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做夫子 第221节

  张文海继续道:“他一走,领我入社的人就过来了,他说已经和社长讲好了,现在社长要见我一见。那社长在亭子里,我刚开始见到他,还以为是谁把自己爹叫来了,看着就显老。领我入社那人说,这位就是柳社长。我原本以为这学社都是年轻人,没想到还有这么老的,不过我很快就想起楚兄说过的话,学到老,活到老嘛。想通之后我就和柳社长问好了,那人还挺好说话的,也没为难我,就是说了一下这入社的规矩和每月要交的会费是多少,每次开社的会费是多少之类的。”
  楚辞也有点惊讶,没想到一社之长竟如此接地气,开口闭口都是谈钱的。
  “聊了好一会之后,人终于到齐了。然后他们就说先做诗,还道此时正值夏日,便以“暑”为题做诗。他说完后,其他人就苦思冥想去了,只我留在原地不动。你们知道我为何不去想吗?”
  张虎灵光一闪,说道:“张公子,因为你想好了对不对?”
  张文海扑哧一笑:“我当时可还没想好,就是觉着奇怪,你说他一不限格律,二不限韵脚,三不限时间,待会评比的时候,可怎么算呢?我想了一会,看其他人都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便也觉着大概他们就是不拘小节吧。然后我就也想了一首。”
  楚辞本来对于张文海做诗的水平还是很认可的,但他回忆了一下昨天看见的那几首诗后,脸色立刻就不好看了,这水平下降得有点快啊!
  “昨天你拿回来的那几首,还有你的诗在里头?”
  张文海忙摆手:“可没有。我拿回来的都是场上评出来说好的诗,我写的诗啊,他们看不上,说写的狗屁不通。”他说完,兀自又笑了起来。
  傅明安不明白他在笑什么,听他说了后就很生气:“他们怎能这般无礼,便是真写的不好,也不应直言。而且张大哥写的诗我也看过,比先生做的还好些呢!”
  他说完,立刻用手捂住了嘴巴,眼睛湿漉漉的,怯怯地看向楚辞。楚辞摸摸他的头,说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你家先生我于做诗上无甚天分,文海写的确实要比我好一些。我也不怕别人说,因为这本来就是事实。”
  傅明安放下心来,暗自下定决心,以后也要做一个像他家先生这般坦荡的人。
  张文海一会被两个人夸了,心里高兴的不行,被人说狗屁不通的怒气也消失不见了。
  “那天一直到中午,柳社长才招呼我等去将自己想出来的诗誊写下来,就这还有人说自己还未想好的。我当时就惊了,两三个时辰都想不出一首诗,那他县试到底是怎么考的?后来我才知道,人家压根就没考上县试……”张文海撇撇嘴,他之前以为学社里都是饱学之士,谁知道那里除了几个秀才外,其余都是些童生,还是些喜欢不懂装懂的。
  这一点,在下午的清谈中体现尤为深刻。一个个高谈阔论的,仿佛天下大事尽在他们掌握之中,可张文海却发现,他们的见识无比浅薄,不要说和普通学子比,就是和还未入试的明安小子比,都要差上许多。他被荼毒了一下午,一句话就没有说。最可恨的是,临走前他还听见柳社长对那个领他进来的人说了一句,这个新来的除了有点钱之外简直一无是处。他心累不已,就连争辩都懒得了,只想早点回家睡觉。
  听完张文海的悲惨遭遇后,屋里的人都笑了起来。楚辞笑完之后,心里却有了想法。
  ……
  到前衙点卯后,楚辞命人去敲钟,准备将大家召集起来,开个会。
  听到钟声的官员动作迅速的来到会议室,一个个的都先抢后面的位置坐下,生怕待会被楚辞点起来批评。在门外的楚辞看见里头一团乱,就咳了两声,而后里头立刻静了下来,老老实实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坐好。
  “各位来的正好。上次让大家去各地县学调研的事大家已经都完成了。你们递上来的东西我也都看了,写的很是详细,出现的某些问题也做了分析,这点很不错。”楚辞先对他们的工作提出了褒奖,然而已经习惯楚辞作风的众人却不敢放松,因为他们知道,红枣之后就是大棒了。
  果然,楚辞又开口了:“不过大家也明白,光是做到这些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从大家递交上来的东西可以看出,我们漳州府出众学子数目并不多。但这并不是说明学子们学习不刻苦,而是供他们学习讨论的机会还是少了。有些东西在课堂之上能够学到,可是有些东西却不能。”
  底下的人此时议论纷纷,不知道楚辞又想说什么了。不在课堂之内,难不成要他们去外边吗?
