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节曲线办事

  思考了整整有大约两个小时,平常的时候两个小时不算什么,就算再给他两个小时估计也没什么的,但是现在是战争时期,估计一两个小时敌人就有可能进攻了,麦克阿瑟将军终于是下达了自己的一个命令,这个命令下达的有些折中没有同意前线军队邀请华夏普通士兵担任技术指导的这个事情,但是却要求华夏方面派出一些军官指导,因为他们刚刚走上战场,对日本鬼子并不怎么熟悉,这也是麦克阿瑟将军能够做到的最大权限了,邀请普通士兵那肯定是不行的,邀请军官还可以说是双方军官层次的交流,这跟让普通士兵来做顾问完全是两码事儿,至少会有一层遮羞布,这一点前线的军官就没有麦克阿瑟先生想的那么周到了。
  至于费用方面,麦克阿瑟将军并没有小气,回复权限的事,让他们自己决定,如果华夏人开的价格比较过分的话,先暂时答应下来,反正又不需要现在交钱,得需要战争等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结算,那个时候给不给就是另外的一回事儿了,相信华夏人也不会因为这点小钱儿就跟美国军队闹翻吧!他们可是礼仪之邦,在历史上多次给外国人钱的。
  所以在第三天早上的战斗当中,美国阵地上出现了50名华夏军官,全部都是华夏低级军官,也就是班长或者排长那个层次的,美国军人,有些纳闷儿,这些人明明是军官,不知道为什么华夏会称他们为士官。
  华夏跟美国不一样,华夏现在早就已经开始实行士官制度了,只要是度过了两年的义务兵时期,立刻就可以转为士官,士官的待遇要比华夏的普通士兵高1.5倍左右,随着服役的年限增加,他们的待遇也会继续增加,按照毛远山的说法是官就跟职业军人差不多了,和平时期他们还是可以退役的,但是在战争年代,如果是身受重伤或者是其他原因不能成为士兵,那么他们是要到后方去训练新兵的,这是绝对的职业军人。
  很多人对于毛远山的这个决定是双手欢迎的,因为他们离开军队之后真的是不知道干什么,到社会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工厂,但是工厂当中的待遇毕竟不能够跟军队当中的待遇相提并论,所以他们还是喜欢呆在军队当中。
  这些士官抵达美国阵地后,立刻就对美国阵地上的一些东西做出了改进,这也是郑亮给他们下达的命令,可以让美国人损失,但不能够让美国人损失惨重,两天的时间损失了上万人,对于美国人来说已经是一个相当惨重的教训了!如果让美国人继续按照这个数量损失下去,估计两个礼拜之后,在东南亚地区将不会找到任何一个美国军人,在美国上层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比较重视伤亡的美国人绝对不会再派人进这里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时候,美国为什么会使用原子弹呢?就是在硫磺岛等战役当中,美军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按照美国参谋部门的估计,想要登陆日本本土的话,至少要付出上百万人的代价。
  这个数字直接把美国政府给吓傻了,美国政府难以想象,整个国家付出上百万军人的代价,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很有可能会让这一届美国政府直接垮台的,所以他们的秘密原子弹也就用上了战场,如果是没有那么大的伤亡的话,恐怕美国会把原子弹继续隐瞒下去,在最关键的时刻拿出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时候,最关键的敌人已经不是日本了,在那个时候美国人就已经看清楚了,他们以后最主要的敌人不是日本,不是德国,也不是英国,而是苏联,原子弹也是被制造出来应对苏联的,只不过日本本土的顽强抵抗让美国人提前拿出来而已。
  新来的华夏士官为美国士兵指导了一下前线的各类配置,美国士兵也的确是感觉到华夏人有真本事,比如说重机枪基地,他们必须配置的得当才可以,不能跟原来的时候按照平均距离进行配置,这样的话也很难留给自己军队的冲击空间,这样容易误伤到自己的士兵,如果是把重机枪按照华夏人要求的那样配置,完全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同时还不把威胁留给自己的士兵,让士兵在冲锋的时候可以全身心的投入,不用担心自己被己方军队误伤!
  还有最经典的一点就是华夏迫击炮的瞄准方式,大部分的华夏士兵仅仅是用自己的手指头比划一下,就可以精准的干掉敌人的目标,这一点对于美国人来说就是十分困难的,因为美国人从来都是小受技术的,从他们生下来开始,美国技术就要比华夏先进很多,对于这种土办法,他们从来都是不相信的,但是当他们发射了几发迫击炮炮弹之后,觉得华夏人的办法的确是不错,需要的时间非常少,打的还非常准,他们这个时候才重新认识了华夏人这个民族的聪明才智,绝对要在自己这些民族之上,就是他们的统治者比较昏庸就是了,如果没有晚清统治者的话,很难想象华夏这个民族会走到什么阶段。
  当然了,华夏士兵不可能会把所有的东西都交给他们来的时候,郑亮也交代他们了,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要是我们自己人的话,当然不需要顾及这一点,我们当然是能够把所有东西都交给他们的,但这些美国人以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咱们还不知道,只要能够稍微改善一下他们前线的情况就可以了,我们作战的方式绝对不可以透露给他们,而在美国人作战的时候,必须要睁大自己的眼睛,看看他们这些人当中有什么弱点,回来的时候全部写成报告要上交的,大数据部门要进行分析,这都是最宝贵的战争资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