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豪崛起 第8节

  听细妹说《东方报业》的人打来电话,霍耀文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手腕上的机械表,见已经快下午一点多了,忙不迭道:“那我出去一趟,阿母回来就说我晚上可能不回来吃饭了,你们先吃。”
  “知道了。”霍婷婷点头应了一句。
  还在霍耀文赶忙脱下有些汗味的上衣换新衬衫的时候,旁边的霍婷婷忽然想到什么,说道:“阿哥,你投稿成功了啊?还有这《东方报业》为什么我都没听过的,不会是三流小报纸吧。”
  霍耀文一边系扣子一边说:“是不算太出名,但有了我的稿子,这家报纸很快就能火起来的。”
  “火起来?着火了?”霍婷婷小脑袋一歪,十分不解这个火起来是什么意思。
  “就是很快就能打开名气。”
  不得不说,有时候跟人讲话,霍耀文总是会下意识的说一些这个时代听不懂的词语,这也没办法,毕竟这些后世的网络用词,基本上已经成为普罗大众的常用词了。
  “哦。”霍婷婷没太在意为什么名气能够跟火起来挂钩,轻轻点点头,看了一眼阿哥准备离去的背影,赶忙走上前道:“别动阿哥,你背后有一根线,我帮你剪了。”
  闻言,霍耀文停下脚步,“嗯。”
  霍婷婷跑到自己的房间,从阿嫲的针绣盒里面拿出一把金色的小剪刀,跑回来,看着比自己高了差不多一个半头的霍耀文,泄气道:“阿哥蹲下来一点,我剪不到。”
  霍耀文一边蹲下一边讲:“知道了,快点剪吧。”
  “催死了,这么着急干嘛。”霍婷婷没好气的屡直了线头,用锋利的金色小剪刀,只听“咔嚓”一声,线头掉落到了地上。
  “好了咩?”
  “好了好了,走吧走吧,烦死了,这么着急。”
  霍婷婷一摆手,示意已经结束了。
  霍耀文也是连忙打开防盗门,前脚刚踏出去,忽然想起刚刚写的几百字内容,回头朝着细妹道:“桌上的稿子你帮我收起来,别弄丢了,我可不想再重新写。”
  “知道了。”
  话音刚落,霍耀文就关上门出去了。
  霍婷婷连忙凑到桌边,放下金色小剪刀,拿起那张阿哥写的稿子,一张泛白的信纸最上方,写着三个大字《甜蜜蜜》。
  霍婷婷奇怪这种书名,顺着往下看去。
  “前言:
  甜蜜蜜,
  你笑的多甜蜜
  好象花儿开在春风里,
  开在春风里
  在哪里,
  在哪里见过你
  你的笑容这样熟悉,
  我一时想不起
  啊,
  在梦里
  梦里,
  梦里见到你……”
  “1950年春,霍在年变卖了所有家产,买了一张前往香港的船票,这是最后一张不需要有港英政府批准的旅行证明书才能购买的船票。
  站在船头,遥望香港维多利亚港,霍在年的心情很复杂,他此次一行,告别家乡,除了好友相邀来共创报纸外,更多的则是为了寻找两年前随父到港的未婚妻……”
  信纸上的字,只有寥寥五百多个,但已经道明了男女主角,也交代了年代和背景,霍婷婷经常看言情小说,所以阅读的很快,看完之后,只感无趣,完全没有琼瑶书上描写的那般细腻动人,也是微微的叹了口气:“看样子阿哥是拿不到第一名喽,这写言情还是不适合啊。”
  霍婷婷感概阿哥不适合写言情小说的话,要是让霍耀文听到肯定气的暴跳如雷,他虽然没怎么看过言情小说,但看了那么多的爱情电影和电视剧,自然清楚言情小说是怎么虐怎么来。
  这本算是原创的《甜蜜蜜》,是霍耀文根据后世黎明和张曼玉拍摄的电影《甜蜜蜜》改编加原创而来,除了里面的一些四角恋的关系外,基本上去都是霍耀文根据自己构造的50年代背景来书写的。
  不敢说有多么的好,但是在霍耀文的脑子里,这本书可读性和虐心性绝对远超现在的一些言情小说,参考了后世韩剧的三大套路,绝对是能够让现在青春、清纯、情纯的小姑娘们眼角的泪水,哭的哗啦啦止不住!
  ...
