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7)
对《凝视星空》的赞美,渐渐变为了对弗利斯的祝贺。
祝贺这位慧眼识珠的犹太商人,拥有了一把举世无双的好乐器。
然而,弗利斯面对他们的恭维,只觉得好笑。
你们见到的根本不是我拍下的琵琶!
他无情的抨击这些家伙,你们为什么不夸奖中国乐手的弹奏出神入化?你们为什么不赞美厉劲秋的作曲动人心魄?
偏偏要吹捧一把琵琶的身价,显得你们好像很懂乐器似的。
弗利斯一贯嚣张跋扈,众人却没想到恭维还会被骂。
他们明明白白看到了琵琶上独特的木兰花,但他说什么?
不是他拍下的琵琶?!
怎么可能?你在开什么玩笑?
他们瞪大眼睛,难以置信,根本不相信弗利斯的话。
我可是记得清楚,刚才中国人弹奏的琵琶和报纸上刊登的唐代琵琶一模一样!
可弗利斯畅快笑出声,因为这琵琶有两把。
他视线温柔,语气期待,今天,它们总算重逢了。
整个中场休息,都在传递着两把琵琶的讯息。
而艺术乐团和维也纳之春的相关人士,成为了更多人询问的对象。
是的,木兰琵琶有两把。
莎拉眼神缱绻的讲述着来自遥远中国的贤伉俪,它们一把属于毛特豪森的遇难者,一把属于遇难者的遗孀。
一对被残忍的屠杀分隔了七十六年的夫妻,最终没能在奥地利重新相聚。
可是他们挚爱一生的琵琶,从中国走到美国,又从美国意外来到奥地利,终于走上了音乐会的舞台,为死难者奏响纪念乐曲,重新双宿双栖。
它们发出的声音,是生者对死者的悼念,更是逝者对战争的控诉。
莎拉富有感染力的讲述,让这些从来不懂得中国、从来没意识到遥远东方同样遭受过苦难折磨的欧洲人,深深感受到了木兰琵琶承载的期望与悲痛。
于是,当钟应带着木兰琵琶重新上台,凝视他的眼神之中,多了几分生者感慨。
有些人是遇难者的子孙,自小听着集中营苦难故事长大。
有些人是自发的悼念残酷战争,怀揣着守护和平的信念。
现在他们相聚在一起,透过一场音乐,去思考战争的意义,去怀念消失在历史里的故人。
也能够听到,在屠杀中牺牲的中国人,留下的乐器,奏响的声音。
钟应仍是那身对襟唐装,可他带回来的,不仅仅是他刚才使用过的雌蕊琵琶,还有那把即将响彻音乐厅的雄蕊琵琶。
相同的木兰花,盛放出不同的花蕊。
雌蕊琵琶安稳的摆放在他身边,下一刻,便是钟应横抱按弦,用雄蕊琵琶为所有人扬起了那份藏于时光之中的希望。
在座的欧洲人,不懂琵琶,更不懂为什么一模一样的琵琶,需要改变弹奏的姿势。
但他们懂得音乐里迥然的旋律,还有旋律中变得温柔婉转的弦音,为他们展现的另一幅光景
惨烈的战争,无辜的百姓,在人间地狱之中并肩扶持,奔向和平。
钟应横弹的雄蕊琵琶,用它轻柔婉转的弦音,勾勒出逝者的努力与挣扎。
它奏响的音乐,如洁白沁香的木兰花,在战火摧毁的废墟里,迎风绽放,永不言弃。
星空之下,逝者已矣。
可逝者留下的希望,成就了一片独特的安宁。
钟应按弦走线,用南音琵琶的点挑落弦演奏技法,一紧一慢,重现了沈聆笔下行云流水绕指缠绵的楚书铭。
传承古音的指法、传承古音的乐器,比雌蕊琵琶声音更加高亢,让维也纳的音乐厅盘旋着千年来绕梁的弦音。
真正一千万欧的雄蕊琵琶,弹奏起《同舟共济》,没了之前的肃杀铿锵,更像是一张缓缓擦过人们眼眶的丝质手帕。
它温柔、它执着,在为众人拭去泪水时,却偏偏引来了更多的眼泪,汇聚成历史无情翻滚的洪流。
也许只有弦声响起,不懂琵琶的听众才知道琵琶和琵琶是不一样的。
不一样的弹奏方式,不一样的音律调性,不一样的深邃乐思。
如果说上半场竖弹的琵琶,是一把尖枪,直白锋利地挑开屠杀者粉饰下的真相。
那么下半场横弹的琵琶,就是一缕红缨,赤红柔软的送来了逝者藏于心底的希望。
钟应手指轻柔挑动的丝弦,唤醒了心底沉睡的遗憾。
令所有人在冰冷里,感受到一丝温暖,熨烫着他们痛苦又悲伤的心。
他们见到了难以瞑目的灵魂。
他们听到了如泣如诉的絮语。
他们看见逝者曾经燃烧的信念炽热如烈阳,盛大如霁光,于苦难之中,携起同行者的手,一起抬头,仰望即将升起的朝阳。
这是充满了希望的曲子,更是饱含了期望的旋律。
然而,听众的眼泪却泛滥得无法克制。
为什么他们只能在这里缅怀纪念?
