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又一个惊人之举

  沟通一定要在正式讨论之前。这是赵曦推行各项新法和措施的基本原则,有点像后世的统一思想。
  人都希望得到重视,因为没有谁觉得自己是蠢才。赵曦提前把准备推行的措施摆出来,就给了朝臣们一种被重视的感觉。
  更为关键的一点,赵曦不认为他比朝臣们更了解国朝的现状。
  赵曦也不算是纯粹成长与深宫的帝王,可相比满朝堂的这些精英,他不以为自己比人家就强。他强的只是多了千年的见识。
  同样,他也没有武断的以为后世的制度就适合当下的社会。
  后世的制度先进,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历史有它必然的发展趋势,死搬硬套将后世的制度挪过来,未必真适应如今的社会。
  符合国情,这是在赵曦心底根深蒂固的观念。所以,他才用这种集权和民主混杂的方式来推行各项政策。
  当然,这里面最为核心的是利益。
  还好,这个时代算是到目前为止,最为开明的时代,也是商人地位被公平对待的时代。
  这样的环境,让赵曦在用利益收买人心上有了用武之地。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这个道理赵曦深以为然。
  用进三十年的时间,先把利益大把的撒出去,让整个社会的价值观有所改变,让整个社会的关注点随他去引导,然后再迂回的去改变因为关注点的原因而导致的弊端。
  比如现在,士大夫阶层,已经很少把重心放在土地上了。比如现在,文武的界限真的开始淡化了。比如现在的世家,也越来越对大宋有认同感了…~
  不管怎么说,赵曦自认为现在的国朝,应该算是走上正轨了。
  …~
  内阁第一次议事,首先要拟定朝会参政的章程,拟定议政议事的模式和流程,拟定内阁的日常政务通气和交流制。
  还有就是拟定在第一次大朝会上,朝廷要公布的一些新法新规。
  “役兵法该推行了。”
  虽然役兵法已经不再是他所倡议的举兵法,但在王安石看来,官家的役兵法来源他的举兵法。
  所以,在基本确定那些大事后,他就随口提了提,也有借这次内阁议事定下来,并在第一次大朝会上昭告天下的意思。
  按照现行的三级决策制,王安石发现,以后国朝推动各项新措施时,应该少很多擎肘。
  早前的朝廷,推行什么新法,即便是官家同意,臣工也会嚷嚷个没完,并且还可以阳奉阴违的抵制。
  更别提拉帮结派的搅乱朝政了。
  而现在的体制,只要是内阁超过半数以上的内阁成员同意,就可以形成诏令,请官家圣旨发布,并要求朝臣执行。
  而监察衙门会监察地方州府郡县的进度,吏部考功司就自然列入考评内容。
  不管是议政,还是参政,若是对新法不赞同,也只能是根据新法实行的效果,通过朝廷规定的渠道反应。
  当然,新法的效果,将与首先倡议的内阁相关。
  这让王安石从新法团队离散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了。
  王安石并没有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的想法,他之所以拉拢一些新人,目的还是为能推动自己的想法,并改变国朝的现状。
  “介甫所言极是。国朝军伍已经三年多没有更戎了,这不是好现象。虽然将帅两年一动,可官家的新军管理体制,更倾向于将权利下放到校尉一级。”
  “役兵法的尽快推动,可以很快的补充兵员,同时将现在新军中有能力的打散、擢升,完善国朝军备布局。”
  韩琦从来没放松过对武将的警惕。
  这样的话说出来,虽然有理有据,可其中的话外之音,很明显是在担心军伍的情况。
  尽管他很敬佩官家在收拢军心上的能力,毕竟没真的在讲武堂待过。
  能放手让武将管军事,这也是因为有文佐官的设置,以及新式军备对朝廷的依赖决定的。要想让他信任武将…~除非能把前朝到本朝之间那几十上百年的历史改写。
  “官家,既然是内阁议事,不如将官制改革之前,官家提出的几件事一并商讨一下。”
  “朝廷拿出章程后,也好在第一次大朝会事公布。”
  富弼也感觉到了这种机制的效率很高。
  既然王介甫和韩琦提出来了,不如也尝试一下内阁议事机制。
  事不多。一个是役兵法,一个是编户和开放万民流动,一个是对国朝的驿站改制。
  “官家,役兵法臣有疑问……”
  张方平焕发了仕途第二春,议事一直很积极。
  “第一问题,既然朝廷规定凡适龄壮丁均有义务服国朝兵役,为何招兵要实行自愿制?为何不参照原来的民役制度,实行强制性服兵役?自愿服兵役,能否为国朝招收够需要的兵员数。”
  “第二个问题,将役兵制作为地方州府郡县官员的考评内容,是否会导致强行摊牌?还有就是,士子服兵役将根据什么标准来定官阶?”
  张方平确实是用心思考了。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虽然赵曦说明过,还真不担心。
  “安道,第一个问题应该不是问题。首先服兵役减免缴税。农户免两税,商户减商税,这本身就是个诱惑。”
  “第二,现在国朝新军的待遇,对于多数子民而言,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还有,服役期满后,朝廷根据军卒的表现,将酌情由国营寺安排到相应的工坊做工,这更是一个吸引力。还有在军伍擢升的机会。”
  “至于士子服兵役,我的初步意见是,首先范讲武堂接受培训,根据其在讲武堂表现出来的能力,酌情安排在军伍中是文职还是武职。”
  “意见将由讲武堂出具!另外,应该是最为关键的一点,朕最终的设想是:未来的文佐官,将直接从军伍中提拔,而不再从文臣中调任。士子服兵役,最终的着点在文佐官上……”
  就知道官家的想法不会那么简单。
  当赵曦把意图说明白后,就是内阁成员,都忍不住考虑自家的子侄有没有这样的苗子。
  一路的文佐官入议政,府一级驻军的文佐官最差也是参政,这对于士子而言,甚至比考举还要有吸引力。
  这又是一个惊人之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