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时机

  失踪容易,无非是从原本的居住地离开了。
  出境却不容易。
  在朝廷诏令下达之后,河北道边境全线动起来了。反正北辽那边在雄州也有陈兵的事,边境全线动起来也说得过去。
  因为此事,整个河北道二十四州进出城门也增加了城门监,并暂时关闭了国朝与北辽所有往来关卡。
  所谓的边境动起来,也只限于在关卡增派兵力,在所有的边寨边城开展清查。
  河北道与北辽的边境线太长了,为避免引起北辽的抗议,国朝在河北道的驻军并不多,并不足以把整个边境线全部防御起来。
  这样的情况朝廷知道。
  当第二日清查结果奏报抵达汴梁时,同时还有近二十州请求朝廷派兵增援的奏报……
  增派援兵······这个朝堂都忽略了,在使臣回来之前,或者说北辽没有先行挑起战事之前,朝廷没有重兵边境的意思。
  不会因为这点事,就改变朝廷的整体布局。
  不过,河北道也真够乱的。
  二十四州的作坊,这时候已经全部停下了,所有的工匠都作为州府衙役的补充,开始承担搜索逃民的事。
  “有点过了!”
  “这样闹下去,今年河北道的税入会大幅下降的。”
  “看来得朝廷拿章程了。”
  “怎样拿?这些逃民差不多是河北道雇工的三成,就是不足三成也有两成之强。更何况,很有可能各个工种的人员都有,否则河北道也不会这般行为。”
  “河北道的产品主要是与北辽易货,关闭关卡,暂停榷场,有产品也销路不畅······”
  “静观事态发展吧。”
  “不能任由发展。本来北辽在边境陈兵就已经让市井议论纷纷了,再这样下去,必将导致河北道人心惶惶。”
  自从可以确定北辽不可能发生战事,内阁的观点就转变了。稳定和生产便成了主要问题。
  河北道的州府和作坊主也是真急了,几乎把整个河北道提前进入了战事状态。很乱。
  “官家,河北道的问题已经到了非非解决不可的程度了······”
  难得阁老院有觐见的情况,文彦博见着官家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样。
  “文参事以为该当如何?”
  阁老院就是参事,说白了就是为朝廷决断提供参考性意见,像这样直面官家,让内阁的诸位都很不舒服。
  章惇的一声文参事,就带着不满。
  “老臣见河北道已经请奏增兵河北道。朝廷可有动议?”
  “文参事也曾主枢密院,内阁主导兵事。以文参事针对目前的情况,换位思考,文参事是否会允许朝廷调兵北上?”
  “北辽陈兵边境,国朝同时也调兵北上······若是朝廷有开战意愿,这般操作都也无所谓,国朝并不惧北辽。可朝廷的诸多部署,文参事也是知道的,这时候调兵北上,是否有点小题大做?”
  “进一步讲,引起战事是一方面,若最终不了了之,如此兴师动众的调兵遣将,除了劳民伤财,可有其他任何益处?徒增河北一道百姓的紧张气氛而已。”
  当着官家的面,章惇的话很直白。也是,有内阁在呢,这样对朝事指手画脚,那个内阁也不痛快。
  “朝廷诸事,不应处处将利益置前,应该考虑百姓利益,考虑河北道的稳定。官家曾有言,军伍的作用就是保家卫国,维护百姓安危的。”
  “如今河北道产业工坊混乱,百姓人心惶惶。朝廷增兵必将能稳定人心,引导各产业恢复生产······”
  要说辩才,上一届内阁绝对是无敌的······都是从那种吵嚷的朝堂过来的臣工,谁在辩论上没两把刷子?
  “玉汝,截止今日,河北道奏报逃民多少?”
  再辩下去,无非是旁征博引。赵曦是真头疼这样的场面。可赵曦又不想剥内阁或者是阁老院参事的面子。
  还是老规矩,拿数据说话,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吵吵嚷嚷的没任何作用。
  “回官家,前两日已然平稳,至今逃民失踪的奏报四千一百名,这几日新增几近没有。”
  就是在北辽陈兵边境后的一两天,是南逃工匠失踪的高峰。倒也是符合常理。
  “吉甫,按照河北道工坊的雇工总数,逃民能占据多大比例?”
  “回官家,不足三成。”
  有些事赵曦心里是有底的,需要借臣工之口把问题说清楚。
  “三成?子容,对于工坊一事,国朝唯子容最为通晓。朕想知道,三成的工匠是否影响生产?”
  “官家,大匠在工坊中起决定作用。工坊城在扑卖工艺时,是连带着为各州府工坊提供大匠培训的。以工坊城的规定,非国朝原籍,不得进入工坊城。所以,臣以为,河北道应该不影响开工。”
  话说到这地步,王安石早就憋着的情绪也来了,见苏颂话音刚落,根本就不等赵曦继续引导话题,直接开口说:“官家,河北道工坊主的诸多作为,并不是逃民影响开工,而是因为边境关闭而导致开工无用。”
  “工坊主遣作坊工匠参与追捕逃民,老臣以为倒是打草惊蛇,让逃民无处遁形的为目的。此事无须军伍参与也能达到目的。”
  再善辩,文彦博也是面对整个新内阁。都岁数大了,司马光对这样的事本来就不热衷,富弼身体欠佳,韩琦也告病,只有他文彦博一人······
  “文参事,此事大体就是如此,朕也以为如此。想来只要边境恢复之日,便是河北道开工之日。”
  “增兵之事暂时不说,有一件事文参事可以一起听听······”
  “前期朝廷已经在推动商业法令事宜,因为雄州事件搁置了,朕以为,这时候反倒是更应该颁布商业法令。”
  “规范工匠行为,保护工艺技能,也能对像雄州陆家大匠这样的事件,有所惩戒。”
  有所惩戒,事实上真不是有所惩戒,内阁议定的法令,针对这类逃民,甚至国朝户籍的大匠限制相当严苛。按照法令,诸如陆家大匠这类情况,不是远窜流放,而是在二十年大狱遇赦不赦和降籍为奴,为原主无偿服务二十年之间选择。
  从雄州陆家大匠,到朝廷有意出台法令的议动,再到整个河北道的乱局,估计现在朝堂乃至整个国朝没人会再反对颁布法令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