  “大家也都是经历过乡试的了,自然清楚乡试时的考题和县试不同,里面除了四书五经之外,更多的还是有关于时事的。若是乡试时还像以往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话,恐怕根本考不上。”楚辞说的话虽有些刺耳但却是事实。他们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到后面才认识到一点的。如果他们能早点明白这个道理,恐怕中举的时间都会缩短一些。
  “那依大人之见呢?”
  “楚某记得,当年在西江省县学求学之时,县学附近开了一家茶馆,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说书先生过来讲大魏最近发生的比较重要的事情。我们这些学子平日出不去,但是都会花钱买上一份抄录下来的内容,之后与学社友人互相讨论,交流想法。正因为这样,楚某才不至于做个睁眼的瞎子。旁的不说,单说最近省城传来的消息,除了官府之中,还有哪些人关注了?这本是朝廷大事,然而我们本地的学子却也一问三不知,这说得过去吗?”
  楚辞提出的问题非常现实,他也是在张文海入假社这件事上得到的提醒。这些人能够成立学社,其实是一件好事,但是他们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只是夜郎自大罢了。而大部分有能力考上秀才举人的学子都在书院里读书,除了朔望日外,他们根本不可能出来参加什么学社。这就导致了,坐在一起交流的都是似懂非懂的,能听懂的又没机会坐一起交流。
  王明想了想,说道:“那依提学大人您的意思,是要他们在学堂内起个社,平日里多讨论一些国家大事?”
  “这也无不可。但无人监督引领,恐怕会流于形式。”这是楚辞担心的问题,当初他们袁山学社是因为陈子方有经验才能组织好,不像其他人起的社,只谈一些附庸风雅的东西,反倒让一些学子无心学习了。
  “那,每个学社都派一名夫子镇着,这样一来,就不怕他们胡乱行事了。”有人提议道。
  楚辞又摇头了:“学社都是下学之时开展的,凭什么让人家夫子下学之后还围着学生打转?若本官让齐大人你每日下衙之后留下来办差,你可愿意?”
  可不能因为自己是上级部门就随意给下级部门增加难听,有一句说得好,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你给夫子额外增加工作,人家万一情绪不好无心教学了怎么办?到最后被害的还是学子,反倒与初衷相违背了。
  “那怎么办呢?”坐在下首的官员们一个个愁眉苦脸,似乎都在很认真地想办法。其实大部分人根本不在意这些学子能不能学到东西,横竖他们漳州府学子乡试也没考好过,他们不认为只是结个学社就能让他们上进了。
  但这其中也有小部分人是在认真想办法的,他们觉得能拥有像楚辞这样勤于公务,用心良苦的上司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过了一会之后,周青说话了:“提学大人,下官这些天了解了一下漳州府各家学堂的习惯,他们一般都是上午读书背书,下午讲解其意的。讲完之后就做课业直到散学。我们可不可以这样,就把这些要探讨的东西放到课堂之上来处理。这样既不用耽误夫子们的时间,学子们讨论之时也有人引领了。”
  楚辞用赞许的眼神看了一眼周青,然后道:“周大人的想法非常不错,这样两方面都能兼顾了。望其他大人也能像周大人一样,遇到问题努力思考,才能有解决之法。那么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还有下一个。那就是相对于学子来说,夫子们的阅历是要更多一些,可是对于一些涉及朝政的事来说,他们的消息并不畅通。这样一来,课堂上说的全都是皮毛,对学子又有何益?”
