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节

  目盲的这段日子,他习惯了在绝对寂静的黑暗里沉思,他看到他自己。
  莽莽撞撞进京, 漫不经心戏耍群臣, 白日做梦地想要出海, 想要改革银政, 想要发展火器, 接着金兵围城,他竟然不知道京畿根本没有戍卫军,他甚至不知道金兵到底是怎么从关外进入关内的。
  女真人抽他一嘴巴,别妄想了, 看看现实。
  为了赈济陕西想调山西的粮,查杀哄抬粮价的晋商, 结果山西布政使拒绝调粮, 摄政王结结实实撞上朝廷齐心协力铸造的南墙,灰头土脸。到迟到数月的右玉战报,沾着血的信纸上风骨凛凛地写着,“惟愿大晏太平永载”。一个小城扛鞑靼大军将近七个月, 摄政王还是什么都不知道。
  辽东的谢绅传信, 金兵有可能是通过蒙古南下的。摄政王决定优抚蒙古,朝廷反对, 皇极门大朝会一个朝臣都没出现。山东叛乱刚镇平,陕西天灾之后久未赈抚,终于起人祸,高若峰杀进凤阳。
  仁祖皇陵被毁。
  摄政王闭着眼跪在太庙,低声背诵。
  “钦惟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天地合德,日月同明,膺景命而隆兴,握贞符而御历……华风复正,举礼乐于重兴。山川鬼神,莫不攸宁。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李奉恕知道自己和研武堂刚刚迈过一个最大的坎。如果李奉恕保不住研武堂,再以后大晏的朝堂之上,便再无摄政王。大晏庙堂上君臣的对峙已经持续数百年。君臣互相折磨,互相历练,互相成全。
  从李奉恕,到摄政王,再到研武堂,只是赢了一次,而已。
  摄政王睁开眼睛,强烈明亮的光线让他微微眯眼。列祖列宗的灵位看着他,看着大晏,辉煌的日光在太庙外灼灼燃烧。李奉恕叩首:不孝子孙李奉恕懂了。
  为君者穿行万丈风浪不倒,为臣者自然愿为大晏披肝沥胆无坚不摧。
  周烈守护京城,宗政鸢镇守山东,阳继祖整治辽东,陆相晟抚右玉,白敬伐高若峰,秦赫云招降叛军,曾芝龙再下南洋,京营,轻兵营,天雄军,秦兵,白杆兵,海防军——千乘雷起,万骑纷纭,铤戈击云,旌旗拂天。
  从来都有铮铮铁骨撑着大晏的天下,只为挽救江山于万一。他李奉恕就是为了保护这些脊梁肱骨,不至于被摧残至筋骨寸折,再也无力扛起万里神州。
  惟愿大晏太平永载。
  惟愿日月丽天,四海升平。
  摄政王叩首。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君子,李奉恕此生谨记。
  这一次,太庙外无风无雨,晴空万里,天地融朗。太庙外朱红赤焰的晏字旗森森罗列,静待漫卷。
  总有一日……日与月与,受命于天,朱旗所拂,九土披攘。
  李奉恕跪太庙,王修没有打扰他。老李有很多话想对列祖列宗讲,王修知道。他站在太庙外,看一眼摄政王跪得挺直的背脊,端正跪拜行礼,躬身退走。明明天道,杳杳因缘,王修只能敬畏。
  王修溜达到猫儿房,他下决心要弄清楚一件事,所以抬腿走进小小的跨院。老内侍抱着猫在摇椅上晒太阳,像一只温和无害毛色花白的老猫。老内侍听见声音,睁眼看王修来了,乐呵呵起身:“王都事来啦。”
  王修局促:“涂涂回来了?”
  老内侍笑着点头:“回来啦,您请。”
  王修跟着老内侍进入猫儿房,成庙亲手制作的猫爬架重山叠嶂的,宛如迷宫。猫咪们惬意自在地爬上跳下,看见王修也不怕,很有气度地喵喵叫,仿佛打招呼。
  老内侍颤巍巍引着王修走到一处布置得温暖柔软的小窝旁。一窝小奶猫正在睡觉,涂涂挤在里面,睡得呼呼的。母猫很慈爱地挨个清理,涂涂被一顿舔都没醒。
  老内侍伸手想抚摸涂涂,王修连忙:“算了……算了,我就是看它在不在。涂涂是有点,有点奇怪对吧……”
  老内侍温和:“是有点呀。总是长不大,也不知道哪儿来的。王都事不喜欢它吗?”
