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明之光

  第四章
  文明之光
  作为伊斯兰教的起源地,一切似乎都围绕着《古兰经》这个阿拉伯民族最灿烂的文化中心开始的:奠基者穆罕默德、举世瞩目的麦加朝觐、神圣的克尔白以及严格遵守教规的虔诚国民。伊本·沙特正是在伊斯兰信仰的基础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国立业。沙特阿拉伯在其后世子孙佼佼者的带领下,正以越来越成熟的姿态面对世界各国。
  克尔白:神圣的“真主之房”
  在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穆斯林心目中,位于麦加城内禁寺正中央的天房克尔白,这座用黑褐色硬石砌成的立方体建筑,再神圣不过了。它不但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和朝觐中心,也是伊斯兰文化的中心。每年朝觐期间,沙特阿拉伯国王都会率领高级官员和宗教领袖,举行洗涤和更换帷幔仪式,并邀外国穆斯林朝觐团代表参加。
  ◎由来及建筑特色
  “克尔白”一词源于它的建筑形态,是一座美丽的立方体建筑物,高15米,南北长13米,东西宽10米,正门位于它的东墙面,距地面约2米。底部基石为雪花石,四周墙基及殿内地面均用大理石材料。殿内有3根沉香巨柱支撑房顶,每根周长约为1.5米,半径约0.9米。柱础呈方形,雕刻精美;每两根木柱间悬浮着一根横木。天花板和四壁挂满暗红色的丝绸帷幕,上面用银线和金线绣着各种经文。殿内还有9块刻有艺术体经文的大理石,其中8块用三一体书写,另一块用波斯体书写。墙面刻有经文的彩色大理石则是采用紧密相连的立体库法体书写。
  绘有克尔白的麦加城平面图瓷砖
  克尔白的四角根据各自所处方向,分别称为伊拉克角(东北角)、沙姆角(西北角)、也门角(西南角)、黑色角即东南角(因放置黑石而得名)。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克尔白巡礼天房是从东南角开始的,然后依次是东北角、西北角、西南角。
  ◎神圣的金门
  天房克尔白的门原为木制,后改金造,设在克尔白墙东北面,离地2.5米,门高3.06米,宽1.68米,对开两扇门,深入墙内约0.5米(即门框深度)。分外门与内门,内门亦称“讨白门”(意即忏悔门),略小于外门,内外门装饰是一样的。
  金门用270千克纯金打造而成,外门与门框上装饰了各种精美的图案并刻有《古兰经》文和真主安拉的尊称。金门上有两个桃形金门环,其下两个门鼻,金锁杆穿过其中。门扇四边雕铸的花饰是沙特阿拉伯伊斯兰传统的浮雕花边,绚丽多彩,技艺精湛。
  金门的锁和钥匙,历来是由哈里发或国王亲自掌管,以便在节日或整修期间打开。凡承担掌管天房圣职的,必须负责对天房进行监护,为朝觐者提供服务,对其他伊斯兰和穆斯林事务进行管理。因此,不同时期的锁和钥匙始终与哈里发或国王的继承权紧紧相连。
  ◎克尔白黑石
  黑石,微红泛褐色,直径约30厘米,呈光滑不规则的椭圆形,外由银箍箍着,被放置在克尔白左侧的东南角上,距巡礼广场地面1.1米以上,紧贴着克尔白的外墙。同时,它也处于巡礼天房的起始点、克尔白最为重要的东南角。
  公元632年穆罕默德率众到麦加克尔白举行辞朝朝觐时,曾巡游了天房并且抚摸和亲吻了黑石。黑石后来被穆斯林视为“神圣之石”,抚摸和亲吻黑石也为世界穆斯林朝觐所遵行。
  ◎伊斯玛依石墙
  伊斯玛依石墙是指克尔白外部西北面的一环半圆形的大理石石造物,阿拉伯语称为“哈提姆”,意为“不完整的石墙或残壁禁地”,没有与克尔白直接相连。墙是由空心的球形石头砌成,从内壁到克尔白北侧外墙的距离是8.4米。这环建物曾经是克尔白的一部分,在宗教惯例中,在石墙以内巡礼是被禁止的,所以穆斯林在巡游克尔白时不进入其环形空间内。
  ◎克尔白罩幕
  在天房克尔白上面,整年覆盖着黑色的锦幔。这是一件整体结构的外罩,高14米,每面宽47米,纯手工制造,基本用料需670千克的白色真丝,经过染色加工,配以150千克的纯金和纯银丝线。下端用钢环固定在石殿底座上。全部幕罩分为五片,四面墙壁各一片,门帘一片,均有内衬。幕罩的顶部有一条95厘米的宽带,上用金银线刺绣《古兰经》经文。
  罩幕在每年朝觐月开始时以新换旧,由埃及预先制好,然后在每年的朝觐前(伊斯兰教历11月25日~28日)由专门的“麦哈米勒”(即骆驼牵拉的轿车)运往麦加。旧罩幕会在朝觐时取下,先换上与朝觐者戒衣颜色相同的白幔,以示受戒,新制的黑罩幕布会在朝觐活动结束后换上。换下的旧罩幕则会被分成很多小片,分发给朝觐者。
  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
  为了笼络各个部落,统一国家,他先后娶了300多个新娘,结果他后世的160多个子孙造就了今天世界上最庞大的王室,仅男性成员就5000多名,广泛分布在国家的各个重要部门。他,就是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创始人伊本·沙特,一个瓦哈比派现代国家的开拓者。
  ◎流亡生涯
  1891年,控制阿拉伯半岛中部高原内志以北的拉希德酋长国攻占了利雅得,年仅11岁的伊本·沙特不得不跟着当时为第二沙特国家统治者的父亲踏上了艰辛的流亡之路。由于从小父亲对他的严格教育,他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并在不断的被伏击与躲避中,领悟了战斗的技巧和方式。