  刚刚周青得到夸奖的事情激励了大家,在楚辞提完问题后不久,就有人说了办法。可是一连几个办法都被楚辞否决了,这下就没人再说了。
  楚辞有些无奈,正想自己提想法,就见下方有一只手举了起来,这举手之人似乎不太自信,举了一下又放下了。
  楚辞看清人后,就说了:“江大人,本官适才见你举手又放下了,可是有什么高见?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听听,说错了也无妨。”
  江大人上次被楚辞施了刑,这导致他一见楚辞就有些尴尬,如今因为没有控制住自己而被当场点名了,他都恨不得打自己一下。
  可是打归打,上司叫起,哪有不回之理,于是他站起来说道:“回提学大人,这高见谈不上,下官也只是胡乱想了一个,又恐上不得台面,叫大家见笑了。”
  “但说无妨。”
  “那下官就说了。适才大人提出消息来源的问题,下官就想起了,要说关于朝廷大事,哪里的消息最灵通,当属各地衙门了。每当朝廷上下有大事发生,他们都会立刻飞鸽传书将消息传至各地府衙,而且府衙里每隔几日都会有朝廷邸报下发,一应事务都在其中。咱们能不能将其借来抄录,然后下发至各间学堂,让他们看看?”
  江大人的小舅子在知府衙门当差,他是有权限接触到这些东西的人,所以江大人的消息每次都比别人更加灵通些。
  楚辞听他说完,心中赞叹不已,果然啊,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只要稍微给点压力,就能产生很多新奇的想法。这不,教育报的雏形就出来了!
  第340章 版面设计
  因为江大人已经提出了构想, 楚辞再夸奖了他几句后,就顺着他的思路往下说了。
  “适才江大人说到了朝廷邸报,若是以这种形式将天下大事告知学子们固然不错, 可是, 邸报乃是公文,除了一些大事小情之外,还有朝廷传达下来的政务。其中有一些不太适合给学子们看的东西,若直接抄录下来, 恐怕不太妥当。”
  邸报这东西就属于朝廷内部报纸,里面除了记载近期发生的大事外, 还会有皇上新颁布的政令, 朝堂上大臣们提出的意见等等,可以说这里面涉及到的都是权力中心的那些人。这些话,是不能给学子们看的。
  其他大人们也点点头, 这事一个不慎就会被人抓住把柄, 告他们一个泄露朝廷机密之罪,实在犯不着为了学子们干出这种有碍官途之事。
  可他们也知道,看楚大人的样子,并不是想要让他们否决掉这个提议, 而是想让他们发表一下建议, 提出解决的办法。于是, 有人就说了:“提学大人,这里面虽有朝廷公文在内,但我们也不必太过于紧张, 每次抄录时只需将不可泄露的内容剔除出去就可以了。”
  又有人说:“吴大人说的对,我们在抄录时多抄一些朝政内外的大事即可,特别还应多加一些咱们南闽省本地的事情。”
  这些大人一个个的脑子突然都机灵了很多似的, 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可行的建议。楚辞听了,一边动笔狂记,一边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吹起彩虹屁来,是一套又一套,直把这些人捧到天上去了。他们却半点不觉得楚辞是在刻意讨好,内心只觉得,这位提学大人什么都好,就连说话都比旁人中听得多了。
  等大家的意见全部发表完毕之后,楚辞道:“大家想说的我这边都记上了。现在大家先去忙自己的事,等下午我将内容整理好之后,再来商讨一下如何施行下去。各位大人回去之后也可以再想一想,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了,今天的会议比较多,等晚上就由楚某做东,犒劳一下大家。”
  楚辞又准备请人吃饭了,他从前在国子监时,就喜欢请博士助教们吃饭。国人的感情是在饭桌上培养出来的,再没一个场合能比饭桌更适合交流了。
  底下坐着的大人们不论心里是怎么想的,反正他们面上都是开开心心的,上司要请吃饭,谁还敢不去?
