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第914节

  如果秦王不就藩,那他时时刻刻就在威胁太子的地位,如此一来,朝堂当中就会有人害怕,就会有人想尽办法去针对秦王。
  从而也会连累太子。
  除非自己真的想立秦王为储君,不然的话,让秦王去就藩,是一件好事,对朝堂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朕问你。”
  “你就给朕回答。”
  永盛大帝目光凶狠,他懒得听这些,他只要知道,这件事情,是不是他们的计划。
  其他不管。
  “陛下。”
  “欠下的,总要还。”
  李善开口,语气平静。
  “来人。”
  “将李善拖去菜市口,满门抄斩!”
  永盛大帝直接起身离开。
  既然李善不说,他就送李善上路,也算是了断恩情。
  他不欠李善的。
  从来不欠。
  他做到了一位君王该做的一切。
  “陛下。”
  “有怎样的父亲,就会有怎样的儿子,这江山想要坐稳,就必须要是孤家寡人。”
  李善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这句话可谓是大逆不道。
  但那又如何?
  李善是一个将死之人。
  他无惧一切。
  而且这番话也算是一种提醒,只是永盛大帝现在极其愤怒。
  很快。
  他从天牢出来。
  悬灯司副指挥使,也在第一时间来到永盛大帝面前。
  “陛下,太子回来了,在养心殿候着。”
  “秦王还有半个时辰,就要抵达京都,刑部兵部已经派人去拦了,不过抵不过秦王凶猛,伤了不少人。”
  后者开口,告知永盛大帝这件事情。
  秦王抗旨,一路入京,兵部和刑部不可能不派兵镇压,只是他们也不敢伤了秦王,只能象征性阻拦。
  “传朕旨意,将他给扣押入京,但不得伤其。”
  永盛大帝冷着脸开口。
  说完这话,直接朝着养心殿走去。
  很快。
  回到养心殿。
  太子早早的便站在养心殿殿外,看到永盛大帝回来,太子李高第一时间上前。
  “父皇。”
  “儿臣请父皇开恩,二弟只是一时糊涂,这才抗旨,绝无异心,还请父皇法外开恩,儿臣愿意替二弟受罚。”
  李高开口。
  他在陇西郡听完有人弹劾秦王后,第一时间就赶回京都。
  尤其是得知秦王抗旨,他更是马不停蹄来找永盛大帝。
  他知道眼下的事情有多棘手。
  大夏皇室的家事,可不是小事,处理不当,很有可能会越演越烈,最主要的是,一家人不和睦,才是大事啊。
  “少在这里唱白脸。”
  “这么多人同时弹劾老二,你这个做太子的,当真就一点干系都没有?”
  看到太子求情,永盛大帝直接怒骂,他就不信这件事情,太子一点都不知道。
  听到这话,太子脸色惨白,随后跪在地上,望着永盛大帝道。
  “父皇。”
  “儿臣冤枉啊。”
  “儿臣当真什么都不知道,儿臣再愚蠢,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找人去陷害二弟啊。”
  “请父皇明鉴。”
  李高在这一瞬间哭出声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父皇竟然怀疑是自己在背后搞鬼。
  如此大的冤屈,让他如何受得了?
  看着李高如此,永盛大帝更气,他走进大殿,直接怒吼道。
  “待会你二弟来了,朕倒要看看,你这个二弟会不会认你这个大哥。”
  永盛大帝坐上龙椅,脸色阴沉可怕。
  他内心当真有一座火山要喷发似的。
  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人挑拨离间,他不敢确定,可种种迹象都表现的出,有人故意在搞秦王。
  而且秦王所做的事情,到底属不属实又是一个问题。
  刑部,兵部,礼部,吏部。
  御史台联合弹劾,罪证摆在面前,这是铁证如山,一方是有铁证,一方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己没有做这些事情。
  他又如何判断?
  可秦王的行为,明显就是愤怒不已,如若秦王当真做了,他又岂敢如此?
  但话又说回来,会不会是秦王故意为之?
  再者就是太子到底有没有参与?
  如果有的话。
  他的心,当真会寒啊。
  自己的儿子内斗,这是任何一个父亲都不想看到的。
  尤其是,如若当真是太子的话,那太子得有多狠啊,要把自己的亲弟弟置于死地?
  可若不是的话。
  针对秦王的事情,谁最有利?
  还不是太子最有利?
  无缘无故,谁来找秦王麻烦?
  还能收集到这么多罪证?
  也只有朝廷的人才能做到,换做是大金王朝,扶罗王朝派奸细来做,都做不到啊。
  这也是为何他要去天牢询问李善的原因。
  这一刻。
  永盛大帝心烦意乱,也是窝着一团火。
  而后。
  快半个时辰时。
  一道身影出现。
  “陛下,秦王已在京都外抓获,被扣押至宫外,是否带入殿内?”
  “带来。”
  永盛大帝开口。
  大约一刻钟后。
  咆哮声已经响起,人还没出现,这声音震耳发聩。
  “凭什么抓本王?”
  “尔等凭什么?”
  “我不服!”
  “我不服啊。”
  秦王的怒吼声响起。
  很快,被五花大绑的秦王出现在大殿之外。
  他披头散发,身上还有一些血迹,不过都是别人的。
  此时此刻的秦王眼神当中都是怒火。
  辛辛苦苦在东林郡做事,换来的不是奖赏,而是诬陷是罪名。
  要让囚车送自己回京,他不受此辱。
  所以直接骑马入京,却没想到被抓,而且五花大绑,整个京都百姓都看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