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甘露殿夜谈

  太极宫,甘露殿。
  两仪殿的晚宴,因为李二陛下邀请的都是大唐军政两界三品以上的要员,没有皇后、没有太子、没有皇子、没有公主、没有勋贵子弟,所以一切都按部就班按照规章礼仪来就餐。
  能够担任大唐三品以上官员的,哪一个不是历经无数风雨的老狐狸,哪一个不是熟悉官场规则的人精,谁会像雏鸟长孙涣一样去触犯李二陛下的眉头,所以吃得很平淡,也很舒心。
  但是,在两仪殿的晚宴结束之后,就让这个夜晚变得不平淡了。
  因为李二陛下邀请了各位宰相、十六卫大将军以及一些北疆边州的都督、刺史到他的寝宫甘露殿进行长谈。
  当然,殿内多了一个,不是三品官员的程处弼。
  “李全,你把之前处弼爱卿上呈给朕的书信传阅给诸位爱卿看一看,阅一阅!”
  李二陛下喝了一口解酒的参茶,命令李全将翻译成汉字的阿史那什钵苾和俟斤夷男之间的两封书信的誊抄本一一发放给在座的诸位大员。
  因为场合的严肃性,李二陛下并没有称呼程处弼为贤婿、贤侄,而是爱卿。
  众人先是聚众目光聚焦在位于大殿末座的程处弼身上,然后再徐徐收回视线,翻看李二陛下发放的书信。
  “其中一封信是俟斤夷男与阿史那什钵苾结盟信,而另一封信则是阿史那什钵苾答应俟斤夷男而回复的信件。”
  李二陛下悠闲自得地吐了一句,继续喝着茶,神情平淡,静如止水,看不出一丝的情绪波动。
  但是翻看手上的两封书信之后,在座的各位大佬都震惊了,就连位于李二陛下左右两侧胡椅之首的房玄龄与李靖都很是惊诧。
  尽管他们在之前李二陛下的一些部署之后,探寻到一些蛛丝马迹,或者是从这些迹象之中,察觉到了一些个不寻常之动向,但是这一次是真正的确定下来了。
  “你们都说说吧,这一战该怎么打、要怎么打!”
  李二陛下舒了口气,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如炬的目光扫视了一番下面的官员们,沉着温醇的嗓音问道。
  他没有问应不应该打、能不能打,而是直接开门见山地问该怎么打、要怎么打,这就是李二陛下的态度!
  不怒自威,这就是李二陛下的帝王之气,不动声色,却不容置疑。
  华夏有一句经典的玩笑话,华夏官场的一个普通县令都可以到美国去担任总统。
  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也表示出了华夏官员的智慧,而殿中的这些人能爬到这个位子,自然是聪明人之中的翘楚。
  惊诧归惊诧,虽然在座的诸位都把惊诧写在脸上,但是大殿之中,依旧很是平静。
  除了一些喝茶压惊的声音和变得急促和沉重起来的呼吸声,没有一个人说话。
  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瞧瞧你,你挤挤眉、我弄弄眼,谁都没有第一个站出来说话,也不知道应该由谁第一个说话。
  文臣这方面,基本上都是没有异议的。
  第一,这是一场由薛延陀主动挑衅发起的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正义的民族战争,大唐是站在正义的一方,拥有道义上的地位。
  第二,这场战争的开销不需要花费国税的钱,每年的国库国税,就那么多钱,除了军费开支、政务开支,再就是一份预备紧急情况的保险金、给李二陛下和皇室吃喝玩乐的小金库以及给全国公务员发工资用的。
  一个萝卜一个坑,国库的钱就那么多,因为其他的钱都是固定要花费的,军费开支多了,政务开支自然就要减少。
  这就意味着需要减少官员的政绩工程,去发展将军的军功机会。
  但是李二陛下根本就不需要花费国税的钱来支撑战争的军费,通过勒石纪功和改革佛道,国库里有的是钱。
  第三,能够担任宰相的,无一不是人精,在李二陛下已经定好调子,而这个调子并没有毛病,自然没人会去质疑。
  而对担任各边州刺史的文官而言,这是一个创造政绩的机会,要是在这场战争中发挥得当,青云直上,入阁为相,也不是不可能,他们也不可能拒绝。
  所以,文臣需要的,只是等待着李二陛下的命令,然后配合李二陛下的命令,进行行动。
  而武将方面,所要面临的问题就大发了。
  本来战争就是他们的事,李二陛下刚才的问题也就是直面他们而来的。
  怎么出兵,由哪几个州出兵,出多少兵,谁为统帅?
  如何出兵,哪几个州为重点出兵对象,哪几个州的兵打辅助,进攻的准确位置又是哪里?
  “敢问陛下,这信上说的,俟斤夷男要联合六族之兵进攻我大唐,是否属实,是其他五族已经答应了俟斤夷男的请求,还是正待商榷,拒绝了俟斤夷男的提议?”
  兵部尚书侯君集经过和位居于前的李靖进行了一番眼神交流,然后率先向着李二陛下,请示发问。
  现在的侯君集,还没有达到贞观十几年后,参予到夺嫡之争的心高气傲、目空一切,对于李靖还是保持的谦和的态度。
  于公,李靖是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的长官,是兵部的主管领导,还是大唐数百万军人心中的军神。
  于私,李靖还是他的师尊,是他军事上的引路人,在兵部尚书这个位置上,虽然有李二陛下对他的宠爱,但也离不开李靖对他的推荐和扶持。
  听到侯君集的疑问,李二陛下的面庞上闪过一丝不悦,声音不由加重了几分。
  “俟斤夷男要联合五族共同进攻我大唐自然属实,朕交给你们的誊抄本不过是翻译过来的副本而已!”
  “书信的突厥语真迹,自然在朕的手中!”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