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万水千山(17)

  “把红旗插起来!向后传话,我们已经站在山顶了!”谢昌云下令道。
  “到山顶了。”
  “前锋到山顶了”
  “快看上面的红旗!大家再加把劲!
  振奋的消息迅速向后传去,人们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尽,脚步也变得有力了!
  虽然最后攀过了这道险阻。但四团和一团三营还是有几名体力严重不支、或呼吸系统有病症的指战员长眠在了夹金山的皑皑白雪之中。但总得说来,整个翻越大雪山的过程,还是比谢昌云原来预料的要顺利很多。
  下起山来就要比上山快得多了。下午将近两点钟,部队就走出了雪线,不少身体好的人开始脱掉了御寒衣物,因此行进速度更加快了,又过了半个多小时,就基本到了山脚下,踏上了一条山谷中沿溪的小路。
  再往前走了十余里,就见看见远有一大片房屋,向导们说那里叫达维,其中一个向导的家就在这个村镇。
  “应该就是这里了吧?”谢昌云的心跳不由加快许多,接着就拿过望远镜对着前方仔细的扫视。
  终于,在一处高坡的顶端,谢昌云看到了几个戴着帽子上的人头在忽隐忽现,还可以看到偶尔露出的枪支。
  “停止前进!”谢昌云喊完之后就对肖华和黄开湘、杨成武等道:“前面有一些带武装的人在隐蔽,你们仔细看一下,会不会是四方面军的同志?”
  众人一听都赶紧举起了望远镜观看。
  过了一会儿,杨成武放下望远镜道:“看不很清楚。四方面军怎么会在这里?”
  谢昌云道:“很有这个可能。你看他们隐蔽的动作很熟练,所占据的地势也很有利,应该像是受过训练的军人。可是从成都绕过雪山通往这边的大路已经被四方面军切断了,所以这一代不应该有敌人的正规部队出现,极有可能就是四方面军的部队到了。杨政委,你亲自带一个排打上旗号过去确认一下。”
  谢昌云心想:“说了你不信。这次我非得给你个惊喜不可!”
  其实听了谢昌云刚才的分析之后,大家基本也都相信了,可是话还没来得及出口,谢昌云的命令就下了。
  杨成武领命后,就点了侦察股长肖火旦、二连长廖大珠,一起带着二连一排继续向前走去。
  前面可能是四方面军的消息已经传开,一千多人都在后面压抑着心中的激动,一边纷纷议论着,一边向前眺望。
  谢昌云在望远镜里看到随着杨成武他们的逐渐接近,山坡上出现了更多的头影,但并没有架设武器,好像已经估计到了来的是自己人。
  果然,当杨成武他们挥舞红旗向山坡上喊了一阵话以后,山坡上就有几个人站了起来往下慢慢走,快接近坡下的队伍时,有人回过身向坡上面招了招手,其余的人则都开始向下跑去。坡下的队伍同时也快速迎了上去,而山坡上又出现了更多的人又蜂拥出阵地往下跑。
  终于,两支人流碰撞在了一起,互相搂着、喊着、跳着!
  “同志们,我们和四方面军会师了!”肖华放下望远镜,举臂向后大声喊到。
  “会师了!会师了!红军万岁”
  上千人一齐欢呼起来!
  “出发!”谢昌云挥手下令。
  对面的红军是四方面军三十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他们刚刚游动到离夹金山最近的达维村布置好了警戒,中央红军就到了。
  除了谢昌云之外,双方谁都没有想到对方会突然出现,意外会师带来的喜悦和激情宣泄了好一阵才平息下来。
  进入达维以后,谢昌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命令立即架设电台,然后动手写下了电文,“总部,我部已成功翻过夹金山,并于下午三点三十分在达维与四方面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会师。详细情况稍后另报。”
  电报发出去之后,谢昌云、肖华等与七十四团的同志谈了一阵,然后就谢昌云就坐在一边起草准备发给总部的第二道电文。
  在电文中谢昌云写到,“四方面军三十军已经占领懋功,方面军主力仍在理番、茂县、青川一带。我部此次翻越雪山牺牲六人,皆为体弱患病者。根据我们的体验,夹金山虽然海拔较高、气候恶劣,但如提前认真准备,仍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实现翻越。所以除我们规定的翻山雪山纪律之外,还有以下几点应予注意:部队可不必彻底轻装,尤其是马匹、粮食、药品决不能丢弃;如时间许可,体弱患病者可在山下修养几日;每日翻越人数限制在三千以内,最后通过上山雪线的时间不得晚于中午一点半;出发前每人携带手杖一根,必须饱餐,最好辅以部分肉类或奶类。另,七十四团对我们很热情,但懋功一带地广人稀,粮食供给形势极有可能会左右下步方略。”
  见传达的信息已足够,谢昌云便落了笔,将草稿交给了肖华问他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涉及战略的方面肖华不好插言,所以只在翻越雪山的事项上略增数语,便由谢昌云签字拍发了。
  而从现在起,谢昌云就把要关注的重点转到了红军内部。
  接到先头部队与四方面军会师的报告之后,中央、总部及整个军委纵队都掀起了一片喜悦欢腾。
  毕竟,从到达遵义开始,半年来左突右冲、转战万里,不知突破了多少艰难险阻、不知付出了多少流血牺牲,为的就是争取早一天与四方面军会合,以图开创新的局面。当这一天就要来到的时候,怎能让人不欣喜若狂?
