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父子之争

  武元帝迟疑了下,示意杨坚坐着,“与南陈缔结盟约,合力牵制北凉,倘若事成,确实于我大有助益。届时北凉南边有虎阳关,西边有南陈夹峙,两处牵扯,互为援救,他便不敢轻动。北凉威胁稍去,锦州又紧邻南陈,这两处受牵制,朝堂中,朕也能轻松许多。”
  “父皇所言甚是。”杨坚颔首。
  “倘若事情难成,又当如何?”武元帝话锋一转,“北凉手握太上皇,随时可能南侵,若此事泄露,南陈非但不结盟,反与北凉合力侵吞我西北国土,当如何应对?朝政未稳,国库仍旧空虚,兵马钱粮,都未恢复元气,届时朝中必定大乱!”
  杨坚眉目一沉,或许是先入为主,或许是暗中渴求,在跟冼氏、独孤善商议此事时,他确实未多考虑事败的可能。
  不过这也无妨。
  杨坚觑了眼武元帝的神色,道:“不试一试,又怎知结果?父皇恕罪,儿臣在回京之前,已自作主张,安排人前往南陈,打探口风。倘若南陈有意,父皇得了准信,可遣使前往,倘若南陈无意,那人也绝不会将此事泄露给北凉。”
  武元帝神色微动,“派的是谁?”
  “独孤善。”
  “独孤……”武元帝声音猛然顿住,眉目间已添了不悦,“怎会是他!”
  “父皇息怒,儿臣如此安排,并非鲁莽行事。独孤善虽是独孤信之子,秉性却与其父不同,早年独孤信居右相之位,独孤藏、独孤整皆借机弄权,与徐公望同为一丘之貉,居于高位却尸位素餐,只会贪贿敛财。而独孤善”杨坚顿了一下,竭力缓和语气,“丹州并不富庶,他居于长史之位,爱民如子,想必父皇也从吏部那里听说过。”
  这是不争的事实,武元帝眉目冷沉,并未答话。
  杨坚续道:“独孤善被困北凉时行刺鹰佐,据儿臣所知,鹰佐右眼被毁,一臂伤损,已难以如从前般行军作战。独孤善既有此胆气心志,自然不会轻易泄露消息。鹰佐即便探得他跟南陈往来之事,也未必会起疑,毕竟父皇与独孤信的仇,他查得很清楚。”
  这样一说,武元帝紧紧拧着的眉头才算是舒展了些许。
  “若此事能成,于我朝而言,也算功劳一件。”武元帝冷声,“独孤信这儿子,倒令人意外。”
  杨坚颔首不语,只等武元帝暗自琢磨。
  老皇帝虽器重姜瞻,身旁也有许多心腹之人,要紧大事上,却还是喜欢独自琢磨,不跟旁人透露许多时候连杨坚都要瞒着,独自裁决安排。
  杨坚知道这习惯,端坐在椅中,未再多言。
  半晌,武元帝才道:“听着可行。他的消息何时递回?”
  “年后开朝前可以送回。”
  这样算来,时日也不算太久,武元帝遂道:“此事绝不可声张。”
  “儿臣明白。”
  武元帝自御案后起身走出,朝政国事压在心里,瞧着杨坚还是两肩风尘,便道:“见过贵妃和英娥,早些回去,对了”他猛然想起什么,原本阴沉的脸上,露出些许温和之态,“月前你舅舅带着家眷回京,朕已安排妥当。你两位表妹也在宫中,正好见面。”
  说罢,打消了批折子的念头,叫徐善进来伺候,要遂杨坚一道去段贵妃宫中。
  段贵妃的仪秋宫中,安谧如常。
  深冬腊月,宫腔两侧绿意早已凋尽,只剩红墙琉璃瓦映照在日头下,光彩醒目。因年节将近,宫人成队往来,更在宫门各处打扫装点,仪秋宫一带住着段贵妃和乐安公主,自是格外精心。
  杨坚陪着武元帝过去,猜得乐安公主必在仪秋宫中,也未令内监出声,只悄然走进去。
  仪秋宫内的布置几乎没变,因段贵妃喜爱养花,廊下专有花架,四季花卉不断。如今正是山茶盛开的时节,因薄云遮日,天气不冷不热,段贵妃特命人将山茶摆出来透气,亲自修建花枝。
  她的身周围着数位宫人伺候,而在数步开外的西墙底下,有两数腊梅盛开。
  腊梅旁边,站着乐安公主和一位少女。
  乐安公主还是如常的宫装打扮,哪怕是这深冬时节,也打扮得颇鲜艳,像是逆着冬日寒冬盛放的山茶,娇俏可爱。
  那位少女虽面生,眉眼轮廓却让杨坚觉得熟悉。
  她身量跟乐安公主差不多高,青丝挽髻,苗条纤秀,披着一袭杏红斗篷,正扶着腊梅花枝,由乐安公主拿着小银剪来剪。
  杨坚扫了一眼,也不知她是哪家贵女入宫,未再留意,只看向许久未见的妹妹。
  宫人见他和武元帝驾临,齐声问候,乐安公主闻言瞧过来,脸上乍现喜色。
  “皇兄!”她欢欣招呼,随即拉着那少女的手,齐往这边过来。
  武元帝脸上总算露了几分笑意,瞧乐安公主手持银剪,便道:“又在祸害那腊梅?”