为什么他们不能冲到刽子手的枪前,阻止这群没有人性的屠夫!
音乐厅低低的啜泣,成为了乐曲的微弱伴奏。
楚慕坐在前排,能够清楚见到钟应弹奏雄蕊琵琶的每一个动作。
他视线诧异,惊讶于钟应熟练横弹琵琶的指法。
更惊讶于这首远比《凝视星空》深邃沉重的《同舟共济》。
他听懂了里面的希望。
他听到了雄蕊琵琶的呐喊。
温柔强大的声音,引领着整个管弦乐队,为之奔腾、为之冲锋。
低沉喑哑的降a大调都成为了琵琶的附庸,在它高亢欢呼般的旋律里,激起了听众热切的期待,等候着更为完美纯粹的反抗。
就好像
一个男人身处黑暗身陷囹圄,面对魔鬼的折磨和嘲笑,仍旧固执说道:
我相信光。
楚慕不认识这样的男人。
但他却觉得自己见过这样的男人。
从钟应的描述里,从毛特豪森集中营里,从他弹奏过的雄蕊琵琶里,从他继承的姓氏里,从迈德维茨的《纪念》里。
他应该见过这样的男人。
这样的男人,有着黑色的头发,黑色的眼睛,会弹一手好琵琶。
正如舞台上的钟应一样,他横抱着心爱的雄蕊琵琶,琴弦一划,声音阵阵,独奏出安稳宁静的天地四方。
他说,我是中国人。
他们说,他叫楚书铭。
楚慕没有见过楚书铭。
他只知道,有一位走失的外公离开了家,再也没有回来。
外公对他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符号,可有可无。
如今,他却随着舞台上声声琵琶,见到了一个神色枯槁眼睛明亮的中国人,在硝烟战火之中、深陷毛特豪森集中营。
那是一个犹太人恨不得死去的人间地狱。
唯独楚书铭的脊梁直挺,黑色的眼睛在一片漆黑的地方,成为了别人活下去的光明。
楚慕为自己的想象惆怅。
他心中涌上的痛苦模糊了双眼,连眼睛里那把摆放的雌蕊琵琶,都隐隐随之颤动琴弦,似乎也在同时奏响危难之时的同舟共济。
他又闻雄蕊琵琶忽似断弦般铮鸣,雌蕊琵琶无声共振,与孤独弹奏的钟应,一同唤醒了一段朝阳东升的旋律。
那一刻,他觉得雌蕊琵琶不再是琵琶。
而是一位鬓间佩着如雪木兰,穿着朴素清丽旗袍的女人。
她坚定的留在奥地利的土地上,守护着旁边震颤着希望之声的雄蕊琵琶,仿佛等待着一位不知去向的故人。
可惜,她等待的人,再也不会回来。
母亲等待的人,也从未回来。
楚慕的眼泪克制不住,鼻翼喉管尽是酸楚。
原来,确实是他错了。
他从未拥有木兰琵琶。
更不可能拥有木兰琵琶。
它们来自中国,从诞生之初起,就注定不会属于哪一个人。
它们生生世世,都属于指尖拨响丝弦、唤醒孤寂灵魂的每一个人。
他忽然明白了钟应为什么执着于这两把琵琶。
因为它们不是普通的乐器,而是承载着故人灵魂的器皿,永远在讲述跨越了时空、超越了生死的回忆。
只要弹奏它们,逝去的灵魂就会永生。
《凝视星空,同舟共济》让奥地利的纪念者,见识了两把木兰琵琶。
他们也许说不出什么雌雄,说不出什么竖横,但他们能够清楚说出两把琵琶的不同。
铿锵的琵琶,是他们凝视星空守卫和平的坚定信念。
缱绻的琵琶,是他们希望携手并肩挽救生命的人性。
纪念是为了告慰亡灵,更是为了负重前行。
钟应弹奏了前所未有的纪念、前所未有的哀悼、前所未有的希望与激励。
当乐曲结束,音乐厅掩盖不住的啜泣与低鸣,连掌声都显得热切又郑重,持续不断的回响在音乐厅之中。
所有人都在惊叹这一对来自一千多年前盛世唐朝的紫檀乐器。
想要了解钟应的听众数不胜数。
然而,钟应却带着木兰琵琶走向后台,他安顿好宝贵的乐器,急切的走了出去。
楚老板!
他惊喜的见到楚慕依然站在音乐厅旁,叼着烟,没有点燃。
他笑着说:刚才我看你们的座位空出来了,是出了什么事吗?
