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教学之路,从职业技校开始!王府变

  (0687)
  定下来基本的努力目标以后,就要组织更多的人参与研究发明了。单独依靠徐正明一个人,显然是无法完成的。历史表明,要完成跨时代的发明,一个强有力的团队,是必不可少的。问题是,去哪里找那么多的工匠?
  从其他的地方引进来?别傻了,其他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工匠。大明朝是个最古怪的朝代,对读书人的推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为了维护读书人的地位,对于所谓的奇技淫巧,是极力打击的。换言之,就是工匠根本没有地位。
  在卫所里面,工匠的地位,也是最低的。一般的军户,都有固定的月粮,就算朝廷一直拖欠着不发,账目上的数字还是认的。而匠户的月粮,只有普通军户的一半。由于没有活干,匠户们没有其他的收入。因此,卫所里面,首先饿死的,往往是匠户极其家人。
  一切,还得自力更生。
  开办学校,培养人才,是实在必行了。
  然而,要建立学校,就得要老师。想到老师的来源,张准就有点头痛。在这个年头,不要说数学老师了,就是语文老师都不多啊!好吧,暂时不说老师,就是将所有认真上过学的人都加起来,不知道有没有五百人。那些通过非正规渠道上学的人不算。
  古代的教育,绝对不是义务教育,而是精英教育,只有有条件的人,才能上学。这个有条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要有政治上的资格。就是你不是贱民,才有资格上学。如果你是贱民,即使有钱都不行。所谓的贱民,包括了渔户、匠户、乐户、商户、军户等。
  后来,商户逐渐放宽,总算是脱离了贱民的范围。军户也逐渐的开办了卫学,也算是脱离了贱民的范畴。但是,由于以前的限制,导致商户和军户,在学习上,始终不如一般的民户。张准麾下的军户,最杰出的人才就是侯山平了,准秀才。可想而知,当时卫学的质量。
  第二个方面,自然是要有钱了。上学是要交学费的,除了成绩极其优秀的廪生,可以获得官府的补助之外,其他人都要交钱。传说中的给一点米,给一点肉,就可以上学的情况,并不常见。一般的私塾,都是有严格的收费规定的,轻易不会改变。更多的情况是,没有钱的话,最多只能站在教室的外面听一听,老师不撵你,就算是很给面子了。
  按照当时的情况,一百个年轻人里面,恐怕只有两三个有资格有能力上学。而且还不算女童。所有的私塾,都是不接收女童的。电视剧里面的那些女状元,女驸马什么的,肯定不是在私塾读书认字的。虎贲军目前的控制区域,适龄的上学儿童,包括女童在内,至少有几万人。这几万儿童如果都上学的话,差不多要比当时全国有资格有能力上学的儿童都多了。
  面对几万个适龄儿童,没有足够的老师,说什么都是废话。就算按照一百个儿童一个老师来计算,也要几百个老师。去哪里找几百个老师?张准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柳如是。将一群妓女弄来做老师,这是何其的蛋疼。然而,除了这个办法,张准还真是想不出什么法子来。
  这年代的文化人,都是瑰宝,都是熟读圣贤书长大的。在朝廷的眼里,读书人都是宝贝,是非常珍爱的。就算你家里贫困如洗,要是有个读书人,别人也不敢看轻你,连官府都不敢看轻。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样的理念,都已经深入到人们的骨髓里面去了。
  除非是有特殊的原因,否则,读书人不会轻易的跟着虎贲军去折腾。在大明朝,即使是最烂的秀才,都可以混个温饱的。好像孔乙己那样的文化人,真是太稀少了。既然衣食无缺,肯定不会盲目的跟着虎贲军去做有可能掉脑袋的活计。
  李自成忙碌了十几年,手下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文化人,可见一斑。张准还是因为高弘图、张慎言等人的示范作用,才有一些文化人投靠。但是,这么点的文化人,做别的事情都不够,哪里有人手腾出来做老师?
  那……先不教物理和化学,先搞技工学校?
