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提前准备

  第五十三章提前准备
  距离确实不算近,但马车总的还是比人走着快。这是通往苏州的道路,虽然不是什么水泥公路,也还是不错的国家级公路。
  常熟周围已经是丘陵地区,山势都不高,水网也就不少,这样的地形,道路有些崎岖,很多道路上也是桥梁不少。
  站在山坡下,薛茹实在看不出哪里有国防工事,到处是灌木和蒿草。这些人下了车,在王羽的带领下进入山坡,沿着浅山坡寻找所谓的国防工事。
  渐渐的薛茹开始忘记劳累,被这条号称东方马奇诺的防线吸引。不是因为它的坚固和严密,而是因为它的简单,这也能叫国防工事?
  其实薛茹也不是什么高级指挥军官,也就是一般的军官水平,但是不是坚固的防御阵地还是知道的。就算不是军人,一个军迷或者伪军迷,也知道很多普通常识。
  浅山坡上是一个个单体的碉堡和一些防御掩体,没有后方炮兵阵地,机枪火力点也很分散。
  最让薛茹受不了的是,在这些防御掩体中间和碉堡之间,根本没有交通壕。另一个就是射界没有,整个掩体,碉堡周围,全都是树木和石头,连基本的射界都没有清理。
  如此的工事,竟然说是因为找不到钥匙?薛茹终于明白了,那不过是一种遮羞,推脱的说辞。难怪后世有人说,钥匙找不到,难道不能砸开锁头吗?就是用炸药炸也能炸开。
  看的地方越多,薛茹的心越是向下沉,这样的防线想坚守住,根本就不可能。除非有几个月时间,进行修理完善,毕竟在山坡上,高岗上,还有不少工事建筑。如果完善一下,总比临时构筑的阵地强。
  可薛茹哪有时间了,她也很后悔,为了整训部队耽误好长时间,要知道这样早来啊?可是这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为了了解到真实情况,薛茹什么也没说,带着人离开青松山,赶往东平岭,整整两天多时间,薛茹除了坐着马车赶路,剩下的时间就是走路,详细的检查了整个常熟两侧的国防工事,最后的结果就是十分失望。
  当初怎么设计的,怎么施工的,薛茹全都不知道,走访了这里的村庄,找到当地的保长和乡长,他们也说不清楚。
  找到不少当初参与干活的人,总算在关键点找到所谓的工事,没有弹药储备地点,没有后勤物资存放地点,没有相应的通讯设施,没有完备的火力支撑点,可以说就是一个报废的防线。
  还有一些碉堡群竟然被当地百姓养鸡鸭和养猪了。还有一些建在平地和低洼地区的工事,里面严重积水。反正就是一句话:“根本不能用”。
  薛茹告别冯再道和王羽,离开常熟,带着自己在地图上简单标出的地方,返回昆山。她要把情况向薛岳报告,不要指望锡澄防线,这里既然这样,吴福线也好不到哪去。
  这样的情况,几乎不用研究,为什么谁都知道。就以薛茹的水平,也看得出来,要是详细完善整个防御工事,想突破它还真的很困难。
  薛茹不知道是哪个德国顾问,但起码的军事常识是有的,几个关键点建立设计的不错,可惜都没有完工,配套设置和工程根本就没有最后完成。很多地方也在糊弄,钢筋混凝土也不合格。一些防御掩体竟然是木板盖上泥土,这样的掩体别说是重炮,就是迫击炮都扛不住。
  找不到图纸,没有详细说明,外来的军队根本就找不到这些工事。王羽两天时间,和田家胜关系也搞好了,不再是互相瞪眼睛。
  不过薛茹没有同意他跟着走,让他留下,带着他的保安连,抓紧休整青松岭和兵东岗两处阵地。这里是两个碉堡群,掩护常熟到无锡的两条公路。
  既然有事可做,薛茹又答应他,让他带着兄弟们坚守这里,可以算作雪狐大队的人,王羽很是积极的答应。说找他姐夫,县里出人,帮他修理这里,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物资准备。
  回来的路上,因为有马车,速度比来的时间快多了。看着薛茹阴沉着脸,明白为什么的田家胜也不知道说什么,沉默很长时间问道:“大队长,我们该怎么办?“
  薛茹哪知道怎么办?还以为自己提前知道,把后方的防线整理出来,报告薛岳,要是撤退,就可能安排部队进入这些国防工事。有人防御,就不会造成恐慌。
  可是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叹口气说道:“我也没什么好办法,给司令电报,看看能不能提前调部队过来,抓紧修好工事,建立防御阵线。“
  田家胜恨恨的说道:“一帮蛀虫,贪官,这会害死大批的国军兄弟。”
  豆腐渣工程害死人,薛茹已经无话可说。腐败是一个国家衰弱的主要原因,可这一切蒋介石知道吗?谁是主管?枪毙他一百次都难以赎罪。
  薛茹没有发牢骚,因为已经没用了,还是想办法吧。可她实在是想不出好办法,雪狐大队就算是现在人多,也不过两个团的兵力。
  总算得到一个军的武器弹药,装备还行,可面对的是日军好几个师团,怎么能挡住日军的进攻呢?