  王修恨不得对涂涂磕头,他认定涂涂有神异,八成真的是传说中的镇国神兽,否则怎么它一出现老李就能看见了?他郑重对老内侍道:“我崇敬涂涂还来不及。你要好好照顾它,千万别一跑出去老久都不回来。猫儿房还缺什么,你只管告诉我,宫里没有我就从宫外找,绝对不能亏待了猫咪们,尤其是……涂涂。”
  老内侍很开心:“奴婢代替猫咪们谢谢王都事了。”
  王修连连推辞:“不敢不敢,应当的应当的。”他看着享受喵生的涂涂吞咽一下,他是真打算给涂涂磕一个来着,无奈老内侍总是呆在这儿,打发不走。涂涂吧唧小嘴儿,母猫舔舔涂涂的脸。
  王修退而求其次,对涂涂长长一揖。
  老内侍始终乐呵呵的。
  等王修离开,涂涂打个哈欠睁开眼,老内侍跪在地上,笑眯眯问道:“您去哪儿了啊。是您决定要回来的吗?”
  涂涂奶声奶气喵一声。
  “是吗是吗,您决定的啊。”
  福建研武堂上报曾芝龙奏疏:福建上下一心全力赈灾,抄没官员私产涓滴归公,不敢懈怠。
  秦赫云进研武堂讲四川,摄政王突然来了一句:“秦卿好风采。”
  秦赫云一愣,怎么听着好像摄政王头一次见她?可不是头一次见,摄政王笑一笑,请秦赫云开始。
  四川兵务不容乐观,久未经战事,士兵缺乏操练。四川卫所士兵大多数跟农人毫无区别。依靠蜀王只是权宜之计,想要重振军威,并不容易。
  摄政王长叹,这岂止是四川一地的症结,大晏全国都这样。白敬和陆相晟都不得不使用雷霆手段,秦赫云如果在四川同样开杀戒,不知道研武堂挺不挺得住。
  “四川卫所改革只能延后。”秦赫云叹气,“不能急于一时。”
  先看白巡抚和陆指挥的吧。
  在山东的宗政趁孔有德兵变厘清了一些,毕竟山东是摄政王的老巢,一点都不能乱,只能低调地查卫所。宗政鸢一直都是山东都指挥使,当初被山东总督和建军太监压着的时候尽最大可能练兵,晋升山东总督之后,轻兵营直接名正言顺。轻兵营就是摄政王的爪牙,在平孔有德叛中杀出威名。
  宗政鸢肯定是领了成庙的秘旨。摄政王一直也……没问。
  秦赫云走后,摄政王坐在研武堂深思,猛地一抬头:“王修?”
  王修没在。
  皇帝陛下召王修觐见。他以前不怎么在意王修,这几日突然发现这个人似的,特别喜欢看书的时候让王修伴读。他看书随口问个典故,王修立刻就能解答,更何况王修为人温柔沉静,往那里一站,时间都柔和地慢下来了。
  曾森读书用功,毕竟起步比较晚,还是有些吃力。他爹据说能通泰西诸语和倭国话,官话口音自进京以来进步也神速,除了胡福还是有点不分。曾森继承了他爹的优点,口音改得也快,甚至分开了胡福。
  皇帝陛下把书房搬到武英殿后的南司房,离得近,方便处理政务和宣召大臣。王修在南司房站了几日,实打实的博闻强识和字迹俊逸端方令皇帝陛下满意,于是赐王都事座。南司房赐座的王修算头一人,还是个七品。
  再然后王都事不仅要在武英殿当值,还要到南司房当值,更加忙碌。
  李奉恕拉着脸:“那小兔崽的侍读多了!怎么就非要你去!”
  王修拧他:“怎么说话呢你!什么兔……那什么,那位是大晏的皇帝陛下!”
