朱棣还是将思绪转到了唐均所说内容上面头晃脑地是思索了几个转园,最后不由的点了点诚如唐兄弟所说,如果他能够按照这种占城稻的生长习性和特点,编撰一本记录各种手段和经验教训的书籍那肯定会有利于稳定百姓们心中的不安定。
  真要有这样一本经验书,只要各地官府出面进行宣读在乡里村落之间进行宣传,那估计会有一部分胆子大的农户进行换种。
  这样最多两个季度,就能够实现整个南方耕种作物的大换血,如此对大明明朝来说,可是一桩不折不扣的好事情。
  在考虑清楚之后,朱棣同样半若个身子,把脑袋探出去,伸向了几株秧苗此时此刻,这几株脆弱的秧苗,在朱棣眼中简直和绝世珍宝没什么区别。
  对于大明帝国来说,这就是最重要的宝物,比寻常古玩字画,奇珍异宝,还要来的珍贵值钱。
  若非是因为自己不能暴露身份,朱棣都想要将这几株宝贝秧苗移植到宮里去了。
  皇宫里条件优越,有上好的士壤和水源,还是绝对安全的场所。
  说句老实话,比唐兄弟这酒馆里稍显简陋的环境要好
  对于这几株宝贝秧苗,朱棣现在可以说是紧张的栽种,对于唐兄弟的酒馆后院,要是士和水源出了问题怎么办,又或者被什么飞鸟给呱食,再或者被不知名闯进后院的人给破坏,等等,这些各式各都有可能破坏。
  因此朱棣可以说是担心的很,但是在隐瞒身份的前提之下,担心也没什么好办法,科举考试不远了,到时候唐兄弟就要准备入朝堂了,自己还准备看看唐兄弟见到自己端坐在九重之上时,会是个什么表情和神态呢。
  断然不至于因为保护这几株秧苗,而导致身份提前暴露,即便这几株秧苗都是国之重宝,那也是绝不允许,思来想去没什么其他办法之后。
  朱棣只能长叹了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地说道:“唐兄弟,这几株占城稻的秧苗你可千万要照料好啊,这可是事关我大明前路。”
  唐均干脆地点了点头,豪不迟退疑地说道:“这一点不用你说,我肯定比任何人都关心这几株秧苗,毕竟这不仅和大明的前路有关,还和我本人的前途息息相关。”
  “不过讲道理,种植在我这里,比种植在任何地方都要毕竟整个大明也没几个懂行的人,即便天子的皇宫中也不见得有人能玩得转。”
  朱棣黙默点头,这一点说的倒是要论对占城稻的种埴和养成,唐兄弟堪称大明最牛通的人物,自己还是不画蛇添足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