  伊本·沙特
  在近两年的沙漠流浪生活后,他们来到科威特,当时的科威特酋长萨巴赫·穆巴拉克是沙特家族的庇护人,同沙特家族世代友好。他热情地接待了这对落难的父子,并给他们提供了安全的住所。自此后,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热情豪放、勇敢好义的性格和军事谋略深深影响了伊本·沙特。而穆巴拉克本人也非常喜欢伊本·沙特的头脑和性格,经常跟他讲一些治国之道和外交谋略。
  为了给成年后的伊本·沙特举办一场像样的婚礼,父亲不得不四处借钱,这种窘迫激起了年轻人心中的酸楚和誓愿:一定要恢复家族的荣誉!
  改变,就在伊本·沙特21岁这年开始了。
  ◎奔袭利雅得
  1901年,穆巴拉克送了他几十头骆驼和几十条步枪,满怀希望地对伊本·沙特说:“孩子,是你恢复沙特家族荣耀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策划,这年12月底,伊本·沙特带着40名忠心耿耿的勇士,从科威特出发千里奔袭利雅得。1月14日深夜,他们到达利雅得城下。伊本·沙特砍倒了一棵高大的棕榈树,留下10人在外接应,其余的人利用它爬上了高高的城头,一路摸进了城内利雅得警备司令阿吉兰的住处。
  不巧的是,阿吉兰本人并不在家,只有两名女眷在家。伊本·沙特决定等待。清晨,阿吉兰带着一小队卫兵出现了,埋伏已久的伊本·沙特大喝一声,突然跳了出来,没搞清楚状况的阿吉兰看着明晃晃的刀锋吓得回头就跑,混乱中被伊本·沙特的堂弟杀死。在城外接应突击队及城内利雅得居民的帮助下,40名勇士最终战胜了近百名守军。当第二天的太阳升起来时,利雅得城已经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这次突袭的成功,不但见证了一个家庭的崛起,更开启了一个民族的复兴,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百战建国
  利雅得的胜利让周围人看到了伊本·沙特出众的谋略和军事能力,随后赶来的父兄当众宣布把统治权交给他。而他也不负众望,在此后30年的时间里,伊本·沙特先后征服盖西姆,攻占哈萨,收复麦加、麦地那和吉达。
  为了消除氏族部落之间分裂状态,利用瓦哈比派(近代伊斯兰复古主义派别)的思想巩固统治,伊本·沙特先后建立了“伊赫万组织”(意为兄弟会)和农垦区“希吉来”,即要贝都因人从游牧的沙漠地带迁到垦殖区定居,从事农业。“希吉来”同时还成为瓦哈比派的传教点和军事组织,为伊本·沙特的征战提供了一支精锐部队。
  1932年9月,王国的名称由“哈萨与内志及其附属领地”改为沙特阿拉伯,以沙特家族为核心的现代沙特王国正式建立。为解决建国后的经济困境,1933年他把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土地租让给阿拉伯一美国石油公司,“二战”后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沙特阿拉伯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伊本·沙特同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起交谈。
  “外交智子”费萨尔
  1975年3月25日,正在王宫接见科威特石油大臣的费萨尔国王,怎么也没想到,迎面而来的三枪让这位阿拉伯世界的标志性人物当即身亡。消息传出后,举世震惊,整个阿拉伯地区为其致哀。
  费萨尔,全名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1906年出生于利雅得,是国父伊本·沙特的第四个孩子,自小聪明勤学,见识广博,对于各种沙漠作战和政治策略熟识于心。1926年任内志的外交负责人时,他才20岁,成为沙特王国中最年轻的政府高级官员。
  1971年,费萨尔国王跟美国总统尼克松夫妇在一起。他是新兴石油国家的象征,并通过石油重塑了中东和整个世界的经济关系,1974年成为世界风云人物。
  1964年3月,他那个热衷挥霍、治国无方的兄长迫于国内外压力不得不宣布退位后,费萨尔在许多亲王和大臣们的支持下,成为沙特阿拉伯的第三任国王。为了尽快扭转国家贫困的局面,从1962年费萨尔主持内阁起,他就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他宣布取消奴隶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证每个沙特男子都有工作;大兴全民教育,并首创女子教育;进行公共建设,并引进现代通讯手段,设立电视台;坚持司法独立,规定宗教领袖(乌里玛)为伊斯兰法律的官方唯一解释人,任何人都不得干涉。
  政治方面,费萨尔大刀阔斧地改组和健全了政府机构,相继成立了石油与矿产资源部、新闻部、司法部等20个政府部门,保证了一个现代化行政体制的正常运转。
  金碧辉煌的费萨尔清真寺。费萨尔清真寺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是当时的沙特国王费萨尔捐资送给巴基斯坦人民的礼物。
