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顾承光回京

  毛惇元哑然,他可一直觉得海瑞海刚锋浓眉大眼,是个倔强诤直之人。
  却没想到,海瑞居然算计着将海参城建大一些,这当然是为了可以多卖土地。
  “这、这当然是好事。”毛惇元刚刚转过这个弯来,却又皱眉,“只是建大一些,便要多花许多银子和粮食,这个怕是不太容易。”
  海瑞却不是很在意,指了指脚下道:“此事倒也容易,我们这里三面环海,只建一道城墙,便可这建城之地都分割出来。其余面海之地,可缓缓的建造城墙即可。”
  毛惇元恍然,“刚锋兄,看不出来你打的是这个主意。如此以来,至少前期的银子是省下了。等将来银子多了,三方面海之处再修城墙也来得及。”
  “正是如此。”海瑞点点道。
  “只怕这圈的地会不小,顾小侯爷不答应啊。”毛惇元心里有点打鼓。
  海瑞却拈着胡子笑道:“地面越大,小侯爷他可以卖的土地便越多,裕成商号便赚的也越多,他当然会答应。”
  不得不说,海瑞的适应性非常好。只是与顾承光打了几次交道,便已经看清了一些东西。
  两人再次找到顾承光,将建墙圈地的意思讲了出来,顾承光对此是举双手赞成的。海参州这里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可尝试,无论是顾承光代表的裕成商号,还是海瑞与毛惇元所代表的行政官员。
  幸好海参城只是初建,一面城墙还没修好,顺着这道城墙,往两边延伸即可都直达海边。
  顾承光又住了几日,便带着船队驶往塘沽。他准备回京面圣,这是离开京城之后的几年来,第一次回京。
  一想到要回京城,顾承光便有些激动。
  在外面固然自由,可是哪里有京城繁华。在辽东的时候,虽然是坐镇一方,但是辽东的条件无法与京城相比,苦头是没少吃。
  这次回京,顾承光带了许多在海参州收集的货物。海参、人参、貂皮、东珠、金沙、狗头金,这些东西不在少数。除了一部分是要送入宫给朱载坖,还有各个勋贵家的礼物,更多的都是裕成商号的货物。
  二十余日后,顾承光便回到了京城之中。
  第一件事,便是入宫面圣。
  朱载坖在养心殿见到顾承光,亲自起身上前,扶起了顾承光。
  “承光,这几年来,辛苦你了。”朱载坖看到顾承光这个原本比较纨绔的家伙,如今居然眉宇之间有了几分英气。
  大家都还年轻,如果顾承光再锻炼一下,将来朱载坖绝对会大用他。
  “这些时间,臣也学到了许多东西。”顾承光嘿嘿笑道:“和蒙元打了数仗,还好没吃亏。辽东的事情,也没辜负了陛下所托。矿厂铁厂还有毛纺厂,都已经打下了根基。这次又去了海参州,更是收来了不少好东西,都在外面。”
  顾承光看向一旁的田义,而田义则看向朱载坖。
  “取进来我看。”朱载坖点头道。
  田义一挥手,自有小黄门与殿外的侍从们抬着箱子进来。
  一口口的箱子打开,便露出其中的东西。朱载坖一样样的看过,并没出他的意料,都是海参州的特产。
  “陛下,海参州是大有可为之地。”顾承光拱手道:“此地虽远,但是靠海,所有的产出货物,都可从海上运走。而外面的东西,也可从海上运入。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地往北往西,多有金矿。听那些女真人说,有的山溪之中,抓把沙子一冲,便可冲出些许金沙。”
  朱载坖知道,这件事并不假,到了数百年的后世,还有人碰到过这样的事情。
  “此事可以用来宣传,使人移民海参州。”朱载坖笑道:“你可将你的见闻,说与沈一贯。他管着大明报,到时写成文章登出,必定会吸引许多人前往。就是种地,还送土地并免去三年的赋税,这等好事,要让更多的人知晓才是。”
  顾承光想起海瑞与毛惇元两人找自己扩城的事,便笑道:“陛下安看到海参州的两个官员有些意思,臣去了之后,开了集市。他们两人便问我一些建城的意见。臣觉得虽是新城,但这城中的土地应该好卖。便当场以二十两一亩买下二十亩地,且承诺由裕成商号代卖土地。这两人可好,又问臣是不是将城内的面积弄的更大些。”
  他的话中意思,并不是褒奖也不是贬低,而是将事情原原本本的讲给朱载坖。这评价其他官员的权力,还是要交给朱载坖这个皇帝为好。
  朱载坖听了,便点点头笑道:“看来别人也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海参州是块肥肉,只等有胆量的人去咬一口了。既然答应了帮他们卖地,你索性将这个消息与见闻,一起发在大明报上。到时办个拍卖之会,想必会有许多人参加。”
  顾承光眼中一亮,“若有人买下土地,臣还可免费送他过去海参州。”
  两人相视一笑,这等于就是裕成商号的一场活动。若是朱时泰在的话,定会搞出更多的花样来。
  得了朱载坖的主意,顾承光不敢耽误。出宫便去找了沈一贯,硬揪着他写出见闻文章来,又写了卖地的消息。当晚便派人加印大明报,将这些内容次日就发向大明各地。
  沈一贯知道是朱载坖的意思,自然要尽心竭力的去做。只这些海参州的消息,便占了大明报整整一版。
  这年头大家娱乐不多,消息来源渠道也少。有大明报这种刊物,自然是引人注目的。消息一登出来,便轰动京城。
  紧接着,这轰动的消息便如涟漪一样,向大明各地荡漾开来。
  秀才读给不识字之人听,不识字之人互相便口口相传。越往后便越变味,最后便成了海参州遍地黄金,绊个跟头都是狗头金绊的。
  顾承光回京之后,几乎就没有休息时间。不便许多勋贵来找顾承光,还有许多大商人,也上门向他打听海参州的情形。
  对此,顾承光只得再次去找沈一贯。把海参州的事情无论巨细,都汇总到一起,占了大明报数个版面,都登了出去。
  到了这个时候,顾承光才能好好的安静几天。但是京中对于海参城中土地有兴趣的人,却迅速增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