  “表姐喜欢腊梅,前儿剪的那一枝插瓶后摆在我那儿,今日特地跟贵妃娘娘来讨,也剪些给表姐插瓶。”乐安公主虽是同武元帝说话,目光却早已黏在杨坚身上了,“皇兄可算回来了,看这样子,这阵子铁定没好生休息。说了要给我带好东西回来,带了吗?”
  她从前在陇右时柔弱沉默,如今到了京城,被武元帝捧着,性子倒是明朗许多。
  杨坚唇角动了动,道:“在韩擒虎那里,明日过来挑。”
  “好!”乐安公主笑意更盛。
  方才那少女自从被拉过来,便保持笑意,此刻等他兄妹二人说罢,才抽空行礼,“拜见太上皇。拜见皇上。”声音不疾不徐,颇为柔和。
  武元帝就势道:“这是你舅舅的小女儿,阿昭。”
  杨坚恍然。
  难怪方才瞧着眉眼熟悉,原来她是舅舅的女儿,此刻一瞧,果真跟母妃有几分相似,只是杨坚记忆中的母妃已是貌美王妃,这少女年纪不必英娥大多少,尚未全然长开。
  时隔数年,再见到跟母妃相关的人,杨坚心绪微微触动。
  他颔首,叫了声表妹。
  见面已毕,段贵妃便招呼众人入内,说话间,不免提到舅父和几位表妹的事。
  杨坚的外祖父姓贺,出身小户人家,靠着读书科举出身,在工部谋了个差事,因没有家底,又不借工事贪污克扣,凭着那点俸禄,日子过得不贫不富。不过因靠着读书翻身尝到甜头,他对儿女的教导便格外用心,两个儿子自幼苦读,女儿便也整日钻在书房,修出一身书香气。
  因她生得美貌,机缘巧合下与当时的惠王相识,虽经挫折,却成眷侣。
  贺家也因此受到照拂,虽不说鸡犬升天,父子仕途却平顺了许多。
  直至后来惠王妃身故,杨坚的外祖父平生最疼爱女儿,彼时又是疾病缠身,乍闻噩耗,吐了几口血,虽请了太医调理,却没撑几天就去了。
  再往后惠王夺嫡失败,为他出力甚多的内兄贺清被武元帝报复迫害,接连贬官数次,最终死在瘴疠之地,妻儿老母亦多受害。
  彼时武元帝初至陇右,被盯得格外紧,自身尚且难保,在外能插手的有限。而贺清被武元帝死盯着追打,不止被迫改了名,连妻儿都未能保住,除了幼子被武元帝暗中救下,可算是家破人亡。
  倒是内弟贺宁因资质有限,夺嫡的事中参与甚少,虽受牵连被流放,到底保住了性命。
  后来因流放之地有人恶意欺压,贺宁不知使的什么法子远逃出去,连武元帝都没探到消息。直至武元帝登基,待朝堂初定,明察暗访,才在南边极偏僻闭塞的村落中找到他一家人。
  贺宁藏于深山,不知外间日月变换,得知帝位已易了人,才敢跟随入京。
  贺宁膝下一儿两女,倒都保全无恙,长女年已二十,虽受贺宁言传身教识文断字,却已因年龄渐长,嫁与当地人,夫妻感情和睦,未再回京。儿子和幼女贺昭尚未婚配,随同贺宁夫妇归京,官复原职,得蒙恩遇。
  因贺昭跟少女时的惠王妃长得颇像,武元帝格外疼爱,想着乐安公主无人陪伴,特地将她养在宫中,日夜与公主同行同宿,恩宠非常。贺昭长在民风淳朴之地,长得娇憨美貌,性情和气,跟乐安公主也合得来,相处十分融洽。
  只是她毕竟经历有限,今日头回见着杨坚,有些怯生害羞,微笑着坐在乐安公主身侧,甚少说话。