  一个多小时后。
  霍耀文匆匆从巴士站下车,赶往贵州街372号的《东方报业》。
  刚来到《东方报业》的大门外,霍耀文就惊奇的发现这里居然大变样了,昨天过来的时候,外面的办公区只有五六个人,现在一下子不仅多了十几个,更是添置了很多的办公桌,打字机和电话。
  时不时的就有人“叮铃铃”的打来电话,接线员就开始接起电话。
  一名路过的员工刚好看到走进来的霍耀文,下意识的走上前问道:“先生,请问你找谁?”
  霍耀文说道:“哦,是这样的,昨天我来投稿,刚刚你们报业的员工打电话给我,让我下午过来一趟。”
  员工是今天早上才入职的,不太清楚这些事情,所以直接道:“那你等等,我进去问一下。”
  这时候,从里面一个办公桌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他径直来到霍耀文和员工的跟前,拍了拍员工的肩膀道:“阿成,我来负责这位霍先生。”
  “是的,李主编。”被称呼阿成的员工见是李主编的客人,转身便离开这里,忙碌自己的事情去了。
  不等霍耀文开口,李主编主动伸手笑着道:“霍先生,鄙人李道光,是这间报社的主编,让员工打电话找您过来,也是我的意思。”
  “李主编你好。”霍耀文面带笑容的跟对方握了握手。
  现在霍耀文的心里还很惊讶,这昨天整个东方报社除了几个处理杂物的普通员工外,就只有马如龙这个大老板。
  却是没想到只是短短一天的功夫,居然连主编都找到了,不得不说对方的效率还真是快啊。
  而且看李主编的样子,负责自己稿子的事情,马如龙应该是交给他来处理了。
  “本来马老板还想着留下来跟你见一面的,但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过来,所以有事先离开了。”
  霍耀文没在意的笑道:“无碍,马总编事务繁忙,我知道的。”
  李主编摊开手,指着里面笑着讲:“那霍先生我们进去坐着说吧,这次约你过来主要是想谈一谈你那本《鬼吹灯--盗墓笔记》的事情。”
  “好。”
  霍耀文面带微笑的点点头。
  第15章 【稿费】
  霍耀文跟在李道光主编的后面,来到之前马如龙的那间办公室内。
  “霍先生请坐。”李道光招呼霍耀文坐在办公室内专门招待客人的茶几台边。
  霍耀文笑着道:“谢谢。”
  待霍耀文坐下后,李道光出门,让一名文员帮忙泡了两杯茶水进来。
  在等待文员泡茶的过程中,李道光说道:“霍先生,很抱歉,报社新创,一切都需要从头开始,很多东西都没有弄全。而且这里只是暂时的落脚点,地方是小了点,不过马社长已经把附近的几个店铺给买下来,准备打通后重新装修布置一下,预计下个月我们《东方报业》就能全体搬进去了。到时候霍先生你再过来,一定能够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东方报业》的。”
  闻言,霍耀文露出一抹微笑,说道:“一家好的报社,一份好的报纸,从来都不是因为地方好、面积大,才能成为全港销量第一的报纸。只有报社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令报社发展壮大,所以我相信《东方报业》在马总编以及李主编的努力之下,一定会成为比肩《明报》的报业。想到年金镛先生初创《明报》的时候,不也是缩在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内吗?”
  “哈哈……”李道光听的很高兴,他从《大公报》辞职,毅然决然的来到这家什么都没有的《东方报业》,一方面是因为马如龙给的工资很高,另外一方面就是野心问题了。
  《大公报》成立已久,内部派系混杂,他李道光在报社努力了十年,也只是个职位不大不小的副刊副主编,工资不高不低,再想努力上升,没有个十几年很难提升到主编甚至是总编的位置。
  李道光今年才四十多岁,自然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在提升一二,所以马如龙抛来橄榄枝,他也就顺势接了下来,不仅一下子成为了报社主编,更是拿到了比过去多了差不多一倍的薪水,何乐而不为呢?
  最重要的一点,《东方报业》目前的总编是马如龙担任,李道光虽然不知道这位马社长做的是什么生意,但看对方撒钱的样子,料想肯定还有别的生意,报社或许是最小的。
  所以这往后,报社大部分的事情,应该都会交给他李道光来处理,变相的算是提高了职位,成为报社的总编了。
  可道是:宁为鸡头,不为牛后。
  笑毕,李道光拿起桌上霍耀文投的那份稿子,说道:“马社长跟我讲过一点霍先生所提的盗墓四大流派,以及一些盗墓手法,或者盗墓工具。但我很好奇,这些都是霍先生自己杜撰的,还是在古代真的有这种流派呢?”