  经济方面,在他的大力推动下,1970年~1975年沙特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执行顺利,投资总额为159亿美元,农业、油气业、制造业和建筑业等都获得了大量投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达到了13.5%。为了掌握国内石油生产的主动权,费萨尔从1950年起,通过谈判和一些外交手段,采取增加其税收、减少特惠权、缩小直接控制区、扩大政府股份占比等一系列方法,对在沙特王国进行生产的外国公司进行管理,增加政府的话语权,打破垄断。
  在他成为国王后,沙特阿拉伯政府对外奉行中立不结盟政策,主张加强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共同对敌。1956年10月,埃及与英、法和以色列之间的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尽管沙特王国同埃及之间长期存在矛盾,但费萨尔还是顶住了美国的强大压力,对英、法进行石油禁运,向埃及提供无偿援助。费萨尔所奉行的对外政策为他在阿拉伯世界赢得了巨大声望。
  1960年9月,沙特阿拉伯联合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政府,在巴格达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打破了石油价格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局面,增强了产油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上的话语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由于欧美一些国家支持以色列,恼怒的费萨尔在科威特城召开的阿拉伯产油国会议宣布,马上停止向美国运送原油,并从10月开始,在9月的基础上对其他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逐月减产5%。高昂的石油成为阿拉伯抵抗西方国家的利器。
  “改革者”阿卜杜拉
  2006年1月,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首访中国,开启了中沙两国建交以来的友好互动之旅。这位在位10年的已故国王,因其果断大胆、关注民生,被国内外盛赞为“改革者”。
  1924年,前国王伊本·沙特的儿子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出生于利雅得,母亲是沙特中部内志省主要游牧部族沙马尔族的后裔。像这个家族的其他兄弟一样,青年时期,阿卜杜拉就接受了系统的宗教和军事教育。他喜好读书、赛马和沙漠旅行,非常推崇阿拉伯民族文化,亲自创建了阿拉伯马术队和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吉纳达里亚”文化艺术节。
  1964年,阿卜杜拉担任沙特国民卫队司令;1975年第三任沙特国王费萨尔遇刺身亡后,阿卜杜拉被任命为第二副首相;1982年其同父异母兄弟法赫德继承王位,阿卜杜拉被宣布立为王储,同时兼第一副首相和国民卫队司令。
  2005年8月1日,法赫德国王因病逝世,阿卜杜拉继承王位,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最高领导人,执掌了王室和国家的最高权力。面对即位后国内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多年来一直代表法赫德国王主持王室和政府事务,颇为干练的阿卜杜拉采取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如设立最高经济委员会统筹管理社会经济、制定政策鼓励外来投资、对一些企业实行私有化、限制王室铺张浪费等。为了国家政局稳定,他还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意,努力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
  少年时代的阿卜杜拉
  在整个中东地区,阿卜杜拉在政治外交方面也展现了他卓越的才能。2002年,他提出和平解决阿以冲突的倡议,成为当年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的决议性倡议;2005年底,为阻止伊拉克内战,他在吉达等地同伊拉克一些主要派别的领导人会见磋商;叙利亚与黎巴嫩关系紧张时,他与埃及总统一起在进行调停的同时,还与西方相关国家进行磋商;2014年,加沙冲突,导致2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在其重要盟友美国不予支持的情况下,阿卜杜拉公开表态,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所犯“战争罪行”,国际社会缄默“不可原谅”。
