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节

  有太监上前接过放到皇帝面前,皇帝看了眼神情有些不安:“爱卿,这有些少吧,振武军此时功劳盛大啊。”
  那官员俯身道:“陛下,军功盛大来自天下罹难,朝中的封赏无力盛大啊。”
  皇帝神情黯然,鼻音浓浓:“都是朕之过错啊。”
  官员们便如同其他时候那般齐齐称是安康山之罪,与陛下无关,如此一番君臣和睦。
  “给不了太多的赏赐。”皇帝回归正题,跟官员们试探,“就把粮草和兵马挤一挤,给武都督送去吧,他那边最缺的是这些。”
  崔征道:“陛下,振武军此时太盛大了,不能再助长其势了。”
  此言一出,殿内官员们一阵安静,皇帝坐在龙椅上,恍若椅子下被点了一把火。
  这火不能温暖他寒意包裹的身体,反而让他惊慌不安。
  “相爷,你,你这是在说什么。”他无措的问。
  崔征不喜欢武鸦儿,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
  但崔征从来没有当朝当着皇帝的面议论振武军,就连前一段武鸦儿抗旨不归,他也没说什么,只是接连多发了几道旨意。
  宰相知道如今大夏尚未平息动乱,不能文武相争,宰相肚子里能撑船奉行大局为重。
  那现在是怎么回事?
  是大夏动乱要结束了,还是宰相忍无可忍了?
  第九十九章 加封将军英武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兵马都放在振武军。”
  宰相神情坦然,声音肃然,迎着皇帝和百官们的视线。
  “也不能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相州漠北。”
  两个太监展开舆图,崔征指着其上。
  “如今相州,漠北,以及淮南道都是振武军的所在,几场对战皆大胜,这三地可以说很安稳,至少叛军不会轻易再动他们。”
  “既然不能攻打这几个地方,叛军必然要积蓄力量袭击其他地方,我们必须加强其他地方的兵马势力。”
  “这难道有问题吗?武都督难道不能理解吗?他难道要把大夏所有的兵马都拿去用吗?”
  说到这里,崔征说出了忍无可忍的一句抱怨。
  “拿走这么多兵马,都过去一年了,京城依旧没有收复。”
  他看向皇帝,俯身施礼。
  “陛下,京城单靠振武军无法收复,大夏单靠振武军无法平息动乱,还请陛下以大局为重,不能纵容武都督。”
  原来如此,诸臣纷纷跟随请求:“陛下明鉴啊。”
  皇帝在龙椅上扭了扭:“武都督既然能连连取得大胜,形势他必然也是很清楚,兵马的安排必然也是有分寸的,打仗这些事,朕不懂啊。”
  你们也不懂啊。
  崔征知道皇帝的意思。
  鲁王仓促登基,对百官惶恐依赖,但实际上对诸臣都不信任,只有那个武鸦儿,从天而降于叛军中救了他,又让他在官民兵阵前斩杀叛军,威武登基,目前来说,皇帝只信任他。
  这也是为什么他不在皇帝面前诋毁武鸦儿,对于现在的皇帝来说,诋毁没有用,反而更不信任他。
  “陛下,捷报,捷报!”
  有红袍太监跌跌撞撞的跑进来,手里举着一封急信,身后跟着一个信兵。
  又有捷报了?殿内诸臣惊喜,皇帝坐直了身子问:“哪里的捷报?”
  太监在龙椅前举起急信,拉长声音喊:“元州收复了。”
  元洲是麟州与京城之间一处要塞,朔方收复后,四周的叛军都被武鸦儿带兵清扫,但朔方外的元洲一直被叛军掌控。
  要攻打元洲就要调集所有的兵马集中,这对于朔方的防卫很不利,所以武鸦儿改变了策略,先加固朔方的防卫,再然后撇开元洲,直接去攻打相州,将相州也变成了元洲类似的所在,对京城造成威胁。
  相州被收复,安康山心里慌不慌,皇帝不知道,元洲被叛军占据,皇帝心里是很慌的。
  元洲的叛军时不时的出来闹一下,虽然都被打回去,但万一有大批叛军增援呢?万一有漏网之鱼闯过了朔方防卫呢?
  想到武鸦儿当初的安排,皇帝又不敢非要去拔掉这颗烂牙,唯恐毁坏了一口好牙,只能忍着疼熬着。
  现在这个烂牙终于被拔起来了!
  “是谁!”皇帝抓着龙椅站起来。
  信兵在太监身后跪下:“山南西道山南中道节度使,张安王林,以及陇右道节度使,项云。”
  ......
  ......
  元洲城外,战火还在燃烧,尸首和断裂的旗帜混杂,厮杀已经停止了,辅兵民夫杂役蚂蚁一般穿梭其间,将叛军的首级斩下,将自己人的尸首整理。
  城门下进进出出一队队官兵,驱赶着投降的叛军和官吏,甄别幸存的平民百姓,城墙上不断扔下叛军的旗帜,换上大夏卫军和陇右的军旗......还有山南道的旗帜。
  “项都督厉害厉害。”张安王林踏步上城墙,远远的对项云伸出手,“你果然做到了。”
  项云的视线从张安王林身后随之涌上的兵马,这些兵马在城墙上散开,有的列队站立守城有的寻找空余的地方插旗......