  对付李道光这种当过报社主编,看过很多稿子的人,霍耀文肯定不会想对付马如龙那样,简单的把故事讲一讲让对方感兴趣就行了。
  所以,霍耀文他沉吟了几秒,说道:“严格来说,盗墓自古以来就有,而且我所提到的一些盗墓工具,在古代的确是有,像洛阳铲、虎爪钩等工具,的确是有据可考的。至于盗墓四大流派,除了摸金校尉、发丘中郎将有明确的古文书籍记载外,其余的两大流派我早年间曾经看过一本古书,上面有提到一些古代盗墓贼的盗墓手法,所以我根据这些自行创作了两个流派。”
  “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有明确的古文书籍记载?”李道光没想到古代还真有盗墓流派这一说法,惊讶的问道:“是那本遗书记载的?”
  “呵呵,说起来李主编绝对是看过这本书的,而且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有曾看过。”霍耀文轻笑一声说。
  “哦?!”李道光疑惑不已。
  “罗贯中撰写的《三国演义》和陈寿书写的《三国志》中,都有记载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两个自东汉末年发展出来的盗墓流派。”
  一听霍耀文提及这两本三国书,李道光不由狐疑道:“《三国志》我看的不多,但《三国演义》我可是读了一遍又一遍,可从未看到过有提及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一说!”
  看出李道光的不相信,霍耀文没有在意,反而是笑着说:“不知道李主编可记得《三国演义》中官渡之战有这样一回,袁绍命陈琳撰写讨曹檄文,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
  李道光仔细回想了一下《三国演义》,想了想,点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
  “那篇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章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讲曹操新设立了两个官职,分别是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这两支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一具完好的骨骸。”
  对于这回内容,李道光记得不是很清楚,但看霍耀文说的信誓旦旦,又直接点名是《三国演义》中的记载,不由相信了几分,毕竟《三国演义》这本书,基本上到处都有,只要随便查一查就能知道真假。
  李道光随即惊讶的看向霍耀文,他没想到只是《三国演义》中,最渺小最无法看明了的一段话,居然能够带给霍耀文如此别样的想法,不由赞叹道:“读《三国演义》者,自古不知凡几,却无一人提出此等盗墓流派之说,今日霍生讲述,令我茅塞顿开啊。看来这古代的确是有着两个盗墓门派的。”
  “李主编说笑了。”霍耀文连忙摆摆手道:“这只是我一人的妄想罢了,具体是否真的有这两大盗墓流派,我可不敢直说,毕竟除了一些零散的古书记载外,基本上没有一本书有提到这两种盗墓流派。”
  “哎,霍生不必谦虚,这又不是正统历史书,既然古书中真有提及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足以说明,古代确实是有专门干盗墓挖掘财宝的军队,他们的后人也未必没有走过前人之路,去挖掘大山深林之中的古墓。”
  李主编接过很多的武侠稿子,清楚小说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有一些妄想自是难免的事情。
  霍耀文笑笑不语。
  随即,李道光又讲道:“聊了这么多,我也就不耽误霍生的时间了,这次约你前来,主要是稿费的事情,马社长临走前跟我讲过,还未跟你提及稿费一事。所以,我想问问霍生,在你心里的稿费该如何结算?”
  “我?”霍耀文一愣,他还真的没仔细想过,本想着对方给个不低的稿费就行。
  “是。”李道光面露笑容。
  霍耀文沉思了几秒,回忆了一下明仔搜集到的各个报社给出的不同稿费,不过这些只能做参考,毕竟没有那位作家会公开自己的稿费。
  琢磨了片刻,说多了难免会给李道光贪财的性子,说少了又怕对方一口应下来,没办法,无奈之下,霍耀文苦笑着讲:“李主编,我这是第一次投稿,稿费上我自然是希望多多益善,但我实在是不清楚这稿费到底几何,所以李主编你报个价格,只要不是太低,我想我能接受的。”
  “哈哈…霍生真是快人快语。”
  李道光呵呵笑道:“那我跟霍生讲讲目前诸多名家作者稿费的情况,现今香港最高稿费的是人金镛先生,还有梁羽生先生等几位武侠大家,其次就是琼瑶、倪框、张爱玲等名家。他们的作品大多数千字50-200不等,新人作家大部分都是千字20-50左右。”
  这个时代的稿费还并不是很高,像金镛、梁羽生这种成名已久的武侠大家,基本上每千字都是在两百元左右。
  而像倪框、亦舒、琼瑶这些新代成名作家,他们的稿费一般正常情况下,都是千字一百朝上。
  这在当下,普通人一月工资只有六七百蚊的时代,一个名家作者只要努努力,月入过万轻轻松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