  2014年,阿卜杜拉与前美国国务卿克里交谈。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输出国元首,阿卜杜拉的每一个重要决定都可能影响全球原油市场。然而,他采取的政策却是“保护生产者(国)与消费者(国)的共同利益,维护世界石油市场的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稳定世界原油市场、抑制国际油价高涨方面,沙特让人心生敬佩。
  此外,阿卜杜拉还慷慨援助遭受灾难的国家、地区或个人,印度洋海啸、中国汶川地震、巴基斯坦地震、摩洛哥地震和伊朗地震,他都曾向受灾国家提供过帮助。其中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沙特阿拉伯是所有提供帮助的国家中资助数额最大的。
  2015年1月24日,德高望重、威严亲民、享年90岁的阿卜杜拉因肺炎辞世。人们按照伊斯兰的传统,对其遗体进行冲洗后穿上了长袍,并在利雅得为其举行了葬礼,中东的多国政要出席葬礼。因为他的去世,一些阿拉伯国家甚至决定设立国家哀悼日。
  “中东股神”阿勒瓦利德
  在沙特现有5000多个王子里,最富有的要数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阿勒,这位在美国接受现代教育后回国的王子,以其奢侈的生活、经商的天才及慈善捐款常常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
  阿勒瓦利德·本·塔拉勒·阿勒,1955年含着“金钥匙”出生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父亲是国父伊本·沙特的第21子,母亲是现代黎巴嫩第一位总理之女,他本人则是现任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的侄子。
  ◎起家之路
  1979年,22岁的阿勒瓦利德拿着美国加州门洛学院商业管理科学学士和锡拉丘兹大学社会科学硕士两个学位回国,在父亲1.5万美元的资助下展开了他一系列的商业冒险之旅。
  利用自己的关系和资本,他最初入行是贸易代理和承包生意,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得沙特国库充盈,大搞基本建设,嗅到商机的阿勒瓦利德果断出手,在首都利雅得买入大量地产。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担心战火蔓延的沙特人纷纷抛售土地,阿勒瓦利德趁机低价收购,这些土地在战后为他带来了高达400%的收益率,一举成为财富榜上的常客。
  “我要是想做什么,就会干得惊天动地,要么干脆不做。”成名后的王子如是说。
  然而,真正把他送进世界级亿万富豪行列的,则是银行业。
  1986年,他控股连年亏损的沙特阿拉伯联合银行,三年后,这家银行成为沙特赢利最好的商业银行;1990年,他购入当时正处危机中的美国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的股票,并随后增持,14.9%的占比吸引了国际投资者的目光,他们闻风而入,稳住并迅速拉升了花旗的股价。8亿美元投入,带回100亿美元的股权,阿勒瓦利德一战成名,成为高傲的西方商界精英中眼中的“救世主”。
  2006年,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信心的阿勒瓦利德联合其他数家投资公司共同出资买入中国银行20亿美元的股份,而归他旗下的四季饭店在北京、上海、台北、香港等地都建了分店。
  ◎王子的财富
  被誉为“中东股神”的阿勒瓦利德花了1.3亿美元建造了自己的沙漠王宫,拥有317个房间、8部电梯和180个佣人。宫殿顶层是一条飞机跑道,以方便停放他的波音737、波音767及一架直升机。他在法国的避暑度假地内还停着那艘长达87.78米的“王国号”豪华私人游艇。
  他曾毫不犹豫掷出1200万美元,只为给前妻买一条祖母绿钻石项链;15岁的女儿喜欢唐那凯伦时装,他就慷慨买入该品牌2000万美元的股份送出;2008年,他为庆贺自己的又一座豪华饭店落成,出动专机从各国接来近80名知名歌手,演唱会后又赠每位一辆宝马汽车作为礼物。
  在奢华生活的另一面,阿勒瓦利德的身影还经常出现在人道主义组织的活动、各国的受灾援助名单、支建贫穷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设施中,甚至还周济不富裕的王子,帮助妇女提高社会地位等。
  2015年7月,他对外宣布,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捐献出自己的全部家当320亿美元,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会,用于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消除贫困、赈济灾民、建立孤儿院、和学校及为贫穷不发达地方的人们提供必备的生活设施等。
  这位自2005年起便连续11年高居中东首富之位的沙特王子,注定会拥有一个不寻常的人生。
  阿勒瓦利德订购的空客a380内部一角。
  属于阿勒瓦利德的、每年开销达到600万美元的私人游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