  “置之死地而后生。”项云收回视线看着走近的两人,“元洲城必须拿下。”
  “伤亡还是很大啊。”张安感叹。
  “叛军逃亡也不少。”王林补充。
  不待项云回答,两人又一起道:“项都督放心,我们兵马已经补充其中,追杀叛军。”
  项云淡淡道:“多谢二位大人。”
  张安王林坦然受之,一左一右挽住项云的手:“项大人见外了,剑南道和山南道是一家。”
  但剑南道和陇右并不是一家,项云心道,只是这话不能说出口,他被引荐见陛下,崔相爷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第一句话就是剑南道李奉安之左膀右臂,听到这句话,不用说其他的,皇帝就从龙椅上站起来了。
  “如果李都督还在,先帝只怕也不会被害。”皇帝声音哽咽红了眼眶,让项云近前仔细的端详,“你就是李都督最得力的助手?”
  “李都督临终前将子女都托付给项大人了。”崔征在一旁说道,“李都督的女儿嫁给了项大人的侄子,如今在太原府,而项都督的侄子项南,也领兵平叛,年纪小人英勇忠义,听闻先帝被害,身穿白袍戴孝,誓言不平叛军不解白袍吗,在滑州一代有千军万马避白袍之称。”
  皇帝更惊讶更欢喜了。
  待来到军营,那些桀骜不驯来历纷杂的兵马听到他是李奉安手下八部将之一,态度要恭敬了很多,听从调动也积极了很多。
  这次收复元洲,也多亏这个名号,此举原本不被大家接受,毕竟武鸦儿都绕过元洲,但因为李奉安的名号,大家对他的布局战术将信将疑,最终有足够的兵马听从指挥,耗费三天的时间一鼓作气拿下了元洲。
  然后山南道这两个战前躲开的废物,就跑来抢功劳了。
  山南道的确跟剑南道是一家人,剑南道的都督李明玉现在还在山南道住着,李奉安的娘也在那里......
  城外忙乱中有一队兵马疾驰而来,拥簇着一个红袍太监,太监高举着圣旨。
  “陛下诏项云张安王林回朝。”
  虽然距离远,太监的声音响亮,穿透战场响彻城门。
  张安王林大喜:“项都督,我们速去。”
  不待项云说话,就放开他的手,急急的走下城墙,迎接宣旨太监。
  项云落后几步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向城外,摇了摇头。
  “大人,这两个家伙。”副将上前愤愤,“在最危急的时候不仅不支援,还带着兵马退走,竟然还敢说自己有功?大人,难道不揭穿他们?”
  “我们一起来还没多久就争功,成何体统,引得陛下朝廷不信任,也让兵马们看笑话。”项云道,“大局为重。”
  说罢他理了理染血的铠甲,大步向城门下走去,副将带着亲兵们拥簇跟随,项字大旗迎风招展,威风烈烈。
  .....
  .....
  “大捷大捷!”
  “元洲收复了!”
  “有三个节度使被加封大将军了。”
  “山南西道节度使封为忠武将军,山南中道节度使封为壮武将军,陇右节度使封为英武将军。”
  “这三人竟然封了大将军啊,振武军的武都督还没封呢。”
  “武都督可没有拿下元洲,是他们三人拿下了。”
  麟州已经不再是偏远之地,作为天子脚下,朝廷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遍了,街头巷尾都在议论,尤其是最新的战事最新的军情,毕竟这关系着大家的命运和安危。
  所有人都在谈论这三个突然冒出来的将军,很明显麟州的兵马防卫以后就在他们手中了。
  “张安王林以前没听过。”
  “项云倒是听过,是李奉安的大将。”
  “李奉安我知道!”
  路边一个不起眼的食棚,贩夫走卒都在交流自己知道的消息,不管真假说的热闹,但不是所有人都对这个感兴趣,坐在最里面的一个英武的年轻人搂着一根大羊骨啃的全神贯注。
  “小哥,我们家可是京城有名的老店,这羊骨头传了几百年了。”店家对这个年轻人吃的如此专注很得意,“以前可不是谁都能吃到的,要想吃提前排号,崔相爷也常让厨子来买呢。”
  年轻人将啃的干干净净的骨头放下,油手在大胡须上擦了擦,扔下一把钱:“一般般,比不上王家铺子的劲道。”
  店家听的前一句不服气,听到后一句有些没底气,看着这年轻人走了出去才回过神。
  “这个游侠儿乞丐,竟然还吃过王家铺子。”他撇嘴,“家业肯定是被他败坏了。”
  年轻人没有理会身后的嘀咕,站在大街上,迎面一队兵马疾驰而来。
  “让路。”
  “英武将军要务。”
  令兵喊着,街上的民众熟练的让开,年轻人也随之避到墙角,看着过去的兵马,以及飞扬的两面项字和英武将军大旗。
  年轻人将鬓角用油手梳理光滑,一甩长剑在肩头,大步沿街而去。
  </div>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