  不过,谢昌云第二份电报的到来,却让中央的领导们陷入了沉思。
  反复看过电文之后,周恩来首先道:“能用这么短的时间把所得经验系统的整理出来,充分体现了一个优秀指挥员的作用。关于翻越雪山的事情,我们完全可以按谢昌云的建议办理,马上通知到各军团。但是,最后一句话和前面那句‘七十四团对我们很热情,粮食供给形势极有可能会左右下步的方略’,好像反映出了谢昌云在会师之后在担忧着什么?不然,他不应该无端的加在电报上。”
  “确实是这样。谢昌云两次电报的语气都显得很沉稳,而且马上就考虑到了下一步的方略。这好像是在提醒我们不要过于高兴。”张闻天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周恩来紧接着再道:“先谋后动,极具战略眼光,这是谢昌云所具有的特殊能力。他每一次的出色表现,都是在关键之处,都是带有决定全局意义的。所以对他的想法,我们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提前考虑一下也未尝不可。不过现在还不是太多顾虑的时候,该想的事情要想,可是该高兴的事情也要高兴。有什么事到了山那边就清楚了!”毛泽东的习惯,历来不愿在人多说话的时候动脑筋。
  中央纵队翻过雪山之后,很快就来到了懋功,并以那里作为暂时的大本营,接着就为确定下一步的计划而忙碌起来。
  谢昌云虽然已完成了总部派给的任务,但由于总部只给肖华和四团下达了归建命令,而没有给他以明确指示,所以他只好带着电台人员一起回到了总部。他知道这段时间不会有什么大的任务,所以在没有新的任命之前,正好可以借此机会陪一陪贺婶娘。
  于是,谢昌云自然又和毛泽东夫妇住到了一起,对此大家也没什么可见怪的。所以轻松下来的谢昌云除了每天固定到军委一局去一趟,了解一下敌我动态,然后和大家随便扯几句,剩下的时间大都是骑上毛泽东和其他首长的马,带着张智勇或李家书出去想法弄些食物回来。主要目的主要是想给贺子珍补补身子,当然毛泽东和其他首长也少不了跟着沾光。
  谢昌云在金沙江畔巧夺渡口渡船,在大渡河边奔袭泸定桥,率队首先翻过大雪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等一系列业绩,早已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贺子珍本是喜在心里。而这次云芽子回到了自己身边,看样子还能呆一段时间,贺子珍就更为高兴了。加之环境安稳,谢昌云又精于烹饪,看着不起眼的东西在他手里都能变成佳肴,所以贺子珍虚弱的身体一时竟好了许多,与谢昌云那种似母似姐的亲情更加浓烈了。
  不过,鉴于谢昌云现在已经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所以毛泽东便与贺子珍约定,以后当着别人的面不可再称呼谢昌云的小名了。
  由于看到了两军会合之后所形成的强大战斗力,再加上懋功至川北一带是地广人稀的游牧区,环境封闭,粮草兵员极难解决。所以中央便在懋功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决定放弃原先在川北一带建立根据地的想法,做出了首先向北攻克松潘,给国民党胡宗南部以沉重打击,解除来自北面的压力,然后经北川、平武一线向川陕甘交界进军,创建川陕敢根据地的决定。
  对此,毛泽东和张闻天事先还特意征询过谢昌云的意见。
  谢昌云考虑再三,最后只是简单回道:“我认为中央选择的方向正确的,而且越快脱离这一带,就越可以占据战略上的主动,但这还需要四方面军的全力配合才行。不过他们才从川陕、岷嘉一带出来,既然已经放弃了那里,如果马上再打回去未必愿意。”
  毛泽东和张闻天对谢昌云的话并不以为然。
  因为到目前为止,除了张国焘等四方面军的主要负责人没有即刻动身来迎接中央这一点外,中央所接触到的四方面军高级将领,对中央都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和应有的尊重。毕竟按组织原则,各方面军部队必须服从中央,而且,在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这一点上,四方面军也是一直在积极的配合。
  谢昌云也不好利用前世的知识与中央首长来争执。对涉及党内斗争的这些事他只能提个醒,或者是干脆顺其自然,不到万不得已时决不能做出带有结论性的判断。
  但毛泽东等没有想到,张国焘在得知了中央新的战略部署后,却回电列举了执行中央决定的种种不利因素,同时提出了与中央决定不同的战略方针。其中要向较富足的地方发展以边尽快解决粮食给养问题,就是支持其与中央不同观点一个重要的理由。
  而一方面军现在确实面临着缺少粮食的巨大压力,就地筹到的粮食十分有限,不得不主要依靠四方面军供给。
  所以,谢昌云先后两次的预测都不幸言中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