  如果不教导太多的文化知识,而是先教导生活技能,难度就要降低不少。在虎贲军的控制区域内,找一些工匠来授课,总要比找文化人来的容易。张准麾下,工匠的数量,要比读书人的数量多得多了。
  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立竿见影的。这些孩子长大以后,马上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工匠。十分突出的贡献不敢说,职业技能肯定是不错的。一旦熟练的掌握了某项技能,马上就能够充实到虎贲军需要的工作岗位上面去。
  虎贲军现在最需要的工种,包括木匠、泥水匠、铁匠、造船匠等。其中,最最需要的,就是造船匠。偏偏造船匠涉及到的知识最多,一般的工匠,由于年纪大了,还有原来的惯性,接受新知识比较慢,很不容易转为造船匠。
  按照张准的估计,虎贲军在未来的数十年,都需要大量的造船匠。因此,未雨绸缪,从根本上开始做起,培养大批的造船匠,还是很有必要的。英国海军用了上百年的时间,才成为海上霸主,可见,有关人才的沉淀和积累,是非常不容易的。
  挑选几千名的适龄儿童,或者少年人也可以,先搞一个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各方面的工匠知识,就等于是免费为虎贲军的未来培养人才了。说干就干,张准回到浮山城的大都督府以后,立刻找人来商量。
  政务部顾问高弘图正好在,结果就被张准找来了。只是,听了张准的提议以后,高弘图有些愕然的说道:“玉麟,你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
  张准疑惑的说道:“本末倒置?”
  高弘图肯定的说道:“本末倒置。”
  好吧,张准承认,自己的确是有些本末倒置了。在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先学文化理论知识,然后才动手实践。现在张准的说法,是先动手实践,然后再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甚至,文化理论知识这一块,有可能被直接取消。
  但是,在这么多的工匠里面,总会有一些人,能够接受文化理论知识,然后逆推,从而对数学、物理、化学等产生兴趣。要是在别的时候,这一点或许很难做到。但是,在虎贲军这里,有张准的有意识的引导,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正是张准的目的所在。他就是要让一部分的人,对数学、物理、化学这类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时间,有心思投入到这方面的学习中来,才会积极的进行钻研。要是强迫他们学习,反而不美。再说,强迫他们学习,他们是否能够理解,也是个巨大的问题。
  要让他们产生兴趣,其实很简单,一些简单的诱导技巧就可以。比如说,虎贲军士兵有技能等级,工匠当然也要有技能等级。工匠等级越高,获得酬劳就越高。这个工匠等级,就好像是后世的工程师等级,全国通用的。
  对于一个工匠来说,你知道要这样做还不够,还要知道为什么必须这样做,能解释清楚其中的原理。这就很不简单了。一百个工匠里面,可能没有一个人能解释清楚。比如说,鹧鸪湾的造船厂,那么多的工匠,每天都有上千人的在干活。但是,懂得造船原理的,才有几个?
  想要成为人上人,想要在这么多的工匠里面脱颖而出,有志气的工匠,必然会努力的学习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这时候,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就有用处了。这样的人不需要多,在一百个人里面,有三四个人愿意去钻研,有关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就会慢慢的渗透到所有工匠的心目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主动的去学习更多的知识。因为,工匠技能比赛的等级,会越来越高,越来越瞩目。谁不想出人头地?谁不想居高临下?工匠们同样有这样的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就要比别人更加的出色。
  张准坚持说道:“我现在需要的是有技术的人,尽快的充实我们的技术队伍,就算是本末倒置,也必须迎难而上。”
  高弘图沉吟着说道:“玉麟,你这是逆天而行啊!”
  张准期待的说道:“老师,你觉得可行吗?”
  高弘图思索片刻,缓缓的说道:“这个法子虽然逆天,看似不可行,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或许有几分的希望。”
  张准自信的说道:“我认为是可行的。”
  高弘图缓缓的说道:“玉麟,不能那么乐观。这个所谓的技工学校要开办起来,有几个先决的条件。”
  张准急忙说道:“老师请讲。”
  高弘图清清自己的嗓子,有条不紊的讲述起来。他毕竟是见多识广的老油条了,张准提出来的建议,他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很快就能找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所在。他原来就是监察御史。监察御史是做什么的?就是专门挑人毛病的!
