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使臣之争
腊月十七,是贺湛布署妥当计划动手的日子,这一日对于陆离而言也是格外煎熬,他是告病之人,当然不能随意出行,可消极等待实在难以安心,故而也交待了信得过的家人前往平康坊探视,以便及时禀知事态,不想遣去那家人未曾归来,却真有贺湛手下死士拍门求助,阍人自然是早受了陆离嘱令,核对暗语后,飞速将三个死士放行。
“事态如何?”陆离并不心急,就算有追兵在后,避免不了挨户搜察,只要将这三个死士藏于暗道,即能躲过搜察,故而陆离这时才有闲心追问事态。
“得手了。”三人中的领队先是一句:“郎君交待白大兄负责箭袭新厥使,那侍卫果然身手了得,飞身挡下一箭,却只伤了肩头,白大兄补了一箭,才将其射杀,侍卫群拥而上欲拿白大兄,咱们也依令与之缠斗,助白大兄顺利脱身,这才四处逃散,哪知事发地却有一个贵族所领随从,听得新厥语,竟然上前援手,度其相貌,应也是新厥人,此人身手更加了得,我们好不容易才得以脱身,可正因这么一耽搁,竟正好与巡卫打了照面,不得已只好依据布署,来郎君处躲避。”
这些人行动之前都已经过易容,只是本来面貌虽然不曾暴露,撤离时却也没有时间卸去伪装,因此一旦与巡卫照面,为了摆脱追踪,只好先往事前布署的避所。
正说着话,不想便听闻一串纷沓步伐,陆离心中一惊,来不及任何应对,书房的门便被“咣”地一声推开,那三个死士震惊之下,纷纷亮剑,却见闯入者竟然是一大一小两个贵族子弟。
“阿耶!”
“薛兄!”
原来闯入者不是别人,正是薛昭与阮岭。
陆离这处别苑一应仆妇本是精挑细选的心腹,也都晓得今日或许会有紧急事故发生,阍人原本不会大意放人入内,奈何拍门者非但是自家小郎君,身后还跟着追踪前来正欲搜察刺客的巡卫,阍人要是将薛昭二人拒之门外,当然会引起巡卫怀疑,只好放了两人入内。
阮岭为何今日领着薛昭来此?原来他今日才听说陆离患疾之事,一问之下,薛昭却一无所知,原来薛昭寻常是住在薛府祖宅,并不随父亲长居别苑,才没有听说陆离患疾,得知后自是心急火燎,相跟着阮岭一同来探望,不曾想在门前巧遇巡卫。
虽说巡卫是为公务,可这一带住着皆为达官显贵,自是要等阍人通报入内,得允后才好搜察,阮岭着急陆离病情,更得喝止那些巡卫:“此处为薛舍人居宅,薛舍人正在养病,尔等虽为公务,也不能惊扰薛舍人,且在此候着,待我入内先看望薛舍人病情如何,再知会尔等如何行事。”
便领着薛昭一路往内,一路上畅行无阻,并未受到任何阻止。
这处别苑因尽为心腹可信之人,数量其实并不太多,陆离为谨慎之故,今日更是预先将一部份仆妇打发出去,除了阍人以外,还有两、三个留在前院望风,若有不长眼的巡卫万一闯门,也好通传入内,不想小主人意外现身,巡卫还被挡在门禁,望风者们知道不能拦阻,否则必然会引来巡卫怀疑,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小主人一路往内。
陆离居院外也只留下个婢女阿福,虽然阻拦了一下,又哪里拦得住?甚至不及通风报信,就被阮岭抢前两步推开了房门。
所以才成了这番大眼瞪小眼的局面。
陆离自责不已,暗悔安排不够周密,他只针对巡卫去了,并没料到薛昭竟然会在今日来此,要只是被薛昭撞破隐密还不要紧,让他头疼的是阮岭,这该如何解释才好?
“不要动手,是自己人。”眼看着阮岭与死士因为误解意欲拼斗,陆离只好先说一句。
阮岭转而也意识到使臣遇刺恐怕与陆离有关,将手中长刀利落归鞘:“薛兄放心,那些巡卫由我打发!”
陆离见他不问青红皂白就要援手,心中也是一松,却连忙将人唤住:“阮郎且慢,不需打发巡卫,放他们入内并无妨碍。”
又让薛昭跟随出去与巡卫周旋,这才启动暗门,让三个死士藏身在内。
做为“养病”者,陆离自是未曾整装齐戴,发髻只松松用枚玉簪挽在头顶,夹袄外头裹了一件锋领大氅,由得婢女阿福掺扶着,就这么站在廊檐下待客,那巡卫队首自是又解释了一遍来由,陆离便客套一二句,由得他们搜察可有刺客潜入,自又回了书房小歇。
巡卫们哪里会怀疑堂堂中书舍人会收藏刺客,只不过担心刺客跃墙而入未被发现而已,陆离所在的书房他们是不敢去搜的,只将院子各处以及空置屋舍看了一遍,自是没有任何发现,又向薛昭道了罪,就去搜察下一家了。
“今日之事……”陆离这才有了闲睱接待阮岭,只他刚刚才起了个头,便见阮岭连连摆手:“薛兄行事自有道理,不需向某解释,薛兄放心,今日见闻阮某必当守口如瓶,今后薛兄若有需要,某随时听供薛兄差遣。”
陆离:……
半响才笑道:“如此,薛某多谢阮郎仗义之助。”
阮岭又问得陆离身体并无大碍,就彻底放了心,也不多留,告辞出去了,因着薛昭要留在别苑侍疾,他独自一人骑马仍往崔宅,一路上心情却很是愉悦,竟是大感庆幸自己今日搅进了这桩事故,终于与陆离的交谊得以进展,半点不介意自己稀里糊涂就成了刺杀使臣的同谋,这位的是非观为:但凡薛六郎所为,都当鼎力支持,管那原因目的作何?