  父子两人在仪秋宫坐到傍晚,才起身离开。
  李昺和元岩归来,武元帝政事上鞠躬尽瘁,尚有事处理,未再陪着用饭。
  ……
  傍晚的宫廊被斜阳映照,虽无花树草木,朱墙琉璃相映,别添瑰丽。
  武元帝心中琢磨事情,走至岔路口,才道:“殿下妃的事,朕不紧逼。但既然傅伽罗不肯回来,你先前那些荒唐念头,更该收起。一国储君,该学会审时度势,哪怕不愿联姻,也该挑个合适的人入主东宫。”他脑海中浮现起贺昭的影子来,却知道儿子的脾气,未立刻提,只道:“似傅伽罗那般出身,朕绝不允许。”
  “可儿臣只想娶傅伽罗。”杨坚声音平静,与从前的怒色争执迥异。
  武元帝嗤笑,“朕便明白说了。莫说傅伽罗不愿回来,即便她此刻就在跟前,你母妃和兄长的神位已进了宗祠,傅家的人没资格进去。”
  更没资格沾杨坚的福泽,令其子嗣染指皇权!
  杨坚偏过头,盯着红墙不语,挺拔的身影比武元帝高了半个头,固执倔强。
  “你也该为父皇想想。”武元帝叹气。
  “父皇为何不能为儿臣想?”杨坚看向他,墨玉般的眸子里如蒙一层寒气,“还是说,父皇希望我跟在陇右时一般,摒弃其他,只专心筹谋拼命,做所谓殿下该做的事?”
  那时的他……
  武元帝不自觉地皱眉。
  彼时的杨坚冷厉得像是刚淬过的锋刃,性情沉闷阴郁,别说父子不亲近,哪怕是作为妹妹的英娥都对他心存畏惧。那样的阴霾,一生中经历过一次就够,他嘴上虽不说,但比起陇右时的阴冷,他还是更怀念幼时顽劣明朗的儿子,鲜活又张扬。
  那样的杨坚,除了傅伽罗,未必没有旁人能帮他寻回。
  武元帝不语,杨坚却已拱手,大步离去。
  冬日寒风吹动他的玄色衣袍,漫长宫廊中,内监退避在侧行礼,唯有他背影沉郁。
  次日乐安公主带着贺昭去东宫时,杨坚早已带着李昺出去了,只剩韩擒虎留守,搬出几箱子的东西,挨个给乐安公主瞧,或说起来处,或演其用法,或教其去除,直至后晌,乐安公主才心满意足地叫人抬着箱子走了。
  临近年底,又要封赏功臣又要惩治罪人,事情反倒更多更忙。
  杨坚白日在外奔忙,晚间回到昭文殿的内室,对着匣中玉佩信笺和那盈盈欲飞的彩画风筝,辗转翻覆。实在难以成眠,便起身铺纸研墨,给伽罗写信。
  其实也没多少可写。
  朝堂上的事纷繁错杂,杨坚也不愿拿它去烦伽罗,东宫住着一群男人,也乏善可陈。满心思念倒是真的,每每提笔时,却又写不出来这些年习惯了将心事深藏,每常对着伽罗时,情意浓处,美人在怀,娇颜浅笑,许多话自然流露。此刻对着苍白信笺,反不知如何落笔。
  于是寄出去的信写得简略,只好期盼伽罗回音。
  回信倒写得很有意思。
  伽罗居于白鹿馆,平常也可四处去逛。李凤麟的夫人姜氏待人和善,看得出杨坚对伽罗的不同,更是着意照料,陪着伽罗将隋城内外有意思的去处踏遍,或是古寺宝刹,或是奇景胜处,或是珠市金坊,隔三差五地就去。
  这些事伽罗都写在信里,漂亮的蝇头小楷落在松花信笺上,比杨坚那宣纸有意思多了。
