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节

  这时候不光是赵梁,连他也听呆了。
  现在的这套方案,跟他上次拿走的那个,完全不可同一日而语。
  上次那个,只是一个简单的框架,更多的体现的是国公府改建的整体思路。而现在这个,更细致、更全面、更实际,是一份实打实的,拿到就可以用的改建方案!
  骆恒抬起头来,看向房间里各个人。
  之前打过不短一段时间的交道,他几乎清楚地知道了这里每一个人的身份。
  这里的人里,有京师大学天工社团的学生,有计算机社团的学生,有平天机械的设计师……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年龄与身份,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各自不同,管理协调起来相当困难。
  而现在,这些人的脸上却挂着同样的表情。兴奋的、专注的、疲倦的、放松中仍然带着一丝紧绷的……
  骆恒之前从来没有这么清晰地感受到过,这些人,都是一个整体,一个被苏进连接着的,向着同样一个目标前进的整体!
  一星期接连不断的工作下来,他们都已经很疲倦了。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重重的黑眼圈,眼睛里有些血丝,屏幕青白的光芒照在他们脸上,显得他人的脸色也有些苍白。
  而尽管如此,他们的眼神依旧专注,他们紧盯着屏幕,不时转头,小声交流几句。交流时,他们的语言简洁,手势果断有力,俨然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这样的改变,不过是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完成的。骆恒知道是什么带来了这样的转变——是清晰的目标,是正确的路线,是坚决有力的前进动力!
  他深深吸了口气,目光重新投注在面前的投影上。
  苏进还在给赵梁讲解。 赵梁脸上还残留着少许惊讶,明显比之前更认真了。
  他不时点着头,偶尔还会提高声音,问几个问题,苏进耐心地一一给予解答。
  从这些问答中,骆恒听出来了,之前他离开时,正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譬如,平天机械的设计师到这里来,是在为一些新设计出来的设备收集数据资料。就这么短短几天功夫,设备的样机已经被带到了现场,尝试着投入使用——赵梁看到的柱子上的伤痕,就是探伤x光机和立体扫描仪组合使用的成果。
  这种使用是双方面的,一方面, 它为具体改建方案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里,样机收集到了更多的数据,不断进行调试,可以说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骆恒的目光投向另一边,那里站着一个中年人,他知道那是平天机械的总设计师,名叫徐启明的。现在,徐启明正站在离苏进不远的地方,跟手下两个工程师说话。
  他手上拿着两卷图纸,一边说,一边不时看向苏进。
  骆恒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表情。显然,他又有了新的收获,正准备跟苏进讨论,投入实施。
  而另一方面,这个3d投影本身就已经充分说明了,京师大学计算机社团的学生们现在到达了什么样的水平。
  同时,苏进的示范充分展示,这个投影不仅仅只是一个立体化展示品。它另外还加载了大量数据,可调整、可还原。
  这样一来,所有的施工过程可以先在这里模拟出来,再复制进实际工程中。
  这样做,能很大程度上预见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前模拟出解决办法。有了这个,承恩公府的改建工作势必会推进得更顺畅。
  这种做法,骆恒以前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所有人都在忙忙碌碌,所有人都在不断有新的收获。这种感觉……真是好极了!
  骆恒打量过这里的每一个人,嘴角一翘,微微笑了起来。他表情里的疏懒完全消失,眼神也变得专注起来了。
  他喜欢这种氛围,他也愿意为此做更多的事情!
  …………
  赵梁带着施工队到达,跟苏进进行沟通之后,很快投入了工作中。
  苏进跟他一番交流,发现了他跟董春最大的不同之处,也明白了为什么他明明比董春年轻十来岁,却能领先一步,担任文安组“首席”工长的职位。
  在传统建筑施工方面,赵梁的想法比董春先进多了。
  他丝毫不排斥使用现代机械与现代设备,甚至还会主动去询问与学习一些相关问题。甚至,他本身的管理思路,都是相当先进的。
  他要求施工队的工人规范化操作,强调安全,强调事前准备与流程的正确性。
  而他施工队的这些工人,却又是跟董春那个有些类似,个个都有一套自己的拿手绝活。现代化管理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让这支队伍先天就拥有了跟别人不同的水准。
  赵梁他们对新东西接受得非常快,没一会儿,他就又叫来了三个老工人,分别是施工队下面小组的组长。他开门见山地道:“小苏,以后我们就听你的,你说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他从一开始态度就很和气,但这时候,似乎又有了更多的不同。
  骆恒感觉到了这种变化,很明显这是因为赵梁对苏进认同与看重的程度加深了。先前他可能还有点应付差事的心态,而现在,他已经打算全力配合了。
  承恩公府这样的大型古建筑,要修复起来非常复杂。
  苏进一开始就打定了“修旧如旧”的主意,想要尽可能地保留这幢建筑原有的风貌。那其中很关键的一项,就是材料。
  当年国公府改建的时候,是按照后邸的标准。所以,里面有一些材料、制式都是按皇后的标准来的。譬如紫檀木,在清朝后期普通人家不能使用,但皇家显然不在限制的范围内。
  而在那时候,紫檀木就因为砍伐过甚,非常稀有了。类似这种地方的修复,想要找到同样的材料,不是件容易事。
  但在另一些地方,这样的事情还可以做到的。
  木料也好,石材也好,生漆也好,理想的古建筑修复,这些地方都要尽可能地还原,使用同种材料。
  所以,古建筑修复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准备材料。
  这些工作苏进在施工队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事实上,对于清朝末年这种规格的宅邸,苏进还是很熟的,里面会用到什么材料,他一早就有预计,也知道应该从什么地方得到。
  但是一方面为了保密,另一方面也为了锻炼团队,苏进没有直接把结果拿出来,而是带着学生们利用平天机械的设备,进行勘查。同时,还引导他们去图书馆翻查资料,寻找这些材料的来历——这些工作,本来就是文物修复师应该做的。
  骆恒带来的不止是一支施工队,还有国家调配过来的资金以及一些相关的许可证。
  苏进把材料单交给他,骆恒立刻着手去办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