又说贺湛今日,因为这一桩情非得已的刺杀事件,他却不能临场指挥,自是有些心不在焉,可巧这日因着谢莹居中穿针引线,太后被其说服,在温室殿特别款待东瀛、新罗两国使臣。
自大周建国,新罗是最早建立邦交之一,周武宗更是与新罗结盟,一齐灭了高句丽,吞并营州等地为大周辖区,新罗因而岁岁朝贡,百余年来并未与大周任何冲突,只不过与东瀛却一直争执不断。
又说东瀛,与中原建交甚早,却不乏口是心非,比如前朝末帝暴戾无道引天下大乱纷争众起,后大周建国,一时之间却有内忧外患,国力并非强盛,东瀛便趁机与百济联盟,意欲吞并新罗,周武宗时,东瀛甚至与大周发生海战,被击溃,这才彻底老实了,又对大周露出谄媚的嘴脸,极尽奉承能事。
遣周使中,东瀛与新罗人占据了八成比重,两国受大周法礼影响甚大,故而历代君帝例常宴请,也常将两国来使并作一处款待。
而自从新罗征服百济,周帝忌其势大,逐渐对东瀛略有偏心,到韦太后执政,其实更加偏心东瀛。
还是早几年,东瀛使臣与新罗使臣因坐席争执,韦太后便倾向东瀛,硬是将新罗使臣坐次安排居后,赏赐器物时,也不乏厚此薄彼,新罗早生不满,可新罗王也明白交恶大周对自己并无好处,故而并未挑衅。
只不过新罗却不愿屈从东瀛,故而两国使臣回回获诏列宴时,都有一股颇为浓厚的火药味。
今日也是如此,酒未三盏,使臣便已经开始互相攻击,起初还是冷嘲热讽,到后来津守长丹先摁捺不住了,直接请禀太后,说的正是要将此批官制琉璃周瓷尽数“请赐”一事,理由似乎无懈可击:“我国所献朝贡为新罗三倍,诚意十足,还望太后施以礼遇。”
新罗使臣连连冷哼:“我国朝贡多少,津守君如何得知?”
津守亦冷哼:“无论新罗朝贡几何,我国都将多余三倍。”又一挑眉再兼斜眼:“听闻新罗王吝啬,连新罗贵族蓄婢几多都要限制,甚至不许妃嫔穿戴点翠,不知如此节俭,是否意欲挑生战事!”
这就不是普通的口舌之逞了,新罗使臣险些暴跳如雷:“一派胡言!还请太后斥责东瀛使污谤我国言行!”
今日出席使臣宴者,除了鸿胪寺的官员,还有贺湛、徐修能两个起居舍人,又因谢莹有穿针引线的作用,自是撒娇纠缠太后许她旁观,于是连十一娘也没被落下,这时与谢莹一左一右陪伴太后身旁,更加巧合的是晋王贺烨正好入宫问安,也被太后干脆拎来陪酒。
贺烨原本只顾赏饮歌舞美酒,似乎并不在意两国使臣较劲,却当津守质疑新罗王居心叵测时,悄悄竖起了耳朵。
新罗与潘部、北辽皆为交界,倘若真与他们联手攻周,当然大不利于时局。
又听津守长丹不慌不忙说道:“倘若新罗王并非居心不良,为何得闻北辽与潘军联合攻陷幽燕时,尚还无动于衷?当年高句丽欺逼新罗之境,若非武宗大帝援军,新罗只怕已经灭国,如今大周既有危难,新罗王正该起兵攻辽,以解大周之急。”
这话倒是甚合太后心意,于是在其示意下,徐修能率先表示认同:“津守君所言甚是,朴君正该向贵国君王忠谏,我大周与新罗有邦交之谊,新罗理当与我大周同仇敌忾。”
这下子便叫新罗使臣好生为难起来。
新罗本为小国,纵然这时统占百济疆土,却也有不少内忧外患,新罗王甚至一度不能独掌大权,被贵族牵制,无论是安东王潘博,还是北辽,都绝非新罗能够匹敌,若真兵援大周,立即就会引来报复,好端端的,又有哪个国家愿意自惹祸患,损及国力民生?
故而新罗使臣只好先答应了回国忠谏,暂时停歇了与东瀛使臣的口舌之争,而是诉起苦来,将国中许多艰难阻碍一一道来,就怕太后误解新罗王心存叵测,欲对大周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