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沙盘与舆图

  太极宫,甘露殿偏殿。
  进入殿中,首先阻挡在众人之前的,便是一个巨大的军事沙盘。
  沙盘之上,以大小不一的粟米堆为高山深谷,以湛蓝色的染料为湖泊江河,以碧绿的染料为草原,以棕色的细沙土为大地,以方石交相堆砌为城池。
  沙盘,华夏历史上最经典的记载,是在《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没错,这一段便是《史记》中描写秦陵地宫的文段,“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简单的八个大字,展示出来了这个沙盘的穷豪极奢!
  但真正制造军事沙盘的时候,最早是在东汉初年。
  《后汉书·马援列传》记载,(建武)八年......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在沙盘之上,有一条由方石堆积起来的蜿蜒巨龍,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盘亘静卧于崇山峻岭之间。
  这便是万里长城,秦长城!
  在长城之外,则是以不同颜色的分割线,分隔开大大小小的势力范围,显然,这个沙盘是作用于大唐北疆的军事势力沙盘。
  除了沙盘之外,在沙盘之后的墙壁上,是一副丝帛构筑的巨大的大唐疆界舆图。
  舆图是根据“制图六体”绘制的,比例尺明确、山河清晰、城池的位置和城池周围的地形地貌也基本准确,这在当时来说是极为难得的。
  我国的绘图历史也非常的悠久,早在夏朝时期夏禹便铸造了九鼎图;《周礼》中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金玉锡石之图”等记载。
  而后,西晋钜鹿郡公司空裴秀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和《地形方丈图》,并总结了“制图六体”开创出了绘图新纪元。
  “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其后,唐代贾耽、宋代沈括、元代朱思本和明代的罗洪先等古代制图学家的著名地图,都继承了制图六体的原则。
  而这些绘图技术,是古代的西方蛮子,远远不可比拟的。
  “朕曾于此沙盘和此舆图之上,制定攻打东突厥的作战方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大败颉利,以雪渭水之耻!”
  李二陛下将众人延请到偏殿,指着满满一墙壁大的舆图,又指了指占了大半个屋子的沙盘,豪声大笑,向着众人说道。
  “今日众爱卿畅所欲言,与朕一同商榷讨论关于薛延陀的作战方法!”
  “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我等君臣,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这次,房玄龄没有先开口,而是身子向后退了一步,退到了李靖的后边,让李靖领着文武官员。
  大唐在军事上,臣子以下第一的,当然是被尊为“军神”的李靖,这个是公认的。
  房玄龄当然知道在此刻隐匿自己的锋芒,让李靖彰显其在军事上的光彩。
  李靖也没有谦让,当仁不让地领衔唱道。
  “愿尽臣之驽钝,竭陛下之深谋!”
  “药师兄,你是覆灭东突厥的首功之臣,以骑三千、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可与论孙、吴之术者,你先来说说对于此战的看法!”
  李靖唱完之后,李二陛下也没有含糊,指着就让李靖率先发言。
  “喏,陛下!”
  李靖向着李二陛下拱了拱手,便抬起沙盘一边的竹竿,在沙盘之上划了一个大圈说道。
  “陛下请看,虽然薛延陀乃继东突厥之后,树牙郁督军山,胜兵二十余万,建立汗国。”
  “其疆域东达大兴安岭,西抵阿尔泰山,北至色楞格河,南界河套,九姓铁勒中仆骨﹑同罗﹑拔也古﹑思结﹑契苾﹑浑诸部也都归属于它。”
  “其疆域之辽阔、兵力之强大,与此前的东突厥不相上下。”
  “这是朕之过错!朕不该将东突厥南迁,以至北土空虚!朕也不该放任夷男,让其立国,赐以刀鞭,纵其猖狂!”
  李二陛下眼巴巴地望着北疆之上广阔的草原之中,那一片大好的土地,双眼里火光冲天,嘴里恨得是银牙直咬,右拳猛打在左掌之上,以冰冷的语气,仰天忏悔道。
  “朕当初以为自己养了一条可以用来看门的狗,谁想到养的竟然是一条反噬主人的饿狼,朕悔不当初啊!”
  一听到李二陛下说自己有错,这帮子臣子哪敢认为李二陛下有错啊,都是主动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揽。
  “陛下,是臣等愚昧无知,不得其时,早早地劝诫陛下,未能做到一个臣子应尽的自责,还请陛下责罚!”
  看着房玄龄等人一个个垂首欠身地懊悔模样,程处弼也无奈地陪着垂身无语。
  这是封建王朝的不好传统,帝王是不能有错的,有错的只能是臣子。
  如果出现了什么天生异象、天灾人祸,那只能由臣子去扛着,比如日食、月食,再比如地震、大洪水......
  如果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上天震怒,在汉代是三公,在唐朝自然是出来一个宰相请辞,替皇上顶罪。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