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1章 高温作业

  “孕妇要生了。”产科住院总在准备东西的时候小声提醒。
  “还能挺52分钟,抓紧时间准备东西!”郑仁的声音有些冷峻、低沉。
  产科的住院总怔了一下,她也不知道郑老板说的52分钟是怎么评估的。
  现在都这么先进了么?自己怎么不知道。
  而郑仁也没注意到自己说漏嘴了,继续指挥抢救。
  “通知手术室,东西准备齐全后,抓紧时间消毒,给他们30分钟。”郑仁继续说到。
  “好。”林格刚刚赶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郑老板的指示,肯定要毫不犹豫的执行。
  抢救患者的齿轮转动,莫名的空间里传来咔咔的响声。巨大的机器随即转动起来,不知多少医生护士为之奔忙着。
  “麻醉师,咱们医院能给刚出生的新生儿做麻醉么?”郑仁看着孕妇,再次强调这一点。
  “我给妇儿医院打电话联系。”
  “抓紧!”
  5分钟,患者家属同意手术直播。
  12分钟,保温的棉被拿到手术室。
  14分钟,两条强制充气保温毯送到手术室。
  19分钟,无菌红外线辐射台搬到手术室。
  手术室开始消毒,做最后一遍无菌处理。
  23分钟,杏林园法务部的人来到产科,和医务处的律师一起和患者家属签署法律文件。
  34分钟,妇儿医院的王主任、麻醉师、专业的新生儿护士坐着救护车来到912。
  45分钟,孕妇送到手术室,术前准备完毕。
  47分钟,老贺一脸严肃的开始给孕妇做全麻。妇儿医院的麻醉师在一边忙碌的准备自己需要的各种设备,准备给胎儿做麻醉。
  “手术室温度提高,26……28摄氏度。”郑仁道。
  “好。”悠扬的好运来的歌声里,巡回护士应了一声。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根据术者的习惯调节,但大多数术者在手术室里要求的温度都是24-25摄氏度左右。
  这个温度,感觉最好,不冷不热,术者的状态好,手术做的才会顺利。
  而28摄氏度,这个温度对手术室里的医护人员来讲太高了。
  可是巡回护士并没有询问郑老板为什么要提高温度,旁边放着各种保温的物品,无言中说明了一切。
  手术室的温度,必须要高一点。
  与常规产科手术相比,产时胎儿手术中产妇和新生儿发生低体温的风险更大。产妇麻醉和手术时间延长,术中输液量增加,胎儿娩出后带走母体大量的热量等因素易导致产妇体温下降。
  而手术还需要带着胎盘的情况下给胎儿做,腹腔开放,术程延长,进一步增加孕妇低体温的风险。
  不光是孕妇,胎儿也需要温度高一些。
  胎儿或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维持体温能力低,体温过低导致呼吸抑制、术后苏醒延迟等呼吸并发症发生。
  因此,术中要严密观察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采取有效保温措施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护理。
  这只是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那台巨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只有所有零部件都完美无暇,才有可能达到郑仁所想要的结果。
  “辐射加温仪开始预热。”郑仁继续指挥。
  谢伊人拎着包着消过毒的无菌手术箱来到手术室,刷手上台,轻点器械。
  无论是术者还是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都是两套人马。
  虽然如此,两个巡回护士忙的快要飞起来,不上台的儿外、产科的医生帮着一起忙碌着。
  辐射加温仪预先加热,产妇上半身用棉被覆盖,外展手臂用手术单包裹。
  两套强制充气保温毯同时使用覆盖于产妇的下半身,一套排气面向上用于产妇的保温,另一套排气面向下用于新生儿未断脐时的保温,温度控制在45摄氏度。
  液体加温的仪器早都打开,37摄氏度的液体摆了一排。整齐,肃穆。
  麻醉完成,老贺伸出手,向郑老板竖起拇指,示意麻醉完毕。
  气密门关闭,手术正式开始。
  产科的医生先上手术,孕妇腹壁切开12cm长切口,开始行剖腹产手术。
  第一个、第二个胎儿顺利取出。
  28摄氏度的环境,穿着无菌手术衣做手术,加上面对的是先天性巨大脐膨出的小患儿,紧张情绪作用下十多分钟后做剖腹产的妇儿医院的王主任后背已经被汗水浸透。
  郑仁刷完手,穿好衣服,不动如山的看着整个手术过程。
  他站在孕妇双腿下方的恒温台前,盯着第三个巨大脐膨出的患儿。
  脐膨出的腹腔内脏器通过通过开放的脐环暴露在腹腔外,只是和普通的疝气不一样,所有脏器虽然没有皮肤覆盖,但有一层半透明、无血管的膜把它们包在一起。
  这层膜是由内层腹膜以及外层羊膜汇聚而成,中间是胶冻状的结缔组织。
  王主任在取出两个胎儿后,没有马上对宫内第三个患儿做处置,而是侧头擦汗。
  一条无菌纱布缠在头上,一次性无菌帽已经湿透。
  手术室里,除了好运来的歌声之外,没有一个人说话。
  到现在,手术才算是正式开始,接触到最关键的手术步骤。
  王主任擦完汗后抬头看郑仁,郑仁微微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已经准备好了。
  “体温。”郑仁问到。
  “术前孕妇体温36.7摄氏度,现体温37.1摄氏度。”老贺沉声道。
  王主任随即小心翼翼的避让开由半透明的膜状物包裹的腹腔内脏器,轻柔的取出患儿的左臂。
  郑仁伸手,一支抽完药的注射器拍在他手中。
  三胞胎,新生儿的体重最沉的只有2.6kg,患儿体重最轻,目测也就2.3kg左右。
  胳膊很细,血管几乎看不见。
  想要一针见血,难度不是一般的高。面对新生儿的手术,王主任做过很多例,这一步是最耽误时间的。
  看不见的血管,还要一针见血。有时候手术要在这一步上耽误5-10分钟,直到患儿的胳膊被扎个10多针,都还没找到能进针的静脉血管。
  看着孕妇宫内半透明的膜状物包裹着的内脏,王主任叹了口气。
  眼前的患儿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不算是脐膨出了。要是准确的说,应该是——没肚皮。
  这严重影响了胎儿的生长。
  血管条件更差,郑老板能行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