  当薛茹回到昆山的时候,伍宇昭赶紧把薛岳的电报递给薛茹。看到薛岳的电报,薛茹才想起来,不知不觉这么多天过去,今天已经是十一月六号。
  薛岳电报告诉薛茹,已经得到消息,日军第10军于昨天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三个个师团一个旅团的兵力,薛茹说的情况出现。
  薛茹闭上眼睛,从薛岳的口气中薛茹明白,自己所说的话原来人家根本就没相信。只是出于预防设想,才让自己来到昆山,根本就没有预见到可怕的后果。
  好半天睁开眼睛说道:“给司令电报,锡澄防线形同虚设,根本就不可能抵挡日军进攻。”
  “为什么?”伍宇昭吃惊的问道。
  薛茹想想,电报根本就说不清楚,也就说道:“我把情况和你说一下,你立即去青浦,面见司令,报告详细情况,让他调兵退守锡澄防线。否则根本来不及,哪里的工事全都得现修,也毫无战略储备。”
  当薛茹把情况介绍完的的时候,伍宇昭的脸都白了。他可不是田家胜,是高级参谋人员,这样的形势太明显了。
  司令部没有重视薛茹说的话,日军果然在杭州湾登陆,已然十分被动。右翼军团向杭州湾方向调动的阻击部队能否奏效还不知道。带上薛茹画出来的防线地图,立即骑马赶往青浦面见薛岳。
  薛茹知道,自己毕竟不能什么都不做,这时候埋怨有什么用,还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吧。立即召开中队长以上会议,同时还有昆山县政府的县长姚井毓,县警察局长赵成东。
  伍宇昭返回青浦汇报,开会的薛茹脸色不是太好,参加会议的人都不知道为什么。原来薛茹并不想说,那样不但有动摇军心的罪名,还会引起恐慌,可日军已经在杭州湾登陆,事情已经容不得她再多想,一句开场白都没有,直接说道:“各位,根据战场情报,我介绍一下情况,然后安排怎么办。各位都记录一下,记住本部队的事情,不许出现差错,如果做不到,别怪我翻脸无情。”
  薛茹还真的没有这样说话过,只有警察局长赵成东有些不以为然,其他人都感到事情可能很严重。姚井毓不知道军队开会,为什么会让他这个县长参加,可是面对军队,他也不敢不来。
  薛茹说道:“昨天日军第10军,在司令官柳川平助的指挥下,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和一个第9旅团,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已经向嘉兴,吴江,南浔一代进攻。国军没有守住。第13师团,第11师团,第3师团,第9师团,集中兵力进攻苏州河沿岸,与上海市区的海军陆战队已经联系到一起。淞沪会战败局已定,日军从南北两边包围国军。上海周围几十万军队,不能就这样被鬼子消灭,为了保存抗战力量,做好持久抗战准备,军队必须撤出上海,而昆山太仓就是撤退的线路。”
  薛茹停下,所有的人都吃惊的张大嘴。每个人都是抱着必胜的信心,不怕牺牲的战斗,难道几十万将士就这么白死了,最后却是失败?
  吃惊过后就是一阵沉默,失败的气息弥漫在室内。薛茹有些心痛,这是上海,要是南京呢?那可是首都。难怪很长时间中国都是抗战失败的论调,士气这一下被打击的全无。
  深深吸口气:“肖勇,你的能耐呢?抬起头。失败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还在,早晚必胜,难到你怕死?”
  肖勇腾的一下站起来:“小瞧我,谁说我怕死了?老子最后坚守。”
  薛茹说他,就是鼓舞士气,知道肖勇最受不了刺激,果然他脸红脖子粗的站起来大喊。他这一吵吵,刘远山,乔寒也都站起来:“大队长,我们还是雪狐大队,没怕过鬼子。有什么了不起的,即使国军全都撤退,我们一样和鬼子战斗。”
  向文斌操着一口四川味:“大队长,你说怎么打,川军兄弟就是来打鬼子的。”
  看到情绪被调动起来,薛茹说道:“很好,我宣布,雪狐大队是最后离开昆山的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保证撤退部队顺利通过昆山和太仓,在锡澄防线集结布置防御阵地,记住,我们身后就是首都南京,多坚持一天都是有利的。”
  所有人都感到一丝神圣的职责,严肃的看着薛茹。几个人都不自觉的正一正胸前的红丝巾,这是他们的标志。薛茹设想了很多现象,根据就是后世的影视剧,但不知道准不准,应该没有那么糟吧?
  根据这个情况,对所有的部队进行安排,同时让蓝汛周立即返回太仓,注意浏河口方向,一定要阻击日军占领太仓,掩护中间的军队通过。
  安排完军队,薛茹摆摆手,军官们赶紧出去做准备,薛茹对姚井毓说道:“姚县长,立即动员百姓疏散,最好是避开公路躲到乡下去,等平静了再回来。”
  姚井毓已经脸色发白,原来上海失败了。昆山距离上海这么近,几十万部队都不行,雪狐大队只有几千人,能顶用吗?担心的说道:“我让百姓撤往南京吧,那里是首都。”
  薛茹心里暗叹一声,就是首都才更加危险,根据后世解密的资料,日本不是因为南京抵抗才大屠杀的,他们想用杀戮彻底摧毁中国人的抵抗意志。南京作为首都,无论如何都逃不掉被屠杀的命运。
  可明明知道这一切,却没有能力改变。薛茹多么希望自己是一个集团军司令,虽然不能说打赢战争,也能稍微改变一下。可自己只是一个旅的杂牌军,还都是保安部队编成的。
  她不能说南京也会失守,只好说道:“来不及了,立即向乡下转移,坚壁清野,最主要是粮食,不能给鬼子留下,带不走的就地掩埋。”
  听到薛茹不容置疑的口气,姚井毓连忙答应。薛茹对赵东成说道:“赵局长,我不管你以前怎么干的,但是协助好姚县长,否则你知道后果。”
  赵东成其实很瞧不起这个小丫头,一个小女孩,还不是仗着家里有点势力,有什么能力指挥打仗。但是他知道薛茹手握兵权,也连忙说到:“一定,一定。”
  薛茹没时间和他们啰嗦:“那好吧,姚县长,我要的东西尽快送来,你们也抓紧时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