  第一个先决条件,当然是要提高工匠的地位。
  张准要让更多的人投身到工匠这个行当,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就必须提升工匠的地位。因为以前,匠户是属于贱民范畴的,这让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工匠。再说,所谓的奇技淫巧,还是有很多人抵触的,觉得这是不务正业。这思想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可是,这工匠的地位,怎么提高?政务部发文?当然不行。虎贲军早就颁布过《户籍令》,取消了所有的户籍。无论原来是什么身份,现在都是普通的民户。无论做什么,都不应该受到任何的限制。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若有若无的歧视,还是能感觉到的。这种歧视,绝对不是一纸命令就能解决的。
  要让大家感觉到工匠们的地位提升,最常用的办法,还是要让他们经常露脸,经常出现在公众的面前,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存在,让大家感受到他们的惊人变化。这一点,和后世的每天宣传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实,虎贲军治下,工匠的地位已经有很大的提高。以前的工匠,连生活都无法保证。现在的工匠,收入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工匠中的核心骨干,每个月的平均收入,都在三两银子以上。甚至有的工匠可以超过十两一个月。明朝的一个知县,每年的薪水,也不过是四十五两银子,平均分摊下来,每个月还不到四两。
  但是,光有钱还不行,还要让大家都觉得,去做工匠是光荣的。而做一个出色的工匠,更是光荣中的光荣。这个所谓的工匠,就好像是后世的技术人员,是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重的。科学家,很多时候就是从技术人员中诞生的。
  遗憾的是,在明朝的时候,科学家并不是令人尊敬的一个词语。无论是徐光启还是孙元化,他们发明了不少的东西,都从来不会主动的提起。因为,他们并不觉得,这些发明,有什么光彩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还因为这些发明有奇技淫巧的嫌疑,遭受到政敌的攻击。
  比如说,徐正明开始的时候,就是一个木匠。要是没有扎实的木匠基础,他也无法将“直升机”的各个部件都加工出来。历史证明,所有的发明家,都是动手能力很强的。学习成绩再好,动手能力不行,也成不了大气候。
  张准沉吟着说道:“搞一次公开的技能比赛吧!再搞一次大发明评选!我来亲自组织!”
  举行大型的活动,是提升工匠地位的最好办法。就好像是后世各种各样的运动会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给运动员露脸的机会。只要这个技能大赛开锣,工匠的地位,自然就随着人们茶余饭后的讨论提升了。
  至于重奖科学技术发明,那也是理所当然的。好像徐正明发明的“直升机”,要不是被妻子给砸了,而是给他一千两银子的奖赏,其他的工匠,肯定会挖空心思,搞点令人咂舌的发明出来。说不定,某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发明,就是这样诞生的。
  学校的收费……当然是免费的。
  目前,虎贲军的控制地盘上,大家的生活水平还不富裕,特别是刚刚搬迁来的人,要他们缴纳学费,然后再上学,这是不可能的。所谓的免费,就是指再学习期间,学校提供免费的住宿和伙食,至于工钱和补贴,自然是没有的。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要是本人确定,愿意一辈子都卖命给虎贲军的话,虎贲军不介意设置一些特殊的专业,如虎贲铳的制造,火药武器的研制,大炮的铸造等。这些,都应该纳入特殊范围的管理。
  对于有心成为工匠的人来说,这样的条件,已经是很不错的了。最起码,能够给他们填饱肚子。在这个年头,能够填饱肚子,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单单是冲着这一条,就能吸引不少的家庭,主动的将自己的孩子送过来。
  职业技工学校的名称,就叫做虎贲军第一职业技术学堂。为啥要在前面冠上虎贲军三个字?当然是为了吸引人了。
  地址嘛……
  张准随口说道:“我觉得衡王府不错。”
  高弘图大吃一惊,失声说道:“衡王府?”