  李奉恕不吭声了。
  王修接连几日在南司房当值,基本上所有被皇帝陛下宣召近前奏对的大臣都见过他了。何首辅捻着胡子微笑点头,徐阁老装没看见他,六部大员们一进门看见他坐着都一愣。
  王修身负皇命,坐得绷直,搦笔待命。
  倒是有点理解小赵官人刚去研武堂当值是什么心情了,那叫一个尴尬。
  随即打起精神,认真听诸位大臣的奏对,准备认真记录。他写字快而整齐,从小腕悬石砖练就的童子功终于发挥了巨大力量,没辜负他吃的那些苦。
  听了几天,王修心里渐渐明了。皇帝陛下让他听听摄政王不在场时,君臣的奏对。至于他听不听得明白,看他自己的造化。
  王修心中翻腾,抬眼偷瞄御案后面坐着的胖团子,太小了两只脚丫都够不着地。这位是真的成了精了。坊间还传老李是那谁归来,这位……才是谁谁回来了吧……
  等于王修被内阁六部轮番教导,于政务越来越精进。
  王修在南司房一展身手,便有点顾不上研武堂。小赵官人当然也是可以的,毕竟都有真本事。
  李奉恕一日通知王修:“想喝鱼汤。”
  自他眼睛好了,没喝上一顿。
  王修正忙得抬不起头:“我这就吩咐厨房给你备上。”
  李奉恕不轻不重一拍书案:“你熬的。”
  王修没答话。
  半天没动静,王修不得不抬头:“老李你……”
  李奉恕眼神涣散地坐着。
  王修一激灵,李奉恕最新琢磨出来的法子:双眼空洞,沉默不语。提醒王修他刚刚重见光明,他曾经陷入黑暗那么久那么久,差点绝望。
  王修摁在他脸上,往旁边一推:“你少来。”
  李奉恕歪脸蹭他的手:“就一顿嘛。”
  王修不得已命厨房把鱼收拾好了,亲自熬汤去。李奉恕站在小厨房外面,欣赏暮色中融融灶火里纤瘦的身影。
  他就想看看他。
  王修其实知道。
  李奉恕靠着厨房门看王修忙碌,心境安宁下来。
  “研武堂能护住所有人。”
  王修声音温柔:“那当然。摄政王殿下护佑社稷万民。”
  第174章
  王修在南司房得赐座, 突然收到中书省中书科期会请柬。中书科舍人一共二十一人, 分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舍人,内阁诰敕房舍人,制敕房舍人。内阁诰敕房还分东西两房,非学士不可领此职,必得由进士部选。文华殿武英殿两殿舍人要求没这么高, 可不由科考选举, 生儒布衣能书者皆可, 只是终生不得科道迁升。王修是武英殿舍人, 理论上符合两殿舍人“能书者皆可”的要求, 实际上中书省只有他一个举人,其他全是进士,赵盈锐领的就是内个诰敕房舍人,当初推考第一。
  当初王修刚从山东进京, 一个搭理他的都没有。摄政王皇极门检阅轻兵营,王修人缘才好了起来。等到研武堂起, 王修能偶尔有些应酬, 现在王修在南司房得赐座,终于收到了中书省期会的邀请。
  大晏朝中六科每年都有公宴,凑一起饮酒作乐。今年中书省公宴期会原本肯定没王修,现在还是请了。
  王修当然赴宴, 入席之前大家相互行礼, 入席之后互相吹捧。王修一顿酒席下来没吃什么东西,给人吹捧得一肚子气儿。
  等到离席, 飘飘然回家时,王修站在鲁王府吭哧吭哧直乐。
  今儿有人夸他“苏意”。
  现在说起来,天下第一城大概是苏州。苏州文士文采风流是“苏意”,苏州人穿着打扮是“苏样”,苏州人带着口音的官话是“苏音”,多少达官贵人家的千金转着舌头学这种莺声燕语。恭维人,苏意苏样苏音,最是没错。
  王修差点在酒席上仰天大笑,他是什么时候和“苏意”俩字有一文钱关系的。
  监书内酒洛阳花,蜀锦徽墨福建茶,天下第一的事物;江西秀才京师妇人陇右兵,天下第一的人物。大晏这么大,南北方山水气候就是两个地方,东西各地俱有特色。真论起来,只要天下太平,只怕处处都是天下第一。
  ——只要天下太平。
  王修敛了笑意。他叹口气,看府门口停着马车,所以问门子:“谁来了?”
  门子回答:“何首辅。”
  王修扬起眉。何首辅跪武英殿,摄政王压根就没出面,最后是陛下在武英殿一顿勉励,安抚得何首辅老泪纵横。这事表面上一揭,还得是君臣和乐。
  再说何首辅还真没跟鲁王府交恶过,当初第一个往鲁王府送翡翠和翡翠师傅的可不就是何首辅,那会儿满朝文武谁看出鲁王得是个什么材料了。何首辅能三朝屹立,是有真本事的。
  “……所以说,这茶,除了茶叶重要,水也是重要的。大晏地大物博,各处水也不相同。有人说‘江北之水迅疾而浊故其人重而悍,江南之水委迂而冽,故其人缓而巧’,即便是南北,大致划分区别就如此大。”
  李奉恕看着慈眉善目的何首辅,笑了一下:“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南北人差距也是大。”
  何首辅道:“关于这个,当年太祖和刘三吾也是谈论过的。刘三吾认为南北人差异太大,‘南北风俗不同,有可以德化,有可以威制’,太祖却完全不同意。他老人家回答:‘地有南北,民无两心。帝王一视同仁,岂有彼此?汝谓南方风气柔弱,可以德化,北方风气刚劲,可以威制。然君子,小人何地无之!君子怀德,小人畏威,施之各当,乌可拘以成见?’”
  李奉恕微笑:“太祖教诲得对。”
  何首辅遥遥行个揖:“太祖心胸自是无人能比。一些个凡夫俗子动辄讲起南人怎样怎样,北人怎样怎样,岂不可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