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章 难忘的记忆
这个年代的村民,真是朴实。
孩子们纯真,老乡们淳朴。
孩子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吃的,老乡们,想着的就是过年了,多准备点好吃的让孩子们高兴高兴。
有时候,淳朴的老乡遇到了一些比较腼腆的孩子,若是不拿,老乡们也会大把大把地抓东西往孩子衣服兜里从塞。
一年一次,这种独特的吃遍“千家饭”,村民同乐式的拜年方式,是大人和孩子们最开心快乐的时光。
也是,许多年后,永远也无法忘却的记忆。
虽然,相比于多年后,这个年代那些所谓的好吃的,确实也就算不上什么美味。
无非也就是一些瓜子花生,麻花小果,但是,在那个年代,这些美味却是许多孩子们盼望已久的美食。
孩子们的快乐,就是家人的快乐。
这种串门拜年,挨家挨户走一遍,从早晨也就拜到了快中午。
而且,孩子们走到亲属比较近的长辈家里时,还能得到一些压岁钱。
孩子的幸福感,就更长久了。
他们的快乐,能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
因为,过了十五,才代表年过晚了。
到了正月十五,还能点花灯,吃面灯,还能放烟花。
等到了二月二之时,还有“龙肉”可吃,总之,这一段时光,是无比惬意幸福的时光。
在八十年代,花灯还是很少的。
花灯需要到镇上去买,是需要花钱的。
所以,在这个年代,能点花灯的孩子很少,寥寥无几。
在正月十五的晚上, 看着村里星光点点的灯火,那些亮着的,大部分都是孩子们拿着面灯出去在游玩。
面灯:自然就是用面做成的灯。
在小安村,祖祖辈辈流行着正月十五点面灯。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和面,蒸灯。
面灯的做法有很多讲究:和面的时候不能发面,因为发面太柔软,灯不易成型。
而且,和面的时候要用盐水和。
等面和好了,就开始捏造型。
把面揪成一个个土豆大小的面团,做成坯,根据自己的喜爱,做成高5—8公分高的圆柱形。
然后,在上半部分掏出一个空,这个空就是面灯蒸熟后用来装香油,点面灯用的空了。
而在掏空的时候,多余的面要捏成一个个精美的造型,然后,在造型下面,要捏耳朵……
一年有12个月,面灯要做12个。
一个面灯代表一个月,所以第一个面灯,捏一个小耳朵,第二个捏两个小耳朵,依次类推,最后一个面灯捏12个小耳朵。
等到蒸熟后,把面灯取出放凉,往空里倒入香油,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做灯芯了。
灯芯采用棉花来做。
农村人几乎家家都种植棉花,用棉花粘成细长的捻子,然后,把洗干净的棉花签插入面灯正中间。
捻子缠绕在棉花签上,沾满了香油,火柴一点就着了。
等到了晚上,孩子们就端着面灯上街了。
在路上,若是遇到偶尔几个提着花灯的,就会有端面灯的孩子们走过去,冲着提花灯的突然喊了一句:“有蝎子!”
然后,受到惊吓的孩子手一抖,花灯里面的蜡烛一歪,花灯就着了。
接着,就会听到孩子们一阵哈哈大笑声。
那种,童年的快乐真是无法用文字形容的。
~
在拜年的途中,王玉莹突然就想到了好多美好的童年故事。
想到童年的时候,原来女主,还有那么快乐的一段时光啊!
想到了正月十五的面灯,她又想到了,在蒸面灯的时候,那时候,母亲罗兰还总会蒸一些别的。
比如,蒸一只老母鸡带着好多小鸡仔。
比如,蒸一条龙!
对,王玉莹突然就想起来了,在小安村,蒸面龙是每一家都要蒸的。
面龙在蒸好后,一直要放到二月二。
等到二月二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把面龙拿出来,切成块,炖着吃,这就是所谓的——吃龙肉!
走在村里的小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拜年的村民,王玉莹突然就想到了许多事。
她有些失神。
恍然见发现,已经走到了王学好家的房后,她不由地扭头看了过去。
这个时候,秋萍和几个姐妹突然见王玉莹不说话,便一起看向她。
秋萍拍了一下玉莹的肩膀,问她在想什么。
王玉莹看向曾经的那个家,回道:“就是突然想到了之前过年的一些事了。”
听了她的话,秋萍和几个女孩子面面相觑。
一个女孩突然道:“玉莹,你是想到了金凤和银凤了吧?是啊,咱们的队伍今年确实少了俩人!”
“其实,我刚才也突然想到这件事,以往,每一年,她们两个都是和咱们在一起拜年的。”
“只是可惜了啊,王金凤现在不惜得与咱们同行,至于王银凤,到现在我都不能确定她到底是死了呢,还是真的在做鸡!”
听了那女孩的话,所有人都一起看向她。
王玉莹也突然想起了,往年,和她和秋萍等一些同龄女孩子一起拜年的人中,确实还有王金凤和王银凤两个姐妹。
因为,她们年龄相仿。
所以每年都在一起。
但是,今年不同了,王银凤似乎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不见踪影,即便是过年了,也没见她人回来。
听村里有人说,说是王银凤在县城做了“鸡”,可昨天又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消息,说是张秀说的,她家银凤不在了。
张秀回来了。
但是,从大年三十的晚上,到大年初一,她家大门一直紧闭着。
她和王金凤不外出,也没有人去她家去窜门。
在小安村,只有周强家的,偶尔会出现在张秀家门口。
然后,悄悄地进去,又悄悄地出来。
估计,听说王银凤死了的消息,是从周强家传来的。
最近,关于王银凤的版本有许多,其中最多的说法有两个。
一个是说她在外面做鸡,另一个就是说她死了。
只是,对于王银凤,听到了她的这些消息,王玉莹也说不出自己心里的情绪。
说同情,倒也谈不上。
如果真的要说同情,她反而更同情原主死得冤枉。
但是,说不同情吧,心里似乎也有点惋惜。
毕竟,原主“王玉莹”和王银凤都是最美年华,在这个年代里陨落,确实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