  虽然他已经习惯了张准的异想天开,什么古怪的想法都会出现,可是,拿衡王府来做学堂,的确是太骇人了啊!那可是王府啊!拿青州府最华丽,最堂皇,最庄严肃穆的衡王府来做学堂,这真是……
  张准沉稳的说道:“没错,就是衡王府。”
  既然要提升工匠的地位,那么,一些必要的手段,还是要的。就好像后世的商品,要提升地位,要使用很多必须的手段。比如说,在外观的包装和宣传上,就要有相应的档次。衡王府原来是王爷居住的地方,现在,居然成了工匠们的学堂。工匠们往里面一站,什么都不要说,地位自然而然的就提升了。
  当然,张准也有小小的私心,他想赶快的处理掉衡王府这个烫手的热山芋。让工匠们进入衡王府,也是为了洗清自己的嫌疑。张准在背后,已经听到有人说,他在衡王府金屋藏娇,日后还准备搬到衡王府里面去住,品尝一下做王爷的感觉。
  张准感觉,自己在衡王府里面出现的次数,的确多了一点,难免要引起别人的误会。现在还没有到享乐的时候,还得继续努力,要撇清的嫌疑,还是赶快的撇清。
  再说,衡王府的维修,本来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让衡王府经常的空在那里,也不是个事。偌大的王府,肯定是要每天都进行维修的,否则,很快就会面目全非。现在,让一群的工匠学徒住进去,课外活动的时候,直接将衡王府的维修工作都承包了,也算是节省了大笔的开支。
  另外,衡王府里面,什么东西没有?只要将里面的东西都研究透,琢磨透,就是非常出色的工匠了。到时候的毕业考试,就是随手拿出一样东西来,你能做得比它更好,就算是圆满毕业了。
  这是一举……多少得?反正不少。
  高弘图结结巴巴的说道:“那是……王府啊!”
  好吧,必须承认,高弘图的思想,也是有些自私的。他毕竟是读书人出身,对于这个身份,还是很爱惜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不会允许别的行当,比读书人的地位更加的吃香。就算张准要提升工匠的地位,也不能完全盖过读书人啊。
  要是让工匠的地位比读书人还高,高弘图、张慎言、乔允升等人,都要强烈反对。读书人都无法进入衡王府这么高等的地方,工匠居然可以进入?当然那不行,说什么都不行。高弘图宁愿在别的地方,再起一座学堂,也不要让衡王府变成学堂。
  张准也感觉到了阻力,眼珠子一转,便委婉的说道:“这样吧,我觉得衡王府地方挺大的。除了工匠学堂之外,太学生之类的,也可以在衡王府授课嘛!衡王府最好的地段可以保留起来,给太学生日后使用。”
  所谓的太学生,其实就是最高学府的学生。明朝的太学,绝对是个出人才的地方。大部分的阁臣,都曾经在太学呆过。在高弘图看来,以后虎贲军掌管了天下,这个太学,肯定是要设置的。张准将太学设置在衡王府里面,还是最好的位置,高弘图这才稍微能够接受一点。
  不过,他立刻发现,张准的让步,完全是字面上的。实际上,虎贲军目前根本没有自己的太学。虎贲军要建立自己的太学,恐怕还要好几年的时间。换言之,在太学生出现之前,工匠们早就将衡王府给霸占了。说来说去,衡王府最终还是成了工匠们的天下。
  高弘图很是无语,却也只好无奈的表示支持。张准都这么说了,他还能咋的。归根到底,也是为了提升虎贲军控制区的技术水平。因为和张准接触的时间比较多,高弘图对于所谓的奇技淫巧,也慢慢的能够接受了。只要这些奇技淫巧不危害到读书人的地位,他还是很欢迎的。
  既然是免费住宿,免费伙食,那就要划拨资金。幸好,现在的张准,这么点钱还是拿得出来的。他出手就是三万两银子,作为初期的筹建资金。至于学堂的具体组织者,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张准决定让周一鸣先负责将架子搭起来。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小小声的求几张月票。这个月的月票大战看来又要很惨烈,六七八三本书,就几票的距离。这个月只有第七才有奖励,第八就要上吊了。唉,要命啊!】(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