  杨坚便靠着回信度日,不觉过了除夕年节,至初七时,终于有独孤善确切的消息传来,说戎楼已探过南陈王之意,有意结盟。
  杨坚闻之大喜,当即禀报给武元帝。
  武元帝再召近臣商议,最终由新任鸿胪寺卿同礼部官员结成使团前往,由杨玄感亲自护送。使团顺利抵达南陈,得南陈王召见,因南陈近些年休养生息,也不欲被北凉威胁侵扰,事关重大,见武元帝诚心,便由戎楼自请亲访大隋京城,细谈缔盟之事。南陈王允准,亦遣使团相随,不待消息传开,迅速前往大隋。
  至三月初,戎楼抵达隋州。
  隋州春.色正浓, 柳绕长堤, 莺飞檐下。
  自戎楼抵达大隋国境后, 杨坚为免生出意外,除了遣将领带人迎接护送, 暗处亦安插人手随行,确保无虞。是以戎楼的行程,在数天之前,已传到了伽罗耳中。
  对于这位外祖父, 伽罗满怀好奇。
  戎楼抵达的当日,李凤麟亲自将一行人接入白鹿馆中安置。外邦国相自需礼遇, 安排在了杨坚曾住过的紫荆阁,随行的南陈使团则安排在紫荆阁抱厦及四周数处阁楼。此外便是武元帝遣往南陈的使臣, 鸿胪寺卿和礼部侍郎带随行的人住在一处, 独孤善虽说功劳不小,到底没了官位,加之有伽罗在此,便安排在伽罗所在的剑南台, 离南陈使团不远。
  李凤麟引着戎楼走向紫荆阁时,伽罗正站在屋前观望。
  为免泄露消息, 她并未跟旁人提过跟戎楼的关系, 只拿好奇做借口。
  游廊之间人影绰绰,李凤麟身侧那人身量颇高, 穿着鸦青色的长衫,朗目高鼻, 蓄着两寸长的胡子,头上戴一顶帽子,饰以朱红宝石。通身上下,除了那顶帽子,再没半点能够彰显身份的饰物,然浑身沉稳气度,依旧令人心生敬重。
  他走得不慢,步伐却格外端方,仿佛闲庭信步,边走边同李凤麟交谈。
  将近剑南台时,戎楼的目光便往这边瞧过来,李凤麟亦往这边看了一眼,随后,一行人便往这边绕过来。
  春日阳光和暖,白鹿馆里迎春连翘开到尾声,紫荆却正热闹。
  朱漆屋檐下,十五岁的少女正当妙龄,春衫单薄,眉目如画。她的身侧,则是穿秋香色团花衣裳的冼氏,她的神情十分平和,夹杂了银丝的头发规规矩矩盘起,兴许是身子不适,艳阳之下却戴着暖帽,虽质地单薄,却将额头护着,正中间镶嵌绿宝石。她单手拄着拐杖,迎风而立,腕间唯有老银镯子,花纹繁复细密。
  戎楼当然认得那镯子,心里叹息一声。
  当年别去,转眼已是三十年的时光。他后来探得她的消息,追问南风的下落、伽罗的处境,往来的信件已装满檀香盒,却始终未见过面,谁知再见面,当初明艳照人、聪慧果敢的族长已露出颤巍巍的老态,他也成了年过五旬的老头。
  容貌虽易,气度却沉淀下来,那双眼睛里没了当时的明亮波光,望之却令人心安。
  戎楼缓步上前,不待李凤麟开口引荐,双手交叠在胸前,躬身行礼。
  冼氏微笑了笑,将拐杖递给伽罗,亦端庄回礼。
  待冼氏直起身,戎楼才缓缓站直,瞧着冼氏,露出个颇温和的笑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