楚慕的眼眶泛红,皱着眉低声说:我姐头痛犯了,所以护工照顾她吃了药,请乐团安排了一间休息室。
楚怀的病情还不稳定。
如此深邃动人的音乐,她听到一半,泪如雨下,又犯了头痛。
他们站在音乐厅长廊,里面正由艺术乐团和维也纳之春分别进行返场演奏。
楚慕声音极轻的说姐姐的病情,显然他已经完全接手了戈德罗的日常工作,还请了专业的护工照顾楚怀。
钟应认真听完,问道:后天我和师父就会启程回国,我们会带走两把木兰琵琶,所以
他勾起笑容,我们想问问您,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
楚慕夹着未点燃的烟,仔细打量钟应。
他可能永远不懂,钟应为什么可以对他这样的混蛋,始终如一的热情,好像中国人同胞就能值得钟应付出努力。
楚慕已经找到了绝佳的帮手,但他视线扫了一眼音乐厅,犹豫片刻,说道:
那么,你能不能再等等?
钟应安静的等他说。
等我姐醒了,我想和她最后一次弹奏木兰琵琶。送给
他想说外公,又觉得这样的称呼陌生刻意。
于是,他顿了顿,笑道:送给楚书铭、外婆还有我妈妈。
寂静的音乐厅,结束了最后一场演奏,关上了华丽喧嚣的大门。
厉劲秋头痛欲裂,没了钟应的音乐镇痛,只想回去睡觉。
他却发现钟应留在音乐厅,和讨厌的楚慕站在一起,说要等楚怀睡醒,在舞台上弹奏乐曲。
顿时,这位久负盛名的大作曲家,头不痛了也不想回酒店了。
我也要等。厉劲秋神情严肃,我倒要听听,楚慕能弹出个什么来。
看钟应还怎么说他们很像的话!
作曲家陪着钟应留下来,等待一场深夜无人的二重奏。
他们讨论音乐、讨论调性,唯独楚慕坐在一旁叼着没点燃的烟,玩着手机,拒绝参与。
大约凌晨,头痛的楚怀才缓缓醒来,在护工的陪伴下回到音乐厅。
她已经知道木兰琵琶将回到中国,去往外公外婆妈妈的故乡。
可以吗?
楚怀站在华丽宽阔的音乐厅舞台上,我们可以在这里演奏吗?
当然。钟应笑着回答,却将雌蕊琵琶递给了楚慕。
楚慕将这把姐姐的琵琶,挂在楚氏乐器行墙上近十年。
他定期调弦、除灰保养,始终有着一个困惑。
此时,他接过了雌蕊琵琶,走到了楚怀面前。
特地为音乐会梳妆打扮的楚怀,挽起的头发依然干枯毛躁,笑容遮掩不住沧桑病态。
可她眼睛锃亮,透着少女般的兴奋,连苍白的脸颊都恢复了血色。
姐。楚慕递出琵琶,认真的问出了多年的困惑。
这也是钟应问过他的问题。
如果有一天,我说,如果妈妈将雌蕊琵琶交给我,又把雄蕊琵琶交给你,她会是什么意思?
楚怀小心翼翼的拿回自己的琵琶,怀念的坐在舞台凳子上。
她温柔看着楚慕,即使她的弟弟成熟苍老,再也没有十岁的模样,她说话的语气,仍旧像对待一个年仅十岁的傻孩子。
当然是希望你能经常回家。
她抱着雌蕊琵琶,左手按下了丝弦,垂眸去找记忆里的音。
妈妈说,男孩子留不住的,等你长大了、结婚了,肯定会离家远远的。
雌蕊琵琶发出了轻柔单调声音,她停留在二十三岁的认知,却再也弹不出二十三岁时流畅的琵琶。
可你离家再远,只要带着我的琵琶,一定会记得带它回家。周末、圣诞、春节,你总会回来,像现在一样将琵琶还给我
楚怀漆黑憔悴的眼睛,闪着笃定的光芒,笑着抬手拂出熟悉的旋律。
我也会把雄蕊琵琶还给你,我们聚在一起,面对满桌的烤鹅、炸鲤鱼,一起弹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她笑出声来,似乎觉得自己描绘的场景有趣。
楚怀拨弄丝弦,并不介意自己的手指僵硬,弦声凝滞,只是期待着看向弟弟。
只有我们团聚,才能重弹《木兰辞》,只要你记得自己的琵琶,你就会回家。
楚慕直愣愣的看她,仿佛看到了临终前的楚芝雅。
她说
木兰琵琶可以守着你们一辈子,让你们有一个完整的家。
那位眼眶通红的冷漠奥地利人,今晚似乎格外的感性伤怀。
他含着泪,看楚怀弹奏琵琶,仿佛能看整个晚上。
楚老板。钟应将雄蕊琵琶,递给了沉默的他。
楚慕愣了愣,下意识问道:你一开始就知道为什么,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