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滑轮

  一阵大风吹过,悬挂在半空中的铁索桥狠狠得晃了几下,马谡为了安全期间,也是一把抓住边上充作护栏的铁索。
  这是马谡走在蜀道上的第五座铁索桥,虽然已经走过许多次,但走在铁索桥上还是让人有一种提心吊胆的感觉,毕竟从高处看下去,是一条湍急的大河,掉下去多半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路走来,马谡基本上已经肯定,按照简杰平地有轨马车,山地铁索桥的搭配,能够把成都到汉中的物资运输损耗降低百分之十。
  这可是件了不起的成就,为刘耷集团的北伐战争节省下大量的物资,减少了益州百姓的负担,同时还加强了益州内部的物资传输效率。北伐首功,毫无疑问得已经被简杰给拿下来。
  不过马谡却并没有着急返回成都,而是又向前走了一段,因为据说简杰正在前方不远的地方督导施工。
  既然已经到了这里,马谡便想着和简杰见上一面。马谡本身不是那种嫉贤妒能的人,而且简杰虽然年幼,但是发展前景已经远超马谡,除非马谡建立一两个不世功勋,恐怕是比不上简杰的。
  当一个人超过其他人一点儿的时候,可能会引来嫉妒,但是当他远超其他人时,收获的只有羡慕。
  在立下这个诸葛村夫亲口承认的北伐第一大功之后,简杰在刘耷集团的政治地位已经非常稳了,比马谡、蒋琬这种未来的希望之星至少高了一个层次。
  面对着前途无量的简杰,马谡觉得还是多多走动一下,这样也有助于自己的仕途,于是便又走了一段路途前去拜会简杰。
  最终,这阵大风并没有吹毁悬挂在空中的铁索桥,从桥上下来的马谡,又走了一段,却是遇到了一片山地挡在必经之路上。
  地球就是这样操蛋,它的表面微微一褶皱,马上便形成高山或是峡谷,而这处因为地质运动形成的高山地,连绵数里,根本躲不过去。
  不过好在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早已经在这片群山之中建造了栈道。这个走之字形的栈道,虽然爬起来比较费劲,但还是能够爬上这座高山的。只不过有些麻烦。
  “这地方是没办法架铁索桥了!伯起在这里干什么啊?”
  受限于这个年代的冶金技术,简杰的铁索桥还是有限制的,譬如说做不出三百米以上的铁索,像是这座突然凸起的这块山地,便无法架设铁索桥,只能继续走前人们留下的栈道。
  就在马谡自言自语的时候,他倒是终于看清楚了这片山地有什么奇异的地方,在原先半山腰的地方,不知何时起已经多了几个精钢打造的大家伙。
  这些大家伙一头固定在地面上,另外一头斜着伸到了空中,向地面垂下了许多绳索。整个小山被分成了大概四层吊塔。
  恰好在这个时候,地面上有人在那里拉动着绳索,将一堆重物吊了起来。
  根据马谡的目测,被吊起来的重物大概有七八百斤,只是下面在这里拉动绳子的人却只有三人。这么换算下来,似乎每个民夫都有二三百斤的力气,可以说是难得的大力士。只是在看看这几人的体貌,怎么看都是普通的的民夫。
  不一会儿,这些重物便被拉到了二三十米的高空处,而守在半山腰的民夫,则是将这批重物给接下来,然后又挂在更高位置垂下来的绳索,将这批重物继续向高处拉去。不一会儿这些重物便被送到了山顶上。
  虽然听想见到简杰,当开始爬上栈道之前,马谡忍不住还是看了一眼那边正在拉着绳索的民夫们。
  “我看这袋子里的粮食怎么着也有三百斤,长者能拉得动吗?”而旁边新被拉起的一大袋粮食,可能有三百来斤,但是却只有一名民夫在那里拉动绳索。看到这里,马谡终于按捺不住心里的好奇,向那边在那里拉着重物的民夫问道。
  这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农,虽然这种人因为常年干农活的原因,非常有力气,但也不至于一下子拉起三百斤重的东西。
  可能在马谡面前显摆了一番,这个老农也颇有得色,手里拉动得更加迅速,一下子将吊在吊塔上的袋子又拉高了许多。
  “后生,看到吊塔上面的轮子了嘛,有了这么轮子,拉起重物来可省力气了!这东西当真奇妙,我原先在陶井干活的时候,不是没见过这种轮子,但却没想到能够如此省力!”说起这东西来,老农也是啧啧称奇。
  随着老农一说,马谡抬头望去,在二十来米高的吊塔之上,的确挂着几个滑轮。之前因为距离太远,马谡没有看清楚。
  要说这滑轮,其实马谡也知道,毕竟在汉代的陶井之中,已经开始大量使用滑轮。再往前推,秦代那许多举世闻名的工程之中,都大量使用了滑轮。像是后世出土的秦始皇泗水捞鼎的壁画,上面更是采用了高竿双滑轮联动的技术。
  滑轮技术在这个年代已经大量使用,不过使用的主要还是定滑轮,而简杰这个穿越者,开始引入了动滑轮和滑轮组的概念,让滑轮技术使用起来更加省力,几百斤的货物一个人在山下便可以把他给拉到高处,多倒几次手便能拉到山顶。
  又望着滑轮组出了一下神,马谡多少看出来这滑轮组和普通定滑轮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自然是简杰对滑轮进行的改进。
  这一路走过来,简杰所做的一切,都远超马谡的想象,但仔细一琢磨,似乎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好像都是古人已经有的。
  就像是铁索桥,马谡在来的路上,曾经碰到一个汉中旅客。据这位旅客说,之前汉中的樊河之上,曾经被舞阳侯樊哙架设过一座铁索桥,只是年代久远,早已经损毁,但口耳相传下来的樊河桥模样,却是实打实的铁索桥。
  对这么一个传闻,马谡是不怎么信的,要是说这个早已经没了的铁索桥是萧何所造,他还有几分信,樊哙一个武夫何德何能做出这种东西来。有些人就是编故事,编得也不像那么一回事,或许是因为他只听说过樊哙的缘故。
  对这个汉中旅客的话,马谡不相信,但是有轨马车,却并不是简杰的首创,之前大秦的驰道体系,便算是有轨马车的一种形势,的确给大秦一统天下创造了很大的便利。
  但这些东西,都没有被人想到用来改善益州那糟糕透顶的交通情况,这也是简杰的本事,至少马谡便没有这些个念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