  等这些人慢慢离开之后,楚辞叫住了周青,让他留下来协助自己一同整理。周青自然答应了。
  楚辞把他叫到身边的位置坐下,然后把自己记得笔记往中间推。周青就看见这用针线订好的本子上,用炭笔写满了细小的字。这里有些字他认识,但有些字却是似曾相识,好像认得,又好像比他认识得字少上一些笔画。
  “楚大人,这些字?”周青和楚辞相处了这么久,自然知道他们提学大人是个爽快的,便也没有拐弯抹角,直接就提出疑问。
  楚辞一看,坏事了。繁体字的笔画太多,他在用炭笔速记笔记之时,总习惯用简体字来代替。以前他也没给人看过这东西,所以今天写的时候也没有太在意了。
  “这些字啊,我叫它们简体字。记笔记时速度要快,有些字笔画太多来不及写上,便用一些简单的笔画代替它们,自己能看懂就成了。”楚辞装作淡定的样子解释道。
  周青一琢磨,确实也是。他们往日并没有什么记笔记的习惯,自楚提学来了后,便也把这个规矩定了下去。他们有些人不太习惯用炭条,就还用毛笔记,每次速度一快人就乱了,笔记也记得乱七八糟,不像楚辞这份一样美观。他记了会议的议题,所用的时间,而且他除了把会议的重要发言记录下来,还在前面标注了是谁说的这句话。这份笔记看起来一目了然,简直不要让人太舒服。
  “等会我把这上面的内容念一遍,你就负责将它誊录在另一张纸上面。可能有些内容会有所改动,没问题吧?”楚辞不知道他脑补了什么,反正能配合就行了。
  周青连忙点头,表示自己能够胜任。于是接下来的时间,楚辞就一点一点将内容说给他听。有时还会在后面补上一大段话用来解释。周青越听越惊讶,他有时候手头动作难免停一下,楚辞看见后并没有责备他,而是贴心地放慢了速度。
  周青惊讶的原因在于,他之前以为这次会议是楚大人临时想出来的,因为心里没有思绪,这才让他们畅所欲言。这会儿听了他有条有理的讲解之后,周青发现,其实人家早已成竹在胸,甚至有了更好的想法,只不过是想让他们也参与其中,才特意提问的。
  这样一想,他开始打心眼儿里佩服楚辞了。怪不得他年轻轻轻,就能得皇上信任,来担此重任。
  楚辞不知道自己这么快就让一个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只是看着周青的表情越来越严肃,还以为是自己报的速度太快了,不得已一次次地放慢了语速,心里累极了。
  到了下午,楚辞趁着大家还没来,又铺了一张宣纸,在上面涂涂画画起来。
  进来的人见他在作画,都是先一愣,然后脚步放轻走到位置上,生怕打扰了他们提学大人的雅兴。
  等到人齐了,楚辞的画也画好了。他将那画搁置在一旁,开始主持会议。
  上午的是发言会,下午的就是楚辞一个人的主场了。
  他说:“首先,根据大家上午的发言,我决定了,在我们所管辖的范围内,也制定一份邸报。只不过我们不能叫这个名,所以我想了几个新的名字,分别是教育报,学习报和新闻报,大家更认同哪一个名字,现在举手表决。”
  底下的大人议论纷纷,有认为教育报好的,因为孟子他老人家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在他们眼里,教育就是培养英才,刚好符合他们最初的目的,叫教育报再妥帖不过了。
  而有些人则认为学习报更加亲民,这样别人一听就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极少数人觉得新闻报很有新意。
  一番表决下来,教育报以两票的优势取得了胜利了,于是他们提学司的第一份报纸,便以此命名了。
  “好,现在我来说说咱们教育报上需要哪些内容。根据大家的意思,我制定了几个版块。第一个就是时政要闻,顾名思义,里面就是记录朝廷上下发生的大事和最新发布出来的政令的。由于这部分的内容有些需要避讳,所以在报纸出来之前,需要专人审核通过才能印刷。这部分的内容就先由我来做,待大家熟悉流程之后,再交给你们。”
  这一点很合理,而且这东西刚出来,他们也怕一个不好犯了忌讳,还是先由提学大人去试探一下为好。
  楚辞点点头,接着说道:“接下来第二个是例文赏析。这里面的内容,就刊登我朝历代科举中流传下来的好文章,上面附录作者以及他们的考试的名次和担任的官职。文章就先从南闽省收录的例文开始登记,但要注意一点,就是在官场上作奸犯科者的文章不可刊登在上,这一点也需要专人审核。这一方面就交由周大人负责,可否?”
  周青受宠若惊,当即站起来表示自己一定会做好。
  楚辞勉励了他一番,然后又道:“第三个版块叫做评文点阅,这一部分的内容需从学子入手,让他们写好之后自行投稿,而后由他们的师长整理好,推一篇最优的上交到山长处,山长又在里面选一篇最优的交到分巡道员手上,每个县整理好的交上来,由本官和众位大人亲自亲自批阅点评,再将原文和批注一同刊登在上。这一块内容多一点,版面也会大一点。”
  底下有人忍不住叫了句好,此举一公布,将大大激发学子们的积极性,若是他们读书时也有这个,恐怕会为了竞争上报绞尽脑汁地写文章。
  “第四个版块,就叫案例分析。学子们读书是为当官,当官就要懂得破案,咱们要搜集在大魏朝发生的经典案例,将里头的姓名地点一并以化名处置,再将案情铺设其中,点出办案之人的手段和所用到的律法条例,让他们在学习办案手段的同时,也能更加熟悉我朝的律法。在案例分析之后,还要出一道题,上面写上一人所犯之罪,让学子们猜测着量刑。然后下一期再公布上一期正确的量刑方式。在座的大人里,有没有特别熟悉我朝律法的?”
  楚辞问完,就有一位官员举起了手,表示自己还行。楚辞道:“好,那这方面的事就先交由赵大人你负责了。”
  其实楚辞是想多弄一些版面的,可是考虑到现在的印刷问题,这报纸最好还是别弄那么大那么复杂,他准备就弄个普通四开的报纸,也就是a2纸大小的。他将自己刚刚画好的东西拿出来,展示给众人看。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楚辞刚刚不是在画画,而是在设计报纸的版面。这样乍一看上去,确实挺像那么回事的,教育报三个大字写在上面特别的醒目。
  “说完了版面设计,咱们再来说一说别的。这报纸我准备一月出两刊,分别在每月初二和每月十六发行。这样学子们朔望休假回来后,就能得到最新的消息了。各位大人觉得呢?”
  “提学大人,下官决定,这是不是有点紧了?这四个版面的内容编排就要花去大半时间,而后印刷排版又要花时间上去,半月一期,能按时出来吗?”王明做的事和这个有关,所以他对于印刷过程所占用的时间产生了怀疑,按照提学大人说的,恐怕会让时间很紧,他们恐怕无法再做别的事了。
  楚辞听后,点了点头,他一眼望去,提学司来开会的大概有二十多人,除此之外还有几个编外人员,加起来一共不超过三十个。按原来的工作内容来说,这些人干活绰绰有余,甚至还能忙里偷闲,聊聊八卦什么的。
  但如果他们多了出版的任务之后,还要再处理原来的事情,这就紧张多了。看来务必再招一些人过来,专门负责校对排版印刷等事宜了。按照他们要出的报纸份数来看,恐怕至少得再招五个人。
  想好之后,楚辞说道:“刚刚王大人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思考,不过这也好解决。我们只需再招几个人进来专门负责此事即可。招进来的人需要识字,口风紧,手脚又利落的,一应待遇比照着那些人来。这招人的事,不如就由王大人你负责吧?”
  王明心中暗喜,这招人一事可操作性大人。进衙门办差,是大部分人都梦寐以求的日子,现在这个机会就摆在他们面前,他们能不动心吗?
  楚辞见他答应得痛快,便也笑了笑。这事无论谁去做都能得些好处,所以谁干都一样。他不用管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只需要王明给他找到合适的人手就可以了。身为上司,偶尔放点权下去,也能大大激励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软件方面没问题,硬件方面问题也不大。关于印刷设备,他们提学司本就有一套活字模板。只是一张报纸上要印的部分比较多,楚辞希望一张一下就印出来,而不是印好一部分再晒干印另外一部分。所以他让管理财政的周大人支银子再去买几套活字模板过来。
  管理财政的一般都是会叫苦的,这周大人一被点到,马上就想诉诉苦,说些什么没钱的话,推搪一下后再接下,让上司记住他的功劳。可他到了嘴边的话在接触到楚辞似笑非笑的眼神后,便麻溜地吞了回去。这个霉头还是别去触得好啊!
  开完会后,趁着各位大人回家换官服的时间,楚辞瘫在椅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事做的时候是比较快乐的,特别是这件事还挺有挑战性的时候。可是累却一样还是有些累的。
  下属只需要出谋划策,他却要统筹全局,还要全面部署下去,楚辞觉得他今天的脑力劳动量堪比打了一战,现在只想回去好好睡一觉。
  可是他之前已经承诺了晚上的大餐了,要是出尔反尔的话,难免惹人诟病。官场上就是如此,一件小事在这个地方,都会被放到无限大。有时候你遭了祸,可能仅仅只是失言说错了一句话或者某个动作让人不悦了。
  楚辞觉得,这样活着很累。可是世上之人做哪件事又不累呢?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再累也必须要克服。
  他拍了拍自己的脸,然后坐起灌了一杯冷茶下肚醒神。当他再站起来的时候,又是那个精神奕